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矛盾”引领学生思辨思维碰撞

2022-06-02杨灿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文本

杨灿琴

当前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学生所学知识永远滞后。这就要求教育需要改变策略,从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向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转变。思辨性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辨思维培养,才能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处理过程中多角度思考,进行谨慎判断。

一、借助思维逆向,紧扣文本合理,引发矛盾冲突

传统阅读教学中,除了相关语文知识技能外,重点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要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则需要逆向思考,反其道而行之,引发矛盾冲突。具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上,比如传统问题为“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而在思辨能力培养中,则应改为“你在这段中明白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待这篇课文的”,等等。前者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语文基本素养;而后者却是通过文本引导矛盾冲突,继而推促学生思维持续深入,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辨思维。

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一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主要内容是围绕“妙”字写济南小雪的“美”。但是究竟“美”在哪里很多学生说不明白,也理不清楚。尤其是“日本看护妇”这一点睛之笔,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秀气”。针对文本这一合理之处,教师可以通过词语替代策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制造矛盾冲突,引发他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冲击,继而进行自我追问。这种疑惑审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能经历质疑、比较,再到知识重构,便于从中渗透思辨思维。

比如可以把“日本看护妇”这一词语替换为“日本相扑手”,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较两者不同。记得当时就有学生笑了,因为一提到“相扑手”,就会联想到臃肿肥胖,自然与“日本看护妇”形成一种极端对比,继而让学生真正形象理解了“日本看护妇”的娇小,自然也理解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一句真正的内涵,不仅写出了济南树的娇小,还写出了“小雪”的纯洁。这种极端替换,不仅能够给课堂带来幽默,助推课堂精彩生成,而且还能助力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当然,除了极端替换,相近替换在思辨思维培养中也会经常用到。一般情况下,相近替换,主要是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比较,发现两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虽然这种矛盾冲突没有极端替换那么强烈,但也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在细微处产生一种思维碰撞,继而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尝试用自己的理由说服别人,在使他们精准把握词语内涵外延的同时,也有效推促思维精细化发展。实践证明,运用逆向思维教语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反向的思维方式,自觉思维,出奇思维,积极地去发现新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借助思维理性,紧扣文本阅读,引发矛盾冲突

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思辨性阅读,要着眼于文本事实,开展真正对话;着眼于理性思考,强化逻辑推理;着眼于情感共鸣,把握作品灵魂;着眼于认知冲突,建立理解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态度、反思精神和理性品质。传统阅读,重在加深文本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而思辨阅读,其策略与方法不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文本进行合理质疑。学则须疑。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当前,学生的思辨阅读却是质量不高,乃至不少学生不会思辨,只会简单地批判或者质疑。

这里结合《过秦论》一課浅析思辨阅读策略。

首先,要强化阅读批判。注重阅读批判,不是从根本上推翻文本结论,或者教材主张,而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质疑思考,融入自己的理解。针对《过秦论》这一课,教参提示是秦朝没有施行仁政而导致灭亡。对此教师可以拓展当时史料,鼓励学生敢于发散思维批判。有学生认为是六国旧有贵族势力强大;也有学生认为秦朝用力过猛,比如车同轨、书同文,未能用一两代人去同化;也有学生认为,打天下可以用武力,但治天下却需要施行仁政,等等。这一问题的讨论,较好地训练了学生阅读批判能力。

其次,要强化阅读质疑。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质疑,继而重新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敢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如有可能,可以精选学生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比如《过秦论》这一课中,有学生质疑文体,认为该文用了大量篇幅简述了秦朝发展过程,这里是以记叙为主,因而属于叙事文章。这说明学生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古代写作手法,即以赋写论,以叙为主,前面极力渲染,其目的是为结论铺垫。

再次,要引导阅读反思。针对《过秦论》,作者写作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够吸取教训,不能重蹈秦朝之路。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进行思考,比如美国的霸权主义,就是秦朝;而当前国际形势,犹如当时战国风云,怎样避免重复历史悲剧?这里可以鼓励学生反思我国当前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为其树立远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思维激化,紧扣文本冲突,引发矛盾冲突

在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对文本中的一些矛盾之处进行进一步激化,以启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但是有些文本,却根本不需要替换,因为它本身在表达上就存在一些前后矛盾。这种矛盾,不是作者所犯的低级错误,而是故意为之,其目的是激发读者进行主动思辨,继而在更深层次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恰恰也是课堂教学乃至考试的重点。因而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引用文本固有的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助推进一步思辨,在为课堂生成精彩的同时,也为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比如《故乡》一课中最经典的内容:“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的“希望”是有,还是无呢,至少在学生看来,属于矛盾冲突的地方。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正确认识到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希望就有实现的可能。这种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可以开拓思维,而且还能推促他们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互动,为其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做好铺垫。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诸如此类的矛盾冲突还有很多,在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不断挑起矛盾冲突,促进孩子的深度思维。

另外,除了文本冲突地方,还有一些“多余”句子,或者段落。当然,这种“多余”仅仅是表面来看,其实却是作者另有深意,其目的是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观点。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作者“多余”内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辨,通过研读文本正确理解文本主体与“多余”之间的关系,在推促内容进行深化的同时,有效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比如《范进中举》开头第一段表面上看就是“多余”,无需太过详写,但是通过与中举之后对比,却发现表达精妙之处,实是讽刺到位。

四、借助思维分析,紧扣文本比较,引发矛盾冲突

何谓思维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在阅读中,借助自主质疑,通过假设进行推理验证。某种程度上讲,也是阅读推理。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思辨,以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文本语句、情节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引发矛盾冲突,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提升思维思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分析角度较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他们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在推理后推翻原有定论,则需要他们进行逆推,或者重新假设,进行新的推理分析,助力矛盾激发。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文本比较,一般适用于群文阅读,或者大单元教学。

比如《春》与《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季节的散文,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分析,在异同中寻找矛盾冲突。相同点都是描写作者对景色的喜爱,都是采用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不同点,有学生认为《春》从早春写到晚春,而《济南的冬天》是写某一个时间段景色;也有学生认为,《春》重点写近景,而《济南的冬天》则相反,重点写远景,等等。而这些不同之處,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一种矛盾冲突。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从中不仅可以借鉴写景表达技巧,也能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助力他们思辨思维发展。

借助思维分析,紧扣文本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在内容、语言、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传统教学都是围绕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对此学生也许有所印象,或者能够从中学到表达技巧。但不容否认的是,他们这种学习都是停留在表面,未能在更深层次进行把握。而群文阅读则不同,便于将不同之处通过矛盾冲突进行显化。在阅读比较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对内容进行深化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表达技巧,而且还更能从中找到不同作品的异同,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针对《社戏》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课文中描述的社戏,好像并不精彩,但为何作者说它是最好看的社戏呢?”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一开始有学生认为,是社戏内容精彩,武生表演到位。显然这不是作者表达的目的。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阅读,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经过分析,很快就能发现,社戏本身并不好看,好看的是看戏的过程、看戏的氛围,以及回来和小伙伴吃豆子的场景,继而从中表现出农村孩子的淳朴。这恰恰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

总而言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却是语言的灵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构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这里的探究,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言语表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言语,指导学生借助阅读、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辨阅读,引发矛盾冲突,继而在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中培养思辨能力,在推促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同时,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靖江市生祠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文本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