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尺牍伪书四种考论石
2022-06-01容席嘉
容席嘉
关键词:杨慎;尺牍集;伪书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137-04
杨慎(1488—?),字用修,号升庵,“明三才子”之首。《明史》云:“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著述极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云:“不下二百余种。”[1]其著书范围遍及经史子集,除了前人重视的古音古字、古史笺证、诗文评点等方面,杨慎在尺牍集编纂方面亦有成果。史料中可见19 种尺牍集题为杨慎编,分别为:《赤牍清裁》二卷(佚)、《赤牍清裁》四卷、《赤牍清裁》五卷、《赤牍清裁》八卷(佚)、《赤牍清裁》十卷、《批点杨升庵赤牍清裁》十卷、《赤牍清裁》十卷《补遗》四卷、《赤牍清裁》十一卷、《赤牍清裁》二十八卷、《赤牍清裁》清抄本两种、《赤牍拾遗》不知卷数(佚)、《古今翰苑琼琚》六卷、《古今翰苑琼琚》八卷(佚)、《古今翰苑琼琚》十二卷、《古今翰苑琼琚》十二卷《皇明宸藻》一卷、《古今翰苑琼琚》十三卷(佚)、《皇明宸藻》一卷、《笔媚笺》十二卷。其中仅《赤牍清裁》《赤牍拾遗》可见于诸家升庵著述考,其余的《古今翰苑琼琚》(以下简称《琼琚》)《皇明宸藻》(以下简称《宸藻》)《笔媚笺》经细考校之,全系伪书,且均有渊源于《赤牍清裁》,兹逐本辨伪如下。
1《琼琚》十二卷辨伪
《琼琚》十二卷,题“蜀都杨慎选,浙姚孙鑛评,吴郡陈元素校”,明刻本,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藏于国家图书馆。前七卷题杨慎选,后五卷题孙鑛选,全十二卷均题孙鑛评,校对人有陈元素、管珍、钱允治、陈仁锡等。书首有陈元素《古今词命琼琚序》、孙鑛《翰苑琼琚序》、孙鑛《凡例》以及《选入翰苑琼琚书目》和《翰苑琼琚总目》,版心题“吴郡章钦刻”。《琼琚》一度颇有名望,流传甚广,清人曹煜评尺牍之书“惟《古今翰苑琼琚》为妙,他皆不及也”,但自清代开始,便有学者疑其为伪书,《四库》云:“旧本题明杨慎编。其书饾饤补缀,类乡塾兔园册子。中间割裂《尚书》,尤为庸妄。疑非慎之所为。”《四库》言之有理,可惜没有确切的证据。兹证明《琼琚》十二卷确为伪书的理由如下。
1. 1《琼琚》编定所据《尺牍清裁》六十卷刊成于杨慎过世后
孙鑛《凡例》云:“是集大都汇诸刻本而存笥者。”又云:“是集以《尺牍清裁》《当朝书启》《濡削选章》《风教云笺》《七才子尺牍》《云笺一统》数书为主,余具摘取一二,第妙制不能尽收,亦俟续编云耳。”由《选目》列出的《书记洞诠》《尺牍类选》等六十余种尺牍集可知,《琼琚》所收尺牍多数录自当时通行的其他尺牍集,而非编者初辑。陈元素序云:“惟用修之求旧与元美之续新,虽格不一裁,品俱入雅……《琼琚》之选,最为合法,盖慎用西山之遗意,而广以杨王两公之风流者也。”“求舊”“续新”当指杨慎的《赤牍清裁》与王世贞的《尺牍清裁》。《赤牍清裁》收左史至六朝尺牍两百余篇,古者“尺”“赤”相通,故名之“赤牍”。王世贞两次增修之,初次补葺唐宋元明尺牍成二十八卷,二次广为增补而为六十卷,且以“赤牍”之隐僻,不能遍察于万民,便于二修时易其名为《尺牍清裁》。“广杨王二公之风流”即云《琼琚》编修是以杨王《清裁》为基础。据王世贞《重刻〈尺牍清裁〉小叙》题“辛未夏五月望”可知,《尺牍清裁》刻竣时间约为隆庆五年(1571)。
