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2022-06-06姜银银

格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关怀双减

姜银银

就启蒙教育而言,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必修类课程。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与学不应局限在课堂,须要延伸到课堂活动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外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文化视野和语言学习規律等,让他们在复习与巩固、体悟与深化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学用结合中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目标。然而,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密集化教学”和“题海性作业”不但让学生苦不堪言,甚至造成了“厌作畏作”现象。只有坚持在人文教育关怀下,紧扣“情趣、高效、实践、梯次、品质”等关键词,对作业设计不断地优化与调整,才能切实打造善教与乐学下的作业活动模式。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儿童英语课外作业设计呢?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情趣激发、人文关怀”为抓手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的根本因素,绝不在于强势和强制,而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这与爱因斯坦的“兴趣老师论”异曲同工,都是在强调“情趣激发”对于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儿童属于“唯情趣所驱动”的群体,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如果缺乏“情与趣”元素的融入,难以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系统;与之相反,如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既可赢得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放大善教乐学效应。就小学英语学科活动而言,课堂教学是这样,拓展延伸是这样,作业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可见,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情趣因素。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后借助“竞猜抢答”“转转盘”等游戏活动,在多人小组状态下完成单词识记作业。如此而为,既快速又有效,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持久。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生活链接、人文关怀”为抓手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与社会生活密切互动、相辅相成。不仅如此,无论英语知识还是学科活动,只有自觉主动投放到生活环境大背景下,才能更好促进学用结合,真正产生作用,才会形成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教育意义。比如,在教学“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句型后,教师设计生活下作业形式如下:(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on Sunday)(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for Sports Meet)自主搭建多人学习小组,任意选择上面一个或多个具体话题,自我联系生活经验和个人所愿,开展相互之间的研讨、交流和启发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可与小组以外的其他同学进行快乐分享。如此而为,既可激发大家的作业活力,又能逐步地改变“哑巴英语”现象,同时攫取实质性的“双赢”效果。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资源拓展、人文关怀”为抓手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资源与教师、学生因素同样的不可或缺。不仅如此,资源还是开展学科活动的客观对象,是连接教与学关系的实际媒介,是引领教与学过程的有效支撑,是影响学科结果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教育不断走向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资源因素越发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它对于作业的优化设计和活动情况,同样是作用很大、影响很深。比如英语“单词”,是学科活动的基础项和常规项,也是儿童学习的难点所在。在学完课内“动物类”单词后,激励小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类路径和方式,进一步收集并整理一些其他动物类单词;在学完“月份类”单词后,或个体独自进行,或在多人小组合作状态下,把它们编制成为英语形式的“月份歌”,并进行相互之间的表演和评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多元体现、人文关怀”为抓手

由于心智发育规律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众多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完全消除殆尽的。为了有效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整体性进步,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尽可能把情趣性、开放性、实践性、层次性、引领性等因素融为一体,努力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乐做善作,并且从中赢得各自的获取感、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在点点与滴滴中推动品质化作业的良性化发展。比如,在“Happy Birthday”内容教学后,教师以“生日祝福(或节日问候)”为话题,布置如下作业:给家人、同学或朋友,或当面表达祝福,或制作“英文卡片”,或写上一封“英文祝贺信”,也可自主选择其他形式。如此设计多元化作业,可供选择性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意愿和需要。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德智融通、人文关怀”为抓手

英语虽然属于异域类语言学科,却与我们的母语一样。无论英语知识还是学科活动,其中蕴藏丰富多元的“智慧和真理”,同时还孕育活力无限的“道德与审美”。在小学英语学科活动中,教师善于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既可切实体现应有之义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又能为善教与乐学源源不断注入新鲜活力。比如,在学习并积累一定的礼貌用语后,教师让小学生在课后收集与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口头与书面”表达形式,把Im sorry./ Excuse me.等等,选择适合时机和对象,对相应的人表达,这难道不是“德育英语”作业吗?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情感体验、人文关怀”为抓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现象如此,学习现象如此,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都是如此。就小学英语学科活动来说,在“祈使句”内容教学后,教师激励小学生在课后为校园内容相关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比如,在绿树和红花旁有了“Dont climb the trees!”,在垃圾筒旁有了“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在楼梯转角有了“Dont push!”……再如,在教学一些英语内容后,布置小学生根据所学、所做和所想等,积极开展“英语手抄报”或者“英文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制作与相互评比活动。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善以“激励引领、人文关怀”为抓手

自从“双减”进入校园以来,“密集化教学”和“题海性作业”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明显减轻了,自主学习与活力的空间明显地增扩了。我们应当紧紧把握并充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善于通过各类路径和方式,对他们不断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不断走向素质化、品质化的良性发展状态。以小学英语作业活动为例,根据教与学实际情况需要,教师可把作业设计“专属权”适当“下放(或回归)”到学生手中。在课时教学后或在单元主题教学后,让小学生或个体或小组设计课后作业或练习题,以此作为可供选择的“选做题”,与老师提出的“必做题”相结合。在作业评比活动环节,以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为主为先,然后再进行与之相应的“教师点评”。这就是激励与引领。

总之,上述所说各种作业设计,虽然不是优化与创新的全部内容,但是教师善于以此为主抓手,多元互动、熟能生巧,提升学生作业情趣、激发作业活力、提升作业品质,使得“双减”政策落地有声,能够充分发挥令人期待的“正强化、正引领”作用。F4A2C3B6-9AFE-4023-A799-91276733D498

猜你喜欢

教与学关怀双减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