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022-06-03黄伟君李品和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黄伟君 李品和

【摘要】本文分析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的内在逻辑,归纳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论述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同向同行,教师教材教法坚持德育为先;内化于心,教学内容坚持成人成才目标;外化于行,发挥实践育人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6-0098-03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和专业性,更需要内涵式发展,科学、充分地挖掘其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合理有效地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中。

一、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的内在逻辑

立德树人教育理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原理,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经过多次深刻总结而形成的道德教育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则是职业教育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特殊教育专业属于独特的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实施方式之一,而立德树人又是特殊教育专业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

(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理念中博爱的人文精神追求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意

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强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归根到底是育德育人。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人文關怀意识、博爱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主要培养专业性强、觉悟高、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还要具有恒心和认同感,而这也正是立德树人之德的体现。虽然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但他们也是奋斗者、追梦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一分子。

(二)立德树人教育理论为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指明目标

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理应承担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立德树人教育理论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理念的目标追求一致。也就是说,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应遵循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需大力体现的思政元素,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必须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是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灵魂所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所需专业技能,还要将专业技能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相结合,培养学生胸怀伟大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促使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二)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是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工匠精神的指向早已超越了工匠这一群体, 它是一种价值追求,也体现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脱胎于国内外古代的工匠及手艺人的职业传统与行业规范,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大任务。无论古今中外对工匠精神都保持一种尊重、推崇的优良传统,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也同样应注重这种“又专又精又新”的理念,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体现了“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工匠精神源于对专业的认同,并以全身心的投入去探究和实践。它除了是一种精神信念,更是生产生活实践的方向指南,它体现了人们对所从事事业的高度职业认同、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的专注与追求,以及永远积极向上、爱业乐业的精神。

(三)以人为本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育德为先是特殊教育专业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也是我国历来的优秀传统。解决幼有所教、促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追求,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分别对“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做出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这实质上是对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诠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追求人的价值和解放作为授课重点,让学生知道以人为本就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敬畏,尊重人的至上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人民至上的体现,完整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四个自信”教育和“四史”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

文化和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为深沉的自信,历史自信是更为根本的自信。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和“四史”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四个自信”回答了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何处,“四史教育”回答的是我们从何处来、将走向何处和怎么走的问题。在特殊教育专业课堂上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和“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论述,使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进而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而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授课对象比较特殊,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特殊专业教学自信、课程自信更显得尤为重要。C05781F9-6644-4AB4-A9DF-4DBA71341344

三、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育人理念,教师需将其融入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全过程。

(一)同向同行,教师教材教法坚持德育为先

首先,教师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践行者,要坚持大思政学科课程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理念。特殊教育专业的日常教学要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同向同行,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与品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引导作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倡议书》中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期望:“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在职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学校的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德育为先、以德施教。

其次,相关教材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思政元素”为统领。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载体,教材体系构建一定要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教材内容的质量、丰富程度和立场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去辨别优劣,拒绝“毒教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材编写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在引用国外教辅资料时更要注重甄别。

最后,坚持以思政元素为标尺的教学方法。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规避不利于达成立德樹人目标的教学方法,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例如,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专业+思政”等强制融入的“加法式教学”,虽然明面上是以显性的方法体现课程“思政元素”,但容易陷入片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庸俗化,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没讲好、专业教学效果被“冲淡”。

(二)内化于心,教学内容坚持成人成才目标

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应坚持成人成才目标,以德才兼备为导向。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不是“强融”,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才能让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如教师要遵循思政元素与专业理念高度契合的原则,采用探究式、沉浸互动式、智慧课堂等方式。又如,将残奥会女子400米决赛中国盲人选手刘翠青在领跑员徐东林的领跑下勇夺冠军的故事,57岁盲人张喜平诚信经营30年卖鸡蛋供孩子上大学的故事,我国第一位盲人律师谭婷的生平故事,“河北一小学校长连续7年让智残家长翻地换捐款获得一致好评”的新闻实例等残疾人事业及特殊教育事业中的典型人物与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习残疾人坚强不屈、诚信守法、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残疾人以及如何避免过度的同情导致残疾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等。此外,还可以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加入“德育”“美育”活动、“我的特教心”漫画征集活动、美育教育之“特教魂”征文摄影活动、“特教精品电影展播”等内容,不断将人道主义精神、特殊教育教师对教育的坚守和所展现的奉献精神浸润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取向、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等。

(三)外化于行,发挥实践育人的协同作用

思政元素融入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可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自闭症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到特殊学校、福利院及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等单位开展志愿者活动。例如,在每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组织开展“蓝丝带”互助互动,让学生进入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开展“喘息陪伴”服务,向患儿家长宣传自闭症的有关知识并和家长一起陪伴、教育孩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村干部联系,组织学生定期为村里的特殊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等等。教师要将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中,以有效培育学生扎根基层奉献特教的情怀。

此外,发挥互联网及智媒体的作用,依托高校的校园网,灵活利用“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构建自主探究与互动平台,建立特教网络“树洞”平台,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或教师布置的作业录制成抖音短视频并发布到平台上,更好地传播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作为一名“特教人”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要以立德树人教育理论为基本理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形成合力,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2]王岩.论新时期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取向: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视角[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7).

[3]朱春艳,赖诗奇.工匠精神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J].长白学刊,2020(3).

[4]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5]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注:本文系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同向同行——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GXYZJGZX2019C19)、2020年度职业院校教育类教指委中小学教育立项课题“广西普小融合教育认同感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2020JZWZXXKT11)、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支援体系建设”(2020KY28007)、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度校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专项建设项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GXYZ-XTHKC-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伟君(1990— ),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李品和(1989—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艾桃桃,通讯作者,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心理。

(责编 罗异丰)C05781F9-6644-4AB4-A9DF-4DBA71341344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