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漾动“情境教学”之舟,为小学语文课堂推波助澜

2022-06-02汤舒雯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壮士情境教学语文课堂

汤舒雯

如果把我们的课堂比作一条船,学生是它的主体,他们的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皆是有力的船桨,他们的学习目标则是这艘船上高悬的风帆。如何做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既切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兼顾课堂上语文知识的形成,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在课堂本身上花时间,用心思。精心备课,结合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把孩子的被迫接受,转变成乐于参与,在自主和谐的环境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知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课堂,进行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试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情境引领,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学语文课,往往需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巧妙地导入环节,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的时候,我以一个故事《石学士,瓦学士》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学校当时新投入使用的一体机,让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更加高效。当我以动画的形式边播放边讲述大学士石延年用幽默化解尴尬的故事时,幽默的卡通形象,丰富有趣的语言,让讲台下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化身为围绕在石学士身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一般。故事牵引着学生的心理曲线,跟随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他们时而为大学士当众从马上跌落而感到羞恼,时而又为牵马不力、导致大学士跌落的马夫感到心惊。我也结合了故事营造的情境,向学生不断提问,引导学生用常人思维来看问题,再反观石延年事实上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答案揭晓,学生从石延年这个人物身上充分感受到了莎士比亚说过的“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形象直观的动画,契合主题的故事,给了我的课堂一个好的开始,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感受到了“幽默和风趣”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揭示该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

二、设疑提问,深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能主动举手问一句“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怎么做”的时候,我想这无疑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了。学生就是以提问启动思维为开端,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的。引导学生提出与课堂探究的问题相关的疑问,其实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动手,一步一步地接近课堂的“真相”。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时候,为了解决教学目标中“通过研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感悟五壮士身上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结合情节,自主提问,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为学生指明方向,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办法,主要探究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英勇跳崖这三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我先让学生读“诱敌上山”的课文内容,并想象:“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五壮士应该考虑什么问题了?”有学生答:“该考虑我们自己了,我们接下来该去哪儿?”我继续引导:“此刻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有几条路呢?”学生继续答:“两条。”我再追问:“可我们该走哪一条呢?”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被带入了五壮士的角色之中。那一刻,他们自己仿佛已经沉浸在了生死抉择的情绪之中。学生陆续举手发表意见:“假如选择跟上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大部队,只是暂时活了下来,追兵可能很快就能追上来,而且是更大规模的追兵,那么刚刚转移成功的大部队就可能又要陷入危险之中。”受到这个同学的启发,更多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一个选择意味着紧跟其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英勇的五壮士最终放弃自己转移的机会,取道棋盘陀,诱敌上山是必然发生的。选择了诱敌上山,当五壮士到达棋盘陀顶峰,再无退路,这也就意味着,摆在他们面前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牺牲。提问作引,情境深入,学生一下子就领会到了,五壮士的选择其实就是牺牲自己,保卫大家。五壮士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一下子“活”了起来。

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多发问,把这些问题当作他们语文学习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阶梯,引导孩子走上铺满了情怀的康庄大道。

三、植根情境,想象发散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可或缺,丰富的想象力,则是孕育二者的一片沃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地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草原》这篇文章时,我就是通过营造和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开放他们的文学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慢节奏的音乐,将老舍先生笔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化作一幅浪漫的畫卷。音乐、视频的播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身心十分放松。在享受了草原上的驰骋洒脱、祝酒伴歌之后,老舍先生一行人终于到了要和蒙古族同胞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依托课文最后一小节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在何时何处话别?来送行的会是哪些人?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沉浸在刚才的情境中还无法抽离出来,加上我的意图很明确,他们自然而然地能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角度考虑,发散思维,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丰富细腻而又感人至深的《深情送别图》,再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出来。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令我惊喜——他们有的从送别的人物出发:头戴尖尖的帽子的鄂温克族姑娘们可能会临别赠舞;刚才热情敬酒的蒙古族小伙子们可能会端来风干的牛羊肉,抱来自家酿的奶酒让客人们带回去;蒙古族老者虽然和老舍先生他们语言不通,但他伸出去久久握住不松开的双手始终是热热的,那种热情友好不需要语言描述;还可能有蒙古族的小朋友来送别,他们会说,下次还要来玩呀……学生至此思路开阔,面对原本让人犯难的课后习题的小练笔,也能轻松自如地去挥洒了。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本身,和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文学的意境也产生了带有个人温度的鉴赏。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与运用的过程。在求学的瀚海上,让孩子们的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作为有力的船桨,让他们坚定着学习的目标扬帆起航,让语文的魅力尽显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就是将情境变成学生吸收知识、培养能力、迁移发散并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出更好、更有效、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情境,真正实现学生悦纳语文,甚至爱上语文,是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值得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五壮士情境教学语文课堂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妙对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