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2022-06-02瞿碧清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章方法

瞿碧清

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外阅读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有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很多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但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一问题尤其值得深思。在课外阅读指导上需要施行哪些举措来提高阅读效率呢?下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笔者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一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其中的“好”就是“喜欢”的意思。孔子又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则是“以之为乐”的意思。喜欢是兴趣,“以之为乐”是兴趣的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兴趣”在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一点,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以阅读为乐。这样,课外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发行动,成为学生的自觉提升手段。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多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比如,毛泽东手不释卷,让学生知道名人之所以能博古通今,经验丰富,就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组织学生背诵有关阅读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在背诵名言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讲一讲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会,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明阅读的重大作用。教师也可以讲一讲自己所教过的历届学生因为热爱阅读,学业上取得的进步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想要学习优秀,成就未来理想,就要大量地阅读。需注意,由于“教育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学生在思想上也会有懈怠心理,因此需要定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持续、深入阅读。

(二)发挥榜样的作用

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崇拜之情,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很关键,所以教师一定在教育学生阅读时,自己也要大量的阅读。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读书故事来激励他们,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带动更多学生参与阅读。

学生也可以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后交流讨论,互相比赛、相互影响。可以以推薦故事,邀请共读等方式,带动班级整体阅读,形成阅读氛围。

(三)带领学生走入书中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刚开始阶段,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带领学生进入读书的状态。

有些学生或许对枯燥的文字提不起兴趣,甚至个别学生“拿起书来就想睡觉”,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缺乏阅读积累,很难从文字中寻找到乐趣;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不会阅读,无法深入文本内涵。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配乐朗诵,观看片段视频等方法,让学生克服恐惧和陌生心理,乐意去深究更多的故事情节等。若学生能从书中读出乐趣,就会被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沉浸地进行阅读。

教师的阅读要求也很重要。教师上阅读课前,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一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阅读。教师除了偶尔巡视外,大部分时间也是与他们一起阅读。教师要在这种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带领所有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以各种故事来吸引他们,课后他们才能有兴趣深入地、持续地阅读。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

阅读虽然只是单一的学生心灵与文字交流的过程,并且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是不外显的。但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意义重大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读的周边要素,开展多种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可以外显的活动,从而带动更多学生走入阅读,深入阅读,分享阅读。

比如,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的阅读成为班级的一种风气。建设班级图书角,发挥图书的共享功能,从而把一个的同学的几本书,转变为全班同学几百本图书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资源,通过给阅读多、分享多的同学小红花等积极的阅读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多借阅,多阅读,多反馈、多共享。开展班级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阅读中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分享出来。自办读书小报,把读书中的收获呈现在读书小报上。这些小型活动也比较容易操作,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多组织,多开展。同时还可以鼓励家长发挥出的阅读督促和示范作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受到阅读环境的熏陶。

二、提高阅读能力,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短时间内如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思考、捕捉重点以及思辨,这些能力都需要在语文的课堂上培养,而不能推给课外或家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而阅读方法的指导离不开教师课内阅读课的指导。教师应上好课内阅读,并提供多样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达到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

(一)提炼中心,概括内容,明确写法

教师要把书教薄,并告诉学生语文学习其实很简单,大多数文章,作者无非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事例,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达。如果从整体把握了文章脉络线索,学起来就简单了。教学中,像这样理清了思路,再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细化调整,就能轻松驾驭课堂。有些学生遇到一篇新的课文,完全手足无措。看似预习了,但在教师教学之前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不足,所以学习起来束手束脚。如果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了解了内容,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就游刃有余了。同时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也是如此。一本小说,总有作者要表达的主题,通过故事,再运用合适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并且在阅读中要懂得思考与把握这些积累的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复读文,提取信息

