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艺术的边界

2022-06-02沈洋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篆甲骨文课程教学

【摘 要】教师在进行甲骨文和小篆艺术风格的教学时,可以找到与之同年代的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比较揭示其同一时代书法及其他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共同美学特征,来提升学生整体的美学涵养,让他们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综合艺术;甲骨文;小篆;时代美学特征;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10-04

【作者简介】沈洋,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广东中山,528400)教师,一级教师,中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山市书法学科市级中心教研组成员,中山市女子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广东省中小学师生书画比赛教师组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获得者。

人们在探究书法作品的审美特征时,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因汉字本身的起源就是模拟自然物象,物象之美是书法之美的源头;二是书写的工具,尤其是毛笔,使用时所产生的线条之千变万化,也是书法得以成为艺术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人”作为书写的主体,其是否具有传统儒家思想定义的人格美,在欣赏品评书法作品时也至关重要。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是书法由魏晋时期开始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形式之后才有的探究,而之前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古隶等等较为古老的文字,虽已经具有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艺术必备的要素。但由于书写对象——汉字,还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书写最主要的载体“纸张”还未广泛使用,它们的形式美感、笔情墨趣、抒发情性等艺术诉求还处于依附地位,未充分形成自觉,这和后期的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审美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还属于“制作性书法”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具备后世书法审美特征及其演变的基本因子,它同样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由此,我们研究书法的审美特征时一定不能避开对这一时期的了解。

这个想法源于一节关于甲骨文的书法课。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武丁时代(甲骨文第一期)甲骨文的艺术特征时,先介绍了武丁是商代诸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执政时期商王朝国力极其强盛。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契刻有力,刀痕粗放、劲峭,所镌大字雄浑奔放,极有气势,小字则端庄俊秀。由于甲骨文是以利器在坚硬的甲骨上契刻,所以其文字多用直线、斜直线,笔画多横平竖直,少曲线,这样刻出的字很容易显得呆板,但当时的镌刻者却用后世书法总结出来的“似奇反正”的结体特征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石”字(如图1),上部倾斜得很厉害,大有崩塌而下之势,产生强烈的动感和压迫感;但是下部的“口”也是歪斜的,这样与上部呼应,反而弥补了失去重心的不足,妙趣横生。

甲骨文在字与字、行与行的通盘布局上也显现出大处着眼、构思缜密的书家风范。纵横之间似无刻意追求成行成列,但其参差有序,浑然一体,既平稳严谨,又气韵生动,是当时书家高超的书刻技艺的集中体现(如图2)。

可是當笔者在课堂上竭尽所能地用“古雅天然,自成天趣”等语言描述这种美丽的文字时,学生最多能从笔者所展现的几张甲骨文图片里体会到文字的象形性和古怪的感觉,到底“趣”在哪?“天然”在哪?无从理解。

课后,笔者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发现与考古学证实的甲骨文年代相差无几的石家河文化的陶塑作品,似乎有着一些跟甲骨文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相类似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弱化细节,突出气韵”。

我们来看石家河文化里的这个陶俑(如图3),就是一个相当概括的人,五官基本省略,手臂很有气韵地弯着,就像孩提时代的我们拿着泥团捏出的“人”一样。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气”就是“抟气”,把一个物体看成是一团气,去掉细节,只将感觉中有趣的有韵味的东西捏造出来。再看这群石家河雕塑里的三足鸟(如图4),有人说是因为当时对鸟的重心把握不了,做两只脚的鸟站不住,有的还把尾巴耷拉在地上,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有人说在中国神话里本来就有三足乌的传说,这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相传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但三足金乌形象原是二足,如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形帛画右上角太阳中的金乌(如图5)。据专家推断,“金乌”是西汉后期才演变为三足的,那为何早在四千年前的石家河文化里就出现这么多的三足乌形象?是真的存在文化的遗传,还是创造这些雕塑的人任性而为之,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其中感觉到艺术能自由地在时间里穿梭,也能自由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里游移,就像这些童趣盎然的雕塑和还处于文字初级阶段的甲骨文一样,都是我们的先祖在探索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遗存下来的对美的体会和表现。因为在同一个时空里,便有了同样的意趣。这样,笔者在接下来的书法课里就将抽象的甲骨文跟富有童真童趣的石家河雕塑进行比较,来揭示其同一时代具备的美学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又将同样的方法放在秦代《峄山碑》欣赏的教学当中。

