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2022-06-06李木平

格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李木平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成因都可以归纳成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围绕阅读素材来进行精心设计,没有从阅读素材中提炼出有趣的探究性问题,也较少使用课前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没有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与阅读素材相关的辅助性资料与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活动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阅读文本中的人物个性、历史事迹或者写作背景,导致很多小学生在遇到阅读障碍时无法有效突破困难。因此,探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的前提基础。兴趣是思考与探究的前提,而思考与探究又是获得乐趣的基础,乐趣是促进学生长期持久做一件事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第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然举措。阅读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有阅读兴趣,就会广泛地阅读各种文本,了解不同文本的写作特色與写作精华。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学生的写作水平定然能大有长进。最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时代,阅读素材丰富多样,这些素材蕴含着博大的思想、精深的文化,是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实用教学资源。学生有阅读兴趣,就能发挥自身在阅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了解阅读文本中的思想、观念、内涵及创作精华,达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具体表现

阅读教学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

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依旧将自己当成课堂中心,要求学生努力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时,也较少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而是直接将阅读文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当学生遇到阅读问题时,教师也较少采取循循善诱、给出关键信息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去自己寻找答案,深入思考,而是直接给出最终的答案,或者指出学生的对错。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将教学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将学生视作手中提线的木偶,将整个教学方向定得太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领导和上级之间的关系,学生之所以会阅读,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内心真正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不是因为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不是因为内心生出了积累词汇从而写出精彩文章的渴望。

小学生的阅读量太少

阅读是小学生积累词汇、拓宽眼界、深化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术阅读量过少、阅读素材不够丰富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既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网络诱惑大、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等等,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没有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没有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向其推书荐书、没有教会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等等。这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量较为匮乏,进而引发了见识浅薄、写作无话可说、思维平庸、文笔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分析,小学生阅读量匮乏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现在的小学生很少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名著尚且如此,阅读国外名著的频率则更加低下,小学生无法从这些经典作品中了解各种写作手法、了解文章的结构立意、掌握全篇布局的手法、故事伏笔的设置技巧、情节的推动技巧,也无法深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第二,小学生的阅读题材范围过于狭隘。大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多是一些漫画作品、童话作品、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但较少阅读一些信件、报纸、议论点评文章、诗歌文章。漫画及童话类作品固然更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思想深度及文章特色方面还是差了不少。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广泛阅读,提高阅读思维的广阔性,从大量文本阅读过程中来锻炼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客观批判能力。

阅读技巧和方式过于单一

小学生缺乏语文基础和生活阅历,这成了制约学生高效阅读的重大阻碍。很多阅读素材有着人物关系复杂、内涵隐喻较深、篇幅内容较多、立意过于深刻的特点,小学生如果没有对应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无法有效攻克这些阅读素材的,学生的思维眼界、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但立足于客观现实分析,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忽视了阅读技巧的教授,忽略了阅读鉴赏方法的传授,导致小学生掌握的阅读技巧相对单一。如果学生不清楚品词析句、比较鉴赏、专题分析、读后续写、思维导图、群文阅读等阅读技巧的价值及具体应用方式,就可能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注重兴趣引导,精心设计阅读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将阅读视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需要对阅读教材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编或者设计,提炼出一些引人深思、趣味十足的问题,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或者探究性的活动,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思维碰撞、观点表达、个性彰显的机会,让小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阅读环境,这有助于班级整体阅读质量提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课文《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不要直入主题,而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当有同学嫉妒你和针对你时,你会强硬回击还是选择避让?”“你认为谦让跟懦弱的区别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阅读产生兴趣。学生讨论完且发表观点以后,教师再整理出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鲜明观点,然后告诉学生:“你们的观点都很不错,有自己的依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将相和》,看看伟大的古人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的,然后对比我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看看哪种方式更合理。”当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后,教师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如请同学们思考蔺相如为何躲避廉颇的原因,请同学们从阅读文本中提炼出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有序阅读,防止学生出现思维涣散、盲目无序的情况。最后,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负荆请罪》成语动画短片以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对廉颇及蔺相如的性格认知,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与观影活动了解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引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能够深刻感触到教材阅读文本中真善美,从而爱上阅读。28A9F0E9-27EB-4CC0-89A9-231344E5A007

丰富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来源于他人的传授,而来源于自我的建构。建构的基础就是主动探究,深刻思考,积极体验,这样才能打破旧的知识结构,融入新的思想感悟,建构出全新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权”,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与自由表达,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参与、体验探究的机会。活动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方法,也是加深阅读理解的有力途径。对此,建议教师从课堂与课外两方面切入,积极策划一些乐趣十足的阅读活动。在课堂方面,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创编剧本表演活动、情感朗读活动、角色扮演活动、主题辩论活动等。创编剧本表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动大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续写能力。情感朗读活动与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本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主题辩论活动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培养学生多角度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课外方面,教师则要采取成立阅读社团、举办诗词创作比赛、组织推书交流会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路径,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书友,营造出开放性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推荐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之间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性,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教师就需要了解班级中每一个小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兴趣、阅读文本类型偏好,进而为他们推荐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建议教师践行分层教学理念来对学生的阅读状况、态度、兴趣等进行科学调研,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阅读时长、阅读障碍、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来指导他们,向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素材。例如,喜欢玄幻类型的就可以推荐《西游记》,喜欢英雄题材的就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就推荐一些涉及发明的文章,喜欢调研的学生就推荐一些报道性的新闻文章……然后定期引导学生参加阅读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分享阅读体会,交换阅读文本,让学生了解广泛涉猎阅读素材的价值和意义,以达到增加学生知识容量,拓展阅读范围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策略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的。

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

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和存在形式,是文本中各种美的要素的呈现方式,想要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教师要重视语言这种承载美的媒介,通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带给学生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冲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些字、词、句,或某个情节来进行思考、探究跟赏析,加深学生的感触跟印象。例如,在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时,教师需要采取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个“绿”字的精妙,引入作者使用“绿”字的故事来赋予该诗更强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的技巧与重要性。在赏析阅读文本中的一些人物时,教师要教授学生多角度分析人物的技巧,例如整合其他阅读文本中的人物来进行求同对比或者求异对比,通过强烈对比来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刻画方式与思想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法、群文阅读法、泛读、研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清阅读的主次,鉴别文章内容的好坏,以达到引导学生有序阅读、高效阅读、针对性阅读的教学目的。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就可以进行对比。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表面写景、实则抒情的写作方法,意境的塑造十分唯美,情景交融也十分到位,但都寄托了游子思家的真挚感情,都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愁绪。但仔细对比之下,却能发现张继的思乡之情更加隐晦、内敛,并且融入了对家国的担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更加直白、纯粹,完全突出了游子思乡断肠的孤寂和无奈。这样细致对比能够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表达的多种方式。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开阔思维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升文化内涵,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阅读教学缺乏兴趣引导、阅读教学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小学生的阅读量太少、阅读技巧和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此,建议教师采取注重兴趣引导,精心设计阅读课堂;丰富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为学生推荐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等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8A9F0E9-27EB-4CC0-89A9-231344E5A007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