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五上《明月》教学课例

2022-06-02周义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传统文化

【摘 要】优秀的书法并不是简单的由笔画拼接而成的形式主义美学作品,而是由线条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初入书法之门的小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与同伴的互助之中,在扎实的练习与自由的想象之中,在理智的分析与情感的渲染之中,逐步提高审美意趣,感受支撑书法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基。

【关键词】传统文化;书法教学;欧体楷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52-04

【作者简介】周义杰,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江苏常州,213300)教师,二级教师,曾获江苏省书法优质课特等奖,常州市书法优质课二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到书法是个人情感的表达。

2.在不同书家风格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欧体楷书的笔画特点,了解横折钩的“内擫”笔法。

3.通过教师的指导、练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明月”笔画、结构特点,学会读帖,明白书法学习不仅需要勤练,更要深究。

4.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不同书体的“明月”二字,了解“明月”二字的字体演变过程。通过欣赏历代书家的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欧体楷书的“内擫”笔法以及严谨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读帖能力。

2.初步了解书法作品表现形式之一—“尺牍”的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笔墨纸砚、字帖。

【教学过程】

一、诵古诗,感明月之情

师(出示秋月图、王献之《中秋帖》配古琴乐):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明月”集字练习课。中秋佳节,品酒赏月,是流传已久的风俗,谁能想起那些和“月”有关的诗句呢?(见下页图1)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同学们来猜一猜,苏轼这首诗是思念谁的?

生1:苏轼的弟弟。

师:对,是他的弟弟苏辙。此时,苏轼与苏辙已经七年没能团聚。在这中秋佳节之际,苏轼只能用这一轮明月,寄托着自己对弟弟的思念。

设计理念:中国书法中情感的表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们在字的大小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其跌宕的情感。所以,在学生动笔书写之前,教师应调动其书写的情感,让学生先感受每个汉字背后所饱含的意蕴再下笔,学生的书写便不再是机械的线条滑动。

二、读碑帖,会字体之变

师:其实,用“明月”寄托深情的又何止是诗人们?书法家们也用笔,书写着自己的情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字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師:赵孟頫篆书“明月”两个字给你什么感受?(见图2)

生2:看起来像是画了一个月亮。

师:《乙瑛碑》隶书的“明月”二字与我们平时写的字相比,字整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见图3)

生3:字形更加扁,笔画更加平正。

师: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还保留着象形字的痕迹。

师:孙过庭《书谱》草书的“明月”,你们发现字的笔画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见图4)

生4:笔画数量变得更少,写起来也更流畅、更便捷。

师:最后,我们来学习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明月”。(见图5)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笔者按照字体演变的顺序出示“明月”二字,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也能体会到汉字形体从象形到抽象的转变过程,感受汉字变化的神奇。同时体悟出:原来简单的两个字,若用书法的方式表达,可以有那么多的表现形式。

三、动笔墨,解“月”字之奥

师:请同学们观察字帖中的“月”字,从观察到的信息中,带着自己的理解先试着写两个。(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所写):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月”,谁来说说他哪里写得跟字帖最接近?

生1:他的横折钩与字帖一样,有些往里凹的感觉。

师:你观察到了一个小细节。同学们看投影上欧阳询与颜真卿的“月”字。同样是唐代楷书的两个大书法家,他们写的横折钩有什么不同?

生2:一个往里凹,一个凸在外面。

师(板书):这就是笔法中的外拓和内擫。(见图5)

设计理念:五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仔细观察线条之间差异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前让学生独立观察,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理解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互相讨论对字的理解,在反复的练习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自主读帖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给的辅助线,仔细观察欧体“月”的横折钩,你们觉得竖勾内擫的体态像什么?(见图6)

生1:像一把铁尺被轻轻拧弯。

师:此时你手上有什么感觉?

生2:有很强的拉力。

师:是的,内擫的适当弯曲不会让我们觉得笔画绵软,反而感觉更加劲挺。

设计理念:形式至上的审美习惯,很容易让学生只关注笔画的外形长相,走进“依葫芦画瓢”的死胡同。其实每一个笔画都是有生命力的,这份生命力来源于书写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四、敢质疑,明造字之本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字有什么疑问吗?(见图7)

生1:为什么左边是“目”不是“日”?

师:我们通常认为“日月相辉”就是光明。其实在造字之初,“明”是写成“朙”的,左边是“囧”表示月光从窗户口照进来,昏暗的房间自然就明亮了。到了汉朝,人们开始写隶书,“囧”就简化成了“目”。(见图8)

设计理念:学生在日常书写中,会遇到从未见过的繁体字、异体字。所以,了解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古代文字为何这样书写,对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五、细深思,明结构之妙

师(出示辅助横线):知道了来龙去脉,我们来看看如何写好它。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与平时写硬笔字不同,欧体字“明”的“月”比部首稍大。(见图9)

生2: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在一条横线上。 (见图10)

生3:多横之间,布白均匀。(见下页图11)

生4:字整体往右上方斜,“月”的撇画比横折钩更长。(见图12)

设计理念:合理地运用辅助线,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笔画与笔画、部首與部首、部首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明月”二字乃至更多欧体字的特点。

六、试作品,融今日所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幅作品由哪些部分组成吗?

生1:正文、落款、盖章。

师:下面我们试着写一个小尺牍。尺牍即古代的书信。互赠尺牍,是东晋书法家之间非常风雅的交流活动。

师(出示三个作品):不过,要写好一幅作品,章法很重要。你认为下图中哪一幅的章法更得体、更美观?(生交流。)(见图13)

师(总结):(1)大小适中;(2)找准位置;(3)上下对齐。

师:同学们在完成后,可以将这幅尺牍送给自己的好友或亲人。

设计理念: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尺牍作品,往往文翰双美,格调高雅。最重要的是,尺牍往往不以书法创作为目的进行书写,只是用于私人至交之间的书信交往,所以可以达到情真意切的书写状态,不同于日常的书法创作。

七、赏瑰宝,明习字之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欧体楷书的“明月”。其实从古至今,许多书法家的作品中也出现过“明”和“月”。我们一起来欣赏,相信你们能从不同的书法作品中,汲取到丰富的艺术营养。(见图14)

设计理念:无论本课所学的是何种书体的集字练习,作为启蒙者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打开视野,欣赏不同书家的书法作品,领略到书法艺术的百花齐放,为他们以后的书法学习之路创造无限的可能。

【结语】

在教学时,笔者先从古诗入手让学生在书写时融入情感。习字之前用想象这样的特殊体验,让学生将简单的线条与世间万物相联系,先知造字之源流,再用辅助线帮助学生了解欧体字笔画的特点,感受其字结构设计的精巧与“多一分则太多,少一分则太少”的严谨。接着用尺牍的形式来抒发情感进行创作。最后欣赏其他书家作品中出现的“明月”,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有意识地避免学生将书法学习变成机械的线条划动运动,要让书法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载体,并且成为他们修身养性的方式,达到“技道两进”的良好境界。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传统文化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