秦嬴政是一个功过分明的帝王。撇开他的过不说,在文化方面他的功主要体现在实行“书同文”之国策。在贯彻执行“书同文”国策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无疑是丞相李斯,而李斯的最大贡献则是对文字的改革,变大篆为小篆。小篆作为秦王朝维护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为了适应更多、更快地记录、传递信息的需要。以李斯为首的文臣们将大篆删繁就简地进行改造,变大篆的多锋(中锋、侧锋、裹锋兼用)用笔为小篆的中锋行笔;变大篆仅有弯曲、粗细不一的线条为小篆曲直兼备、粗细如一的“铁线”;变大篆体态欠规则、轮廓无常态为小篆的纵向立形、长方体态、端庄安稳。至此,一种新的字体便诞生了。李斯亲笔所篆的《峄山碑》(如图6),集中体现了小篆实用、高效的特点,其实用价值有目共睹。而《峄山碑》所体现出来的书法艺术价值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赏析。

一是从用笔技巧和线条形式上看。《峄山碑》的用笔十分讲究,起笔藏头,收笔护尾,使起收之处呈现圆和之态,起笔后的运笔稳行慢书,不提不按,不像青铜铭文或石鼓文那样行笔有快慢提按之分,始终保持骨力内蕴,气息通畅,体现出干净利落的感觉。

二是从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上看。在《峄山碑》之前的金文、石鼓文呈现出的是字形不拘规则,或紧或散的自然古朴之貌。《峄山碑》的字形取长方纵势,洪钟稳立,上下讲收放,有“冠冕垂裳”之态,左右求对称,呈均衡对等之形。

三是从布白章法上首先体现大小统一、井然有序,讲究布列成队、行气贯通。这也暗合了当时秦王朝用统一高效的制度来治理国家的政治需要。

《峄山碑》不仅从文字的角度展示了大篆向小篆的成功演变和小篆实用便捷的优势,从艺术的角度也展示了小篆书体独特的形制和鲜明的风格特点。

在体会了《峄山碑》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之后,笔者就在寻找最能契合《峄山碑》诸多特点的同时代的其他艺术作品,首当其冲的当属秦兵马俑。

在体会《峄山碑》结体特征“形如洪钟”上,笔者读到秦俑研究专家袁仲一先生提出的一个观点:秦陵出土的武士俑身体的造型可归纳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就其共性而言,基本形态为中央垂直,力点左右均匀对称,上紧下撒,重心在下,形如铜钟,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的、内敛内聚的力量。这是对秦俑美学基本原则的高度凝练。当笔者将“钟”“兵马俑”“小篆”(如图7)这三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的时候,小篆的结体特征便不言而喻了。

这些还只是从外形上探寻小篆与兵马俑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内在的气韵上两者能不能找到相同之处呢?

了解兵马俑的艺术风格,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兵马俑之所以能成为震惊世界的奇迹,不但是因为它庞大的规模,还因为它有别于中国其他时代雕塑的高度写实性。在20世纪70年代秦兵马俑被发现之前,人们都认为中国的雕塑里是没有写实的雕塑的,只有一些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的雕塑。其实写实和写意也是相对的,在写实的雕塑中也有意象的成分在里面。但在追求整体风貌的兵马俑阵容里,还能如此 这般追求细节的真实,就像真人一样去做雕塑,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里是很罕见的。

众所周知,雕塑最难的不是形体,而是神韵。在兵马俑的塑造中有将军,有士兵。例如说,我要塑造一个将军(如图8),怎样能在大小、动态基本趋同的模具俑里,塑造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以及气韵特征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当时真正的将军,照着他的脸来做,这样才能将陶俑做“活”,把活人的精气神注入陶泥当中去,体现出将军和普通战士的不同,体现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秦气势。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些秦俑中写实的人物和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人物又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古罗马雕塑“卡拉卡拉像”(如图9),雕塑家为了加强形象的个性特征,在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了某种情绪,使人物凶残的个性通过脸部的各个细节展现得惟妙惟肖。而秦“武士俑”(如圖10)翘起的剑眉,高高的颧骨,坚毅的神情,舍弃了人的个性细节的描绘,突出的是这个武士符合当时武士群体的这一类人的特征。这正如同中西方文明给这些男人们提供的不同的舞台: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登上的是西方歌剧的舞台,演绎的是人物为了寻求自我在和命运做抗争;而兵马俑里的将士登上的是京剧的舞台,努力扮演的是怎样表现出一类人的性格特点。在个性突出和群体认可的两种美学体系里,小篆所呈现出来的大小统一、井然有序的章法特征无疑是偏向后者的。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书法的形式特征是意象性的,也正因为它无音可寻,无色可类,无象可循,我们便能最大限度地打通它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既可借他而言我,也可由我而及他,触类旁通地把握和表现艺术生命的活力,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倪文东.书法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小篆甲骨文课程教学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