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观瞻,层级感悟,强化落实“语文要素”

2022-06-02邹惠珍戈春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艇语文要素静态

邹惠珍 戈春华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的确定,为语文教学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不过,在学习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师的目光囿于一个单元板块中,是不可行的。因为教材教学目标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之间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必须瞻前顾后,注意统整,建立篇与篇、单元与单元、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联系。下面就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例,谈一谈自己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一点思考。

一、整体观瞻,精准把握

纵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序列,体会写景文章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共安排两个单元加以落实。分别为五上第七单元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下第七单元“异域风光”主题,语文要素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从字面上来看,两个单元要素着眼点都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但五上是“初步体会”,重在初步认识这种描写方法;五下则突出了“表达效果”这四个字,重在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五上第七单元中课后练习紧扣“初步体会”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结合画面产生对动态、静态场景的丰富感受和认识,而在如何表达、有何效果上不作深究。而五下第七单元的教学,则是在上册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品味这一写法,明白怎么写静态,怎么写动态,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重在学生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要素的发展和提升。

整体观瞻,前勾后联地研读教材,我們就能对目标的把控准确、科学、有效,确保教学的不缺位、不越位。

二、逐篇深入,层级感悟

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一蹴而就,是在单元教学中梯度推进中实现的。如何让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种写作手法从认知到理解,从而能迁移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单元各篇选文出现在教材中的先后顺序,让它们次第展开,前后呼应,让语文要素有序地软着陆。

1.在画面想象中,初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概念

五上第七单元开篇为《古诗词三首》,开启了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的认识。怎样引出这一语文要素?生硬告知不可取,应该结合选文,在借助想象画面学习古诗词中展开。“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想象诗歌画面,画面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呈现的状态就是学生理解这一语文要素的最好情境。“明月松间照”是静态的,“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是动态的,因为月夜是宁静的,清泉是灵动的,浣女是自由活泼的。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则是动静结合,寒霜漫天、渔火昏暗是萧瑟静谧的,那划破午夜寂静的“乌啼”“钟声”悠悠地传来,却蕴含着动态。通过想象诗歌画面,引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概念,学生也就获得了较为浅显的感受。

2.在朗读品味中,丰富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

基于直观的生活经验,学生对“静态描写”理解相对容易,通常描写对象处在静止不动的状态都可理解为“静态”。但“动态”往往是复杂的、微妙的,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等,对于观察力并不敏锐的小学生而言是感受的难点。另外,文学作品里的动态描写还常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相互映衬,这又增加了学生感受的难度。

怎样化解难点,丰富学生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感受呢?在《四季之美》《鸟的天堂》这两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感受。

《四季之美》的教学,我们可以把重点落在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句子的动态描写上,抓住课文对事物光、色、形等多方面的描写,让学生对于动态描写有更为丰富的感受。“萤火虫飞舞”“点点归鸦急匆匆飞去”“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这些都是自然界常见事物的动态,而天空颜色从“鱼肚色”到“红晕”再到“红紫”的缓慢变化,“熊熊燃烧的炭火”中则蕴含着微妙的变化。静是底色,动是亮点;静是舞台,动是主角。

《鸟的天堂》一文,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傍晚和早晨两次描写“鸟的天堂”的语句,感受同一个地点截然不同的两个镜头,一个幽静安宁,生机无限,一个百鸟飞鸣,欢腾雀跃。这里,可以让朗读成为品味静态与动态不同之美的主要学习手段。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来读一读。早晨的镜头节奏是舒缓轻柔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气中充满深情赞美。傍晚的镜头语气是欢快愉悦的,“‘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语气带着惊喜、兴奋和激动。

3.在赏析品鉴中,探究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妙处

五下第七单元再次接触这一语文要素,如何把初步体会延伸到“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呢?我认为仍要依托文本,逐篇深入。

《威尼斯的小艇》作为单元第一篇课文,承担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任。教学中,可以重点聚焦两处段落。一是着眼描写船夫驾驶小艇的段落。引导学生关注“左拐右拐”“挤过去”“穿过”“急转弯”等一连串的词语,想象船夫驾驶小艇的场景,从而明白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来写动态的写法,这是“以动写动”。二是聚焦描写夜晚的威尼斯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写了哪些景物,想象画面中建筑、桥梁、小艇静静地耸立、静静地横着、静静地停泊所构成的一幅宁静的画面,这是“以静写静”;关注水中月影“摇晃”呈现的静谧画面,这是“以动写静”;关注“拥出来”“散开”“消失”“哗笑和告别”这些描写看戏散场时的喧闹画面,这是“以动衬静”。

通过上述重点段落的聚焦,学生对于怎样进行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随后,把描写白天和夜晚的两部分文字同时呈现,通过对比朗读的形式,感受威尼斯白天的喧闹繁华与夜晚的宁静和谐交相呼应,从而体会小艇的动和静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动和静,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也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三、语用实践,强化落实

语文素养的累进,需要语用实践,需要读写上的递进。在这两个单元中,除了落实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还可以通过“阅读链接”“交流平台”,总结梳理表现动静之美的具体方法;也可以在“词句段运用”“XX即景”的习作实践中,尝试用动静结合来把画面写具体,实现习得经验的自主建构运用……教材中的语用资源,我们一定要用好用足。

比如《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出现的“阅读链接”,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法国作家乔治·桑写的威尼斯的两个片段。如果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学生课后读读,显然是不够的。把“阅读链接”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三篇文章共同写了什么?‘阅读链接’的文字里是不是也藏着静态美和动态美呢?圈画并体会威尼斯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语句。”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下,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阅读,对于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会有丰富、深刻的理解。

陈先云教授说过,使用统编教材“要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如教师对教材能整体观瞻,并逐篇厘清选文之间的梯度以及联系,同时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语用资源,语文要素方能得到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艇语文要素静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池上
猜猜他是谁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