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2022-06-01祝先运史叶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版权区块链公共图书馆

祝先运 史叶明

关键词:区块链;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版权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023-04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革命性技术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城市、数字生活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发展区块链技术纳入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自2019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之后,各行各业纷纷开始研究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电子商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愈加成熟。但是,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鲜有公共图书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案例。目前,学界对于“区块链+图书馆”的研究集中在版权保护、资源建设、信息安全、知识挖掘、阅读平台建设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

1公共图书馆开放共享自建数字资源过程中的版权保护问题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物质形态特征愈加显著,基于数据的重要价值,数据生产、管理相关机构应重视对版权的保护。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初衷是为了开放共享,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需协调好自建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关系,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共享过程中一直存在以下与版权保护相关的难题:一是发现难。数字资源易被复制,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且很多互联网用户的版权意识较弱、付费意愿较低,公共图书馆共享的数字资源往往会被人恶意盗用,而传统的版权管理方式难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二是取证难。公共图书馆共享的数据文件很容易被人篡改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在侵权行为时间和侵权方式不明确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对侵权证据的采集和固定。三是确权难。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之日起作者即取得著作权”,但权利人往往难以有效证明其作品的完成时间,因此,权利人普遍会寻求国家版权机构的帮助,以对其作品确权,而版权登记的流程复杂、时间长、费用高,不利于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四是维权难。版权纠纷一般为民事诉讼,具有高频低额、程序繁琐、周期长的特点,被侵权方的司法维权成本较高。因此,以较低成本获取具有公信力的权属证明,切实采集、固定侵权证据,寻找更加高效的维权途径,是公共图书馆版权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

2区块链与自建数字资源共享深度契合

2.1法制基础

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并非水火不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强调作者的合法权益,在提高其创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大众能够分享其智力成果。版权保护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已逐步构建了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司法服务体系,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第六款确认了区块链的法律属性。山东省、广州市、杭州市、北京市的多家省市级法院纷纷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和司法存证工作,并在电子证据的可信存证和高效低成本验证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3]。2021年4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意见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的保护法律服务,探索和建立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内的公证在线存管服务平台[4-5]。

2.2技术支撑

近年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以区块链为技术载体的版权运营企业不断壮大,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区块链被誉为一项革新性技术,其综合了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机制、共识机制、信任机制等计算机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6]。区块链技术能让数据与系统扮演可信赖中间人的角色,以较低的成本化解各方的信任危机,担负起自建数字资源版权共享与交易的职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化解共享经济中的信任危机,奠定交易者之间的信任基础,增强公共图书馆开放共享自建数字资源的意愿。

2.3行业需求

公共图书馆虽然在自主建设数字资源方面的投入较大,但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自建数字资源仅限在馆内使用,共享范围较小。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图书馆的自建数字资源馆藏保护意识强烈,不愿意分享劳动成果[7]。二是版权人利益与公众信息共享之间存在矛盾,公共图书馆在共享网络环境下缺乏完善的确权、用权、维权途径,难以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寻找自建数字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工作之间的平衡点,是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3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

3.1区块链的类型与技术特征

区块链分为公有区块链、私有区块链和联盟区塊链。公有区块链是分布式端到端的网络系统,其节点根据共识算法选择加入或退出,能够被授予链上数据的读写权限,既不受开发者的控制,也不归任何个人或组织单独所有,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特征。公有区块链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编辑、不可篡改,因此不适合所有的应用场景。私有区块链仅对特定个体或机构内部开放,由特定的组织机构控制系统读写权限,准入门槛较高。联盟区块链兼具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的部分特征,具有“部分去中心化”的特征,其读写权限、记账规则由联盟规则决定,成员通过授权加入网络并组成利益相关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行。联盟区块链属于私有区块链的范畴,私有化程度较低,兼具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拥有一定信任基础的不同实体间的B2B交易。因此,笔者把联盟区块链作为构建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

3.2要素分析

笔者提出的基于联盟区块链的自建数字资源共享模式需要公共图书馆在系统构建初期根据系统需求及应用环境确定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管理对象。该系统的管理对象是公共图书馆自主创建、具有独立版权的数字资源,通过购买、捐赠等途径引进的数字资源由于版权不属于公共图书馆,故不在系统服务范围内。二是服务主体。该系统服务于自愿加入联盟区块链的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未来可视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引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景区等文旅机构。三是组织框架。在去中心化的运行机制下,系统成员各掌握一个授权节点,每个授权节点之间都可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互,依托共识机制与智能合约机制共同维护联盟区块链的运行,其构成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其中,API、SDK接口可扩展更多联盟节点并授予相应的权限,为泛化数字资源共享和建立扩展性强且稳定的区块链社群预留了技术入口。

3.3自建数字资源共享版权运作逻辑

3.3.1版权存证上链逻辑。版权存证上链是实现自建数字资源版权区块链化管理的关键步骤,是获取可信数字版权的重要載体,是构成数字版权生态的基础设施。版权存证上链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原创作品嵌入16进制密码,生成具有唯一特征的数字资源,实现不可篡改的版权数据固化和分布式存储。具体的版权存证上链逻辑如表1所示。

3.3.2版权转让逻辑。在发明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保密技术等知识产权中,版权最适合产权证券化交易。公共图书馆可在实现自建数字资源版权确权后,进入版权转让或版权许可使用阶段,此举能让自建数字资源版权的自由交易成为可能,充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具体的版权转让逻辑如表2所示。

3.3.3版权许可逻辑。与版权转让不同,版权许可不转移版权所有权,仅赋予他人按照约定合法使用的权利,版权许可的费用较低,甚至免费。具体的版权许可逻辑如表3所示。

4结论与启示

4.1研究结论

对区块链的应用是公共图书馆主动拥抱技术,以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推动其由信息传播者转型成为信息组织者。目前,虽然区块链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案例证明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不远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会在读者管理、信息安全、资源建设、信用管理等方面重塑公共图书馆服务业态。

4.2研究启示

4.2.1构建图书馆界区块链应用服务框架并制定规范。目前,图书馆界既没有明晰的区块链应用框架,也没有成熟的服务和技术规范,缺乏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规划,限制了区块链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与推广。图书馆界应从自身实际与读者需求出发,树立服务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统一的区块链应用服务框架并制定指导性规范,科学规划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大力推广区块链技术,满足行业需求。

4.2.2布局文旅融合生态链。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而应整合文旅资源,依托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与信息的互通,将分散的文旅机构数据平台有序融入区块链服务综合体,实现相关机构的数据共享,降低沟通成本、构建信用体系、丰富数据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一条更具动态性、灵活性和导向性的文旅融合生态链。

猜你喜欢

版权区块链公共图书馆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微信传播与版权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与建构
新闻作品权利归属与行使中的利益平衡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