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家训的文化价值探索

2022-06-01王针臻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文化价值

王针臻

关键词:中原地区;家训文化;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129-03

1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不仅是黄河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独特的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原家训文化入手发掘深埋于中华传统文化根系深处的精神瑰宝,研究、筛选、汲取、传播中原地区家训,旨在继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重筑中华儿女精神家园。

2中原家训文化研究驱动力

“无言之教谓之风,有言之教谓之训”,家训是家族老一辈对后世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指导,借此约束和鞭策子孙,以期子孙后代能够德才兼备、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家族优良传统。“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中原地区有长达几千年的建都历史,曾涌现出众多杰出人士和名门望族,这些家族世代昌隆、人才辈出,必有使其繁衍兴盛的家训。中原家训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尚书·五子之歌》记载了大禹后人追忆其遗训的内容,此外《尚书》还记载“周公之训”的相关内容。春秋时期,文化勃兴,涌现出大量有关家训典籍,如《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等以儒家礼教为主的家训。中原家训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蕴藏着巨大的文化潜力和价值。

中原家训文化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洪流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原家训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及观念仍能满足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需求。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结构的转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既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道德约束,要求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其次,在价值观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的原子化趋势,以及个体与社会发展无法相匹配适应,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个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之间存在分歧。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符合民众的价值取向。再次,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 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弘扬和传承家训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中原地区家训内涵阐发

笔者以狭义的中原地区河南一带为研究区域,以家族祖籍为河南、或在河南为世家望族、或生平基本在河南活动、或长眠于河南的名门望族家训为研究对象。

3.1修身立德主旋律

中原地区大多数家训都将修身立德作为训言,以期后辈子孙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周易》“君子以俭德辟难”都把勤奋节俭作为人生的核心品质,不勤则万事荒,不俭则万事废。诸葛亮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处世哲理,殷切地期望子孙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能够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白居易以“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告诫后世要注重修养内心,遵循仁义道德,坚守住心中的正道。北宋吕蒙正把以德立家作为家训,告诫子孙勿以出身世家而养成纨绔子弟的恶习。北宋理学家邵雍教导子孙“见善必为,力尽而止”。理学家程颢细化祖训,要求后代“崇诗书,习礼仪”[2]。中原家训强调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修身立德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内在动力。

3.2家庭教育主基调

古往今来,家庭教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其关系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家庭教育依托血缘关系,对家庭成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正家,而天下定矣”属于传统家庭的家道观,表明家庭安定平和与国家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司马光《家范》是后世历代推崇的家教范本,共19篇,系统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家范》引用《周易·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司马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教育关系到国家兴亡,提出“家正而天下定,礼为治家之本”的理论。马丕瑶以自创的《约斋铭》为家训,以《周易·家人卦》为家规,“约约家之本在身”[3]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告诫后世“一敬胜百邪,一诚包万有”。家庭教育在中原家训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古代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家族能否在社会、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3处世治学主引擎

“读书乃起家之本”,中原家训把勉励和督促子孙处世治学作为家族长盛不衰的源泉。孔子非常重视子嗣和学生读经学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4],以明诗、礼乐之旨立身处世,将读书看作安身立命的关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二郎、三郎并劝修学,日立功课,彼中儿男,切须令苦学,勿使因循。须候有事业成人,方与恩泽文字”,范仲淹希望子辈能自学成才,不要依赖父祖的恩荫。苏轼在诗文中向子侄传授做学问的心得,“然亦须多读书史”,要求他们要多读史书,学习史书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镜,从中得到教益。高拱在《家乘》中反复提及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子孙后代读书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为民为国的有用之人。此外,高拱还专门修建“读书楼”,以督促子孙、族人认真读书。“善读书也,志正而确,学博而精,文粹而雅,事汇而核,义约而彰。”“学者能志其所志,学其所学,取其所以读书者而求之。”马丕瑶以“不切身心自修琢磨,读圣贤书终无觉”,“但求作一个明白平易人,细读我三纲八条之大学”,要求子孙、族人认真读书。中原家训文化从古至今强调读书是进德立世修业之道,读书贵在践行和致用。FA068E7F-0A17-4406-A7BF-537C3F8A3D3C

3.4务本守法主心骨

“尊王章”“重国课”,中原家训把遵守法纪、按时向官府纳税作为重要准则,并强调这些内容关乎个人是否忠于国家、尊族敬宗。务本守法作为家训的重要条款被世代相传,深植于中国人的意识中。“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强调当政者要有大公之心,不得谋取私利[5],“远五刑,莫犯刑戮”告诫子孙要遵纪守法。《叶县任氏家训》“租税乃国家重务,分毫必不能免”,展现了鲜明的宗族观、家国观,“朝廷设法以治天下,制度森严,凛然不可犯,犯之则身无所主”,告诫任氏后裔要务本守法,对国家法律持敬畏之心。中原家训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以准则的形式约束后世子孙,教导他们务本守法,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为家族的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4中原家训的文化价值意蕴

以源远流长的中原家训文化为载体,采撷家训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使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念创造性融合、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4.1创新家训文化传播模式,建设教育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体系,明确家庭教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功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6]。中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能够促使更多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青少年的教育决定国家的命运,青少年个体教育依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发展。中原家训蕴含齐身修德、处世准则、明志求学等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国家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弘扬和传承中原家训,有助于提升我国现代家庭教育能力,展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4.2弘扬家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原家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弘扬中原家训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促进家国和谐健康发展、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弘扬中原家训文化能够为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道德支撑和价值导引[7],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重构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4.3传承家训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價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新时代传承家训文化指明了方向。相关部门可加大对中原家训文化的推广力度,以中原家训文化为辐射中心,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结语

从研究中原家训文化入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支撑和强大力量。FA068E7F-0A17-4406-A7BF-537C3F8A3D3C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文化价值
“一席话”的来历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发展的影响
卢舍那佛像研究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基于循环经济框架的多层农业营销发展模式探讨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瘟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