APP下载

读写结合,节节高升

2022-06-06林义玉

格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课堂

林义玉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且关键的学科,而阅读与写作作为该门学科的关键部分,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教材文本的输入阶段,写作是思想认知的输出手段,阅读与写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教学现实并非如此,读写现景不容乐观。为此,本文参照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现状,指出读写结合的必要,阐述读写整合教学的策略,以期读写结合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学生亦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剖析与整合必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部分,学生多存在泛读之状,而缺乏深耕之心,注意力难以全面集中,由此很有可能使得学生难以习得正确阅读的方法,也未能使之养成正确阅读的习性。被动的阅读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产生真正的效用,也无法促发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最后达不到所要求的课堂效果,课程学习形同虚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部分,学生多无从下笔,存在知识的匮乏情况。原因在于其并未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也缺失写作的兴致,仅仅将写作视为一种课程任务,被写作负担所充斥。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部分,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常存在思想上的缺乏,体现在教学形式的机械呆板、教学内容的单一无趣,仅仅将阅读与写作流程化、模式化。

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几大弊病:第一,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致不高。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与好动爱闹的学生心性相排斥,满堂灌的教学机制更与随意性的学生行为相违背。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脱节。阅读与写作本应是相互促生的有机整体,却被强行割裂开来,如此学生无法将教材阅读中的内容、情感与写法应用于写作,写作便无从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上的读写,也只能产生形式上的效果,落不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只强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单重视写作,并未将阅读的价值应用到写作中,也没有把写作的意义回馈给阅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

一是增进学生读写素养。教师可借助合理的教学设备,采取引导方式,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致,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以一种高度自觉的意识深入到文本中去,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体悟个中情感、累积写作素材,在增进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二是奠定后期学习基础。阅读与写作能力作为语文学习中必备的技能,在小学阶段一经习得,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实效,而这仅仅是就学业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读写能力的增强会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容和精神视野的扩充,也会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乃至想象力的生成创设条件,从而提高综合素养,养成良好习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是推进读写教学水平。在读写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吸引学生兴趣,需要及时发现教学生长点,需要提升教学相应能力,也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选取相应读物,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诉求。而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提升时,更容易推进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架构与策略

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在语文学习中,基本技能的培养常常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在其顺序中可以看出阅读之于写作的前提作用。阅读是借助对于文本的理解与习得,在阅读足量后会为写作创设条件,具体包括素材、写法、情感。而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囊括着学生的知识储备,聚集着文字的整合输出,外现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可谓是阅读的显现形式。阅读与写作实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相互连接,相互促进,而这些手段无外乎情感层面的感知、知识层面的积累与技能层面的练习。

第一阅读—感知—写作。感知能力可以贯连阅读与写作。在阅读中,合理运用各种感官,借助正确的感知,可以体会到文本的深意。这个深意或为景物描写中的心境,或是人物勾勒时的情感,无论是何种,都可以借助感知搭建轮廓。由此,一来表现出对于教材文本的切实理解,二来便于写作的文字表达和情感输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感知。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留任务,在首次接触该文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暂时关闭视觉功能,通过家长为其朗读文本内容的方式,发挥听觉优势,使学生能够借由感知,在精神世界中勾勒出秋日全景。二次阅读时,学生可睁开眼睛,自行阅读。在这过程中,争取快速把握该文主旨,同时回顾文章情感。再次阅读时,可以尝试背诵记忆。由此,在加深阅读后,能够在写作中更好、更准确地运用文字书写情感,即借助感知实现了读写的结合教学。

第二阅读—积累—写作。语文学科既具有艺术的随性之气,也包含技术的叠合之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选择更加具有可取之处。例如,在《观潮》一课中,教师可以着重就“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动起来”这个句子进行分析解读。在这个句子中,很好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也合理地采取了夸张表达,让浪潮的磅礴形象更为生动地铺展开来,也让此种情景更加接近读者的心。在梳理了该句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另一事物进行模仿造句。此时,不仅会增进学生对于《观潮》一文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在手法记忆与积累中加深对写作手法的使用,增进写作技艺。但其中要注意,这种模仿形式很有可能造成机械化教学,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指导,合理化读写结合的实施。

