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土”中,开出“土性”之花

2022-06-06王梦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劣根性土气根性

王梦婷

炎黄子孙,在土地上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自农耕而起源流传:土性是我们难以割舍的存在。而如今却有人以“土性”为耻,殊不知,这既是对自身所标记的祖宗血脉的无知,更是对我们所依存的文化传统的否定。我认为,我们当扎根“土”中,开出“土性”之花。

“土”并非是不懂潮流的“土气”,更非某些西方媒体恶意丑化的國人形象,而是中华文化之伊始,文明之起源。

中华民族是长在土里的民族:我们在土里生活,用双脚丈量土地,感受其广阔与无垠,用双手耕耘土地,换取丰收与富饶;我们在土里成长,在与土的相互依偎中,体悟天地万物的纲常。无私无言的土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食粮,更为我们奠定了精神根基。而在此根基之上,我们所流传固守的,便是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淳朴,是两弹元勋们隐姓埋名的奉献,是军人们“清澈的爱只为祖国”的忠诚,是钟南山张桂梅们竭尽全力的无私……土性,是我们血胤中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是我们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独特印记。

然而,不可否认,更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土性在日渐流逝。究其原因,是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使我们不再脚踏厚实的土地;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让我们不再抱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喧嚣浮华的遮挡,令我们不再懂得坚守土地的根性。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夸大丑陋,恶搞传统。对此,我们既要反思又要纠正。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秉持土地赋予我们的土性,坚定自身文化的根性,有如莫言扎根东北高密乡,“饥饿记忆”成为他创作的母题;李娟坚持将“土”融入阿勒泰,不失根性,又弘扬土性;屠呦呦扎进土性的中药,青蒿素造福人类健康。还有故宫掀起的文创热潮,让自身重焕生机;《典籍里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节目的精神内核,广受好评。他们扎根“土”中,从中汲取了养分,展示了满满的中国元素,开出了独特的“土性”之花。

但又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言:“从土里长出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土”并非全然是好的,“土性”之中亦有“劣根性”在作祟。“土”使我们维系土地也让我们只顾自己,我们曾视自身为“天朝上邦”,不能放眼看世界;“土”让我们遵循祖制也让我们举步维艰,我们曾把传统奉为金科玉律,不能跟上先进的步伐。百年耻辱的血泪,落后挨打的悲怆,欧美对华的围堵,无一不在向我们陈述着“土”的不足与欠缺。故而,怎样激浊扬清,除去“劣根性” ,留下并弘扬真正有价值的“土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譬如《周易》,我们应弃其占卜算卦的文化迷信,扬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风。以全面的视角看待“土”,客观审慎地对待“土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传统融入现代,让中国“土”面向世界,方是破“土”之道,“土性”之花才会开得绚烂多彩又独具个性。

总之,我们不能离开土。因为土,我们才有枝可栖,有根可依;我们不能失去土性,因为土性,我们才具备人格的基石、精神的底色。但我们需要筛去劣质的“土气”,培实中国优质“根性”,使自己具“土”之特性,汲“土”之精华,展“土性”之丽花,既为往圣继绝学,又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劣根性土气根性
DANDY CELLS潮细胞
“土气”班级育芳华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国民革命时期中群众的劣根性
论儿童画等级考试的劣根性
着眼“根性”,指导学生品评时事
乡土社会瓦解背景下“土气”词义的转变
前锯肌与颈椎旁肌在C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电生理诊断中的价值
UGG:一种“土气”的鞋子如何征服了世界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