阅读过程就是对文章中信息获取的过程。阅读质量高,获取信息就多,阅读质量低,获取信息就少。离开了原材料来回答阅读问题只会偏离文章内容和主题,答不准,也答不全。教师在阅读指导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当学生给的答案不对时,要引导他们回到阅读材料中,在阅读材料中找答案。除了一些拓展题,阅读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是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命题者也会设计得很难,很难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需要教师对原文中的词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是把上下两段归纳在一起,或是把一句话分解成几层含义,或是改变陈述的人称、时间、动作的主动或被动角度等。但是不论如何,答案都是来自文本的,来自作者的思想。只要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反复读文之后,一般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与意识之后,教师应该时时提醒他们,课外阅读时也要注意提取信息。遇到阅读大段的文章时,需要逐字逐句,推敲揣摩。阅读中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学会画圈、画点、划线、画重点号、画联系线等。这些勾画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深入思维的表现。它体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很好地帮助读者回答问题。好的勾画能帮助学生在考试或平时的阅读练习中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

(三)沉心思考,培养思维

“学以思为贵”。阅读中的思考尤为重要。但思维在内心深处是随时波澜起伏的,但外在往往是沉寂的。课堂上过于热闹,看似有新点子出现,但是这些电子基本都是不深刻,不系统的。教师要创造安静的课堂,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思维的升华。因此,在教学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学会带着问题来阅读,学着沉下心来认真体会。体会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发展思维。简单交流阅读感受后,再推荐《同步阅读》中的一篇文章以同样方法让学生阅读。最后要求他们回去以相同方法阅读本单元《同步阅读》中的其他文章。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让课外阅读更有效。

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培养在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能力的培养,教师都应相机引导迁移至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快速的发展,阅读素养才会得以形成。课外阅读要求快阅读速度更快,阅读量更大,阅读面更宽,阅读更加自主,阅读习惯更优秀。最终要让大量的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内学习,使课内外阅读相融共长。

三、传授多种方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做好课内外阅读指导的有效衔接后,应要上好阅读整本书的指导课,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时,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借助书本信息,产生阅读期待。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可以先从封面上的画面与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快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作家和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从这本书的评价中,得知读者们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浏览目录,了解书中包含哪些故事,读一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引发学生猜想作品内容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借助书本的基本信息,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期待。

2.多样化阅读。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引导学生用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进行阅读。对只是想大概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泛读;对于重要的部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进行精读,还可以做标注。关系不密切或不重要的细节,以最快的速度跳过,寻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细节进行跳读等。在讨论交流阅读感受时,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朗诵、表演等方法,丰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阅读。

3.重点赏读,感受语言。很多作家的文章具有语言的美,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读书中的精彩句段描写,做好圈划标记,并用抓关键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做批注,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提出疑问,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应注意的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作者一起猜想。还可以透过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让学生慢慢品读,深深感悟,从中找到作者的用心之处,体会作者的巧妙写法。通过反复赏读、交流、细读 、批注、 想象、 感悟,帮助学生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之美。

四、鼓励积累,积淀文学底蕴

阅读就是学生“活水”的源头。大量的阅读,意味着大量语言典范的积累,是大量写作手法的积累,同时也是大量思维形式的积累。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促进语言的快速发展。但有些学生只看,不写,阅读过的文字只留下模糊的概念,以致运用起来困难重重,表达词不达意。除了鼓励学生多阅读之外,教师还应该多指导学生积累,积淀文学底蕴。

1.自主摘抄。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阅读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而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把有关的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后并记录自己的一点阅读感受。笔者平时还习惯让学生为自己的摘抄本设计一个精美的版面或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让他们留下美好的阅读回忆。

2.大声朗读。尽管大部分阅读应该要求快速读,要求阅读的数量,但是同样为了明晰语言,有些时候一些经典散文、名家作品,是值得大声朗读的,因为这能培养学生语感。课内的课文和课外阅读中的文章都可以要求学生读出声,把无声的文字材料转化为声音,培养语感。

3.多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捷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许多成名的作家无一不在熟读、背诵上下过功夫。教师平时可以要求学生背诵的面广一些,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优美语言背得多了、久了,就能无形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学会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中,这样有利于促进语言的积累,说话、写作也就不会那么生涩了。因此,鼓励学生长期坚持摘抄、朗读、多背诵,才会形成良好的语言积淀,今后写作才能有涓涓细流。

五、结语

总之,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去积累,使學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章方法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