部编本语文教材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是迎合时代大势、凸显文化价值的产物,故而在阅读环节可以充分积累写作素材,这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审美教学,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积累艺术。首先从字、词、句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适合应用于写作与后期学习的衔接性词语,例如《草原》一课中的“疾驰”一词,可进行积累,以作为后期写作的点缀。而在全文结构中,则要尤为关注谋篇布局的教学。例如现代诗歌《花牛歌》的行文,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将花牛的各种行为动作进行了梳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见了花牛的一日起居。引导学生将这些应用于作文内,可以真正做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66E75239-1EA3-40E6-BE80-D0ABEFD7FE5A

第三阅读—练习—写作。有鉴于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初始阶段,注意力也常不集中,故而语文教材在文本选用中不乏存在故事性课文的安排,例如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再如《麻雀》这种教育类故事等。在某种主题的写作中,这些故事便可以事例的形式应用于其中,作为验证论点的一项证据。而在这种文章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练习。读后感,一来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洁而全面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表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二来可以让学生思考此类故事的主旨,加深对其的记忆,并在出现同类话题时,能够即时使用。而除了读后感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续写,因为总会有一些文章仅仅设有开放性结局,给予了阅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文末叙说了盘古的气息、声音、左右眼、四肢、躯干、血液、汗水通通变成了宇宙的万物,造就了宇宙的全貌,便戛然而止。此时,便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也让教学更具想象空间。当然,除了续写方式,教师还可以就神话故事主题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就自己听过的、自己想象的或者在动画片中看到的某个神话故事进行写作,由此对故事内容形成梗概,也增强记忆,同时锻炼写作技能,增进写作水平。最后,还可以借助对课文中重点内容的摘抄,搭建学生自己的文字习惯。

课外读写,线上读写

阅读与写作教学同样可以存在于课堂之外,也可以在线操作。这就要求打破教材文本的束缚,将目光扩展至课外读写与线上读写。

基于课外读写理念,教师可参照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行为习惯,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让家长做出配合。例如,可推荐故事性的读物,《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并可以建议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课外阅读后在课上跟学生讲解,以加强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再进行读后感、续写、仿写的相关作业。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常做笔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较好段落或表达可以进行摘抄与背诵。除了推荐课外读本外,还可以不时安排课外实践,让学生阅读生活、体会生活,做到热爱生活、关注点滴,同时能够在生活中、观察中总结体会,形成文本。

而对于线上读写手段,教师可在线推荐阅读平台,并要求学生读后写下感想。再整理归档,总结相同理念,另置特色观点,最后,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择优进行表扬,体现正强化的优越性。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让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或许能够更快捷地找到适合学生的读物,促进读写的结合。

主客体间,教学重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客体。那么,在读写结合中教师应发挥主力作用。行动始于思想,故而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需要进行休整,以期更有效地实现读写的整合教学。

一是更新教学模式。教学不分时段,教学关键点也不应有变,始终都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守“以学生为中心”根本宗旨。所以,学生应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回归课堂。

二是重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并非教师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由此共同来促成教学朝着更有效、更高质地方向发展。所以,教师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懂得倾听学生的声音,时不时地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讲真话,为学生来解惑。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让阅读融于心,淬成行,让知识框架能够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也让综合素养能在学生身上真实体现。

三是創设教学情境。现下是“互联网+”时代,核心技术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运用。例如,在风景读本中,可以穿插图片,使用动态视频,抓住学生眼球;而在故事读本中,可以模拟声音,角色扮演,吸引学生兴趣。总而言之,要努力营造趣味性教学的氛围,快乐教学,快乐学习,最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更好为读写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深入发展。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关键部分,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两个重要模块,亟须收获良好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构教学策略,借助优良的教学方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技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感知和素材的积累,同时强调适时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从阅读入手,切实掌握更多更有效的阅读写作技巧,以最终实现读写教学的有机整合和学生的全方面发展。66E75239-1EA3-40E6-BE80-D0ABEFD7FE5A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