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作用研究

2022-06-02阮文燕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频数组间缝隙

文/阮文燕

危重症患者通常会在急诊科展开初步的诊断与干预后作出分诊处理,若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则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在急诊科医师的确认与初步救治后迅速转运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急诊科与ICU 是两个单独的科室,患者在急诊-ICU 转运交接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问题,如相互推卸责任、危急值的遗漏等,会严重影响患者后续的急救治疗,严重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为此需加强急诊-ICU 转运交接过程的护理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无缝隙护理管理是在人文观念原则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其是指对现有转运交接流程展开分析,发现转运交接中的问题,并利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新机制等达到各个环节工作的无缝对接,以提高转运交接的质量。现本文就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 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如下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20 年01 月至2020 年12 月以内接治的急诊-ICU患者中抽取68 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排列法将68 例患者列为对比组与无缝隙组,各34 例,本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IRB-2020-289),对比组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最低15 岁,最高94 岁,平均(68.54±6.36)岁;无缝隙组男女比例为15:19,年龄最低15 岁,最高95 岁,平均(70.25±7.36)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可比较,P >0.05。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通过排班制确定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若出现问题则追究责任至个人;依照规定的转运交接流程对患者展开转运交接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转运交接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等。

无缝隙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创建急诊-ICU 护理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在原有急诊科与ICU 护理管理模式原则上进行调整与改正,在科室内创建一体化护理管理措施,建立急诊-ICU 护理管理小组,构建从急诊科至ICU 病房的一体化护理管理构架②完善急诊-ICU 转运流程,急诊科将危重症患者转运至ICU 病房前,主管医师与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先对转运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患者用药状况、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状况、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转运设施设备等,充分做好转运交接准备工作,如提前备好简易呼吸气囊、氧气袋及管路引流装置等;在转运时需有2 名有丰富转运交接经验与良好应急处理能力的护理人员与1 名医生陪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体位展开有效管理,保证患者安全性与舒适性,并充分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顺,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与病情变化情况,提前准备与完善各类应急措施。③规范转运交接内容,保证患者姓名、年龄、生命指征、用药状况、已实行的特殊检查、置管状况、到达急诊的时间、意识状况及用药过敏史等信息完整明确,待患者转运到ICU 病房后,急诊科护理人员需与ICU 护理人员共同将患者向病床转运,辅助连接各类管路及设施设备等,随后与ICU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待ICU 病房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测量结束与掌握患者用药、意识及置管等相应状况后双方再次核对签字。④对急诊科与ICU 护理人员展开转运交接的相应培训,增强其对转运交接具体流程的认知度,并使其全面掌握转运交接单的应用方式,以保证转运交接工作能顺利展开与完成。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转运时间与交接时间。

(2)通过责任推卸频数、危急值漏交频数及科室间电话问询频数统计两组转运交接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通过(x ±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 进行t 检验和x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转运与交接时间

比较组间转运时间与交接时间后发现,无缝隙组相较对比组均较短,P <0.05。见表1。

表1 组间比较转运与交接时间(n=34,min)

2.2 组间比较转运交接质量

比较组间转运交接质量后发现,无缝隙组责任推卸频数、危急值漏交频数及科室间电话问询频数(2.94%、0.00%、5.88%)相较对比组(20.59%、17.65%、29.41%)均较低,P <0.05。见表2。

表2 组间比较转运交接质量(n=34,%)

3 讨论

急诊-ICU 转运交接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极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情变化,特别是在转运期间受到各种风险原因的影响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在对患者进行急诊-ICU 转运交接时,应依照具体情况采用高效、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达到理想水平,使患者能顺利完成转运交接。

既往护理管理模式在对患者的急诊-ICU 转运期间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效果,确保护理人员可顺利、有序的完成转运交接工作,但这种护理模式极易发生危急值漏交接现象,且在增加转运交接进展中效果欠佳,此外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ICU 护理人员无法在紧急状态下对患者做好接诊准备,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为此需采用更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急诊ICU 转运交接效果。本文结果表明,比较组间转运时间与交接时间后发现,无缝隙组相较对比组均较短,P <0.05;比较组间转运交接质量后发现,无缝隙组责任推卸频数、危急值漏交频数及科室间电话问询频数(2.94%、0.00%、5.88%)相较对比组(20.59%、17.65%、29.41%)均较低,P <0.05。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至急诊ICU 患者转运交接中能确保转运交接工作的无缝隙对接,快速、顺利地完成急诊-ICU 患者转运至科室与分流工作。无缝隙护理管理是新型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其重视全面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保证护理工作能顺利展开与完成,并减少各类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无缝隙护理管理能确保护理人员井然有序的展开护理工作,并完全依照护理工作的细节规范与要求完成护理工作,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对患者转运时间与交接时间产生的影响。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转运交接前对急诊护理人员展开相应培训,使其深入了解转运交接流程,并熟知转运交接过程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确保转运能顺利完成,其次严格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发现其存在的相应问题并予以相应指导,以提高转运交接质量,减少患者转运与交接时间。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减少急诊-ICU 患者的转运与交接时间,降低危急值漏交频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转运交接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频数组间缝隙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老屋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空中翱翔
缝隙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