杨慎卒年学界尚有争论[2] 。明代简绍芳《杨慎年谱》记其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后世多沿用之。然而20 世纪出土的杨慎撰沐绍勤墓志志文有“壬戍年(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归葬于呈贡县之麓”之语,与《杨慎年谱》矛盾。《明史·杨慎传》载:“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又《明实录》载隆庆元年(1567)奏疏:“壬戍礼部会官上议言……系狱戍边斥死牖下者,应复职赠官,若……修撰杨慎……凡二十八人。”可知隆庆元年,穆宗赦免“议大礼”者之时,杨慎已寿终正寝,死于牖下[3] 。是以杨慎卒年最晚不至隆庆元年。《尺牍清裁》于隆庆五年(1571)刊成时,慎已过世,不可能以之为选本而编《琼琚》,此为作伪之铁证。
1. 2《琼琚》之辑选方式与《赤牍清裁》殊为不合
或因明代节文削书之弊风,或如《四库》所云杨慎久居边陲,“无书可检,仅凭记忆”,杨慎著述凡摭采经史者常系节文,现存的《艺林伐山》《谢华启秀》即是如此,今已不存的《各史要语》《群书丽句》等从书名看可能也是如此,是为其著述之通例。《赤牍清裁》中的节文,如节录《西京杂记》的《与公孙宏书》、节录《汉书》的《与段会宗书》等,占了很大比重。《琼琚》除直接过录《赤牍清裁》的数则外,少有节文,皆直接整篇取用自《选目》中六十种尺牍集,尚不谈“无书可检”的杨慎能否亲见此六十种集,其人著书虽然常于经史子集寻章摘句,但绝未有直接袭取他书而饾饤堆砌者,相反此先采录诸书、拼凑成集,再补缀序文,成新书之法,常为书贾作伪所用,如托名徐渭的《古今振雅云笺》是以《尺牍清裁》为底本摭选诸书拼凑成集。可见作伪者既未详考《尺牍清裁》刊成时间,也不了解杨慎著述的风貌。
1. 3明末苏州刻书业繁盛,间出伪书
《琼琚》十二卷本刻于苏州,诸书目多记其为苏州陈元素刊行,版心题“吴郡章钦刻”,各卷校定者陈元素、钱允治等亦皆为吴郡人。明代苏州刻书业繁盛,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云:“凡刻书之地有三,吴也,越也,闽也。其精,吴为最。”吴,辖吴郡,属苏州。正德、嘉庆翻刻古书之风,即起自苏州,其技艺高超,几可以假乱真。间有书贾刻伪书以逐利,尤以诗文集为甚,同为章钦所刻便有托名杨慎的《三苏文范》、托名宋濂的《篇海类编》等。《四库》将《三苏文范》与《琼琚》合而论之,云:“旧本题明杨慎撰,然所取皆科举之文,亦不类慎之所为。殆与《翰苑琼琚》均出于伪托也。”
2《琼琚》六卷辨伪
《琼琚》六卷本与十二卷本出自同一底版,藏于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流传甚罕,鲜有人知,《中国古籍总目》未收。校对两书,有相异之处三:其一,六卷本即为十二卷本前六卷。其二,十二卷本陈序、《总目》不见于六卷本。其三,六卷本多处漏页。综考两书可知,六卷本当后出于十二卷本,《琼琚》今存十二卷本、六卷本均系伪书。其编者已颇难考实,原因在于此书其他版本,如《四库》录八卷本、《明史》录十三卷本,均已亡佚,无法确定祖本。一说《琼琚》编者为孙鑛,如清代《浙江省第十二次呈送书目》题“《翰苑琼琚》十二卷,明孙鑛辑,六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题“《翰苑琼琚》十二卷,刊本,明尚书余姚孙鑛撰”。盖因孙鑛《凡例》详述是集编纂细则,不似评点者所写,更像编选者所作,八卷以降均出自杨慎逝世后,更直接题为孙鑛编。实则此说值得商榷,明代书贾作伪,编者托于大家,序跋等处也常常作伪。例如,《三苏文范》书首有袁宏道、王世贞序,袁序经清人平步清《霞外攟屑》考证为伪作,王序更是直接删削改篡自《苏长公外纪序》。《琼琚》孙鑛序,既不见于孙鑛后人孙如洵辑《孙月峰先生全集》十二卷,也未见其他史料提及,仅凭序目便判定为其所编,实难从之。44CC9979-0114-48BC-99D8-8BFCC18605F1
3《宸藻》不分卷辨伪
《宸藻》不分卷,不题编纂者,明刻本。《八千卷楼书目》云:“《皇明宸藻》一卷,杨慎编,明刊,附《琼琚》后本。”今吉林省图书馆相关目录虽然载藏《琼琚》十二卷、《宸藻》一卷,但不见《宸藻》,仅上海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藏有《宸藻》单行本。盖两书初系合定,均托杨慎,刊成之后又分而传布。是集收录太祖至穆宗年间帝王诰命,有《太祖之论侍臣》《成祖之敕谕群臣》等多目。按《翰苑琼琚总目》题卷一为《唐虞》,实际收录虞夏至宋代帝王诰命,而非唐虞尺牍。《选目》首列《历代帝王诏诰》,应即此卷来源。而《宸藻》所录,与《琼琚》卷一相承,应为补缀《琼琚》而作。杨慎至晚卒于隆庆初,穆宗即位时慎已逝世,此书录及穆宗诏诰,必非杨慎所编。
4《笔媚笺》十二卷辨伪
《笔媚笺》十二卷,题“蜀都杨慎编选,浙姚孙鑛评,句曲张榜校”,明刻本,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九行二十字。钤“小崑”“汪文柏印”“潘伯子氏”印,藏于苏州图书馆。是集與《琼琚》十二卷本出自同一底版。校对二书,除各卷题名外,有相异之处三:其一,两书目录一致,《琼琚》内容完整,《笔媚笺》有缺漏,其缺漏者均可据《琼琚》补。其二,《笔媚笺》卷一题“句曲张榜校”,《琼琚》题“吴郡陈元素校”。其三,两书序、目差别颇大。《笔媚笺》仅有陈元素《笔媚笺序》(以下简称《笺序》),而《琼琚》有陈元素《古今词命琼琚序》(以下简称《琼琚序》)、孙鑛序、孙鑛《凡例》《选目》《总目》。《笺序》与《琼琚序》的内容仅四字之别,《笺序》云“《媚笺》之选,最为合法”,而《琼琚序》则作“《琼琚》之选,最为合法”,《笺序》题“崇祯三年”,而《琼琚序》则题“天启元年”。可见此两序必有一原序与一挖改,《笔媚笺》《琼琚》两书必有一原刻与一翻刻。
综考两书可知,《笔媚笺》当后出于《琼琚》,原因有三:其一,《笺序》晚于《琼琚序》十年。其二,“《琼琚》之选”字顺文通,而“《媚笺》之选”上下矛盾。“笔媚笺”三字于《笺序》中还可见于“闺中之秀,笔媚笺芳”一句,《琼琚序》亦有此语。两序云:“雕坊行者,名种甚繁……自兹而外,卷帙纷纷,徒人地之是收,为姓名之先合,本无垂世之指,宁具出尘之目……又或汇庆吊以为门,叙官阶以析等……直堪呕哕,不足发噱……亦有闺中之秀,笔媚笺芳……”实将明世传布之尺牍集归为数类,包括“徒人地之是收”者、“汇庆吊以为门”者、“叙官阶以析等”者等,所谓“笔媚笺芳”者,依其文意,当指专收闺阁女子尺牍的集子,仅为纷繁名目下的一种,不是尺牍之通称,陈元素更是“斥其非伦”。以《笔媚笺》为名于此文意不通,以《琼琚》则上下皆通。其三,上文叙及,是集所录尺牍非编者初辑,此为编纂之细则,应为编者所作,切于求利的翻刻者不可能逐篇考其出处而专门补缀《选目》。
综上,《笔媚笺》盖翻刻于伪书《琼琚》十二卷本。翻刻者挖改书名、卷名,删去孙鑛序、《凡例》《选目》《总目》,剜改《琼琚序》而成《笺序》。且“笔媚笺”一语不见于经史子集诸书,仅见于《琼琚序》,或即因翻刻者文思枯竭,又切于求利,遂直接撷取《琼琚序》中二三艳字而草就。“崇祯三年”大体是依《笔媚笺》刻竣时间而强行附会。挖改陈元素为张榜者,为假其盛名。翻刻者具体是何人,已颇难考证。《笔媚笺》题“章钦刻”,与《琼琚》同,但均出自某页之隐僻处,应为盗刻者所遗漏,并非确为章钦所刻。除此暂未见任何线索。
5杨慎尺牍伪书的成因及价值
杨慎于明代尺牍版刻界有重要地位。自万历始,尺牍集编刻蔚然成风,数十年即诞生总集上百种,别集更难计其数[4] 。其中,杨王《清裁》为鼻祖,卢恭甫《国朝名公翰藻序》云:“明之书记至嘉隆万历之岁而愈娴郁可餐,盖自杨用修、王元美两先生勒成之。” 后世亦将两书奉为标榜,梅鼎祚《书记洞诠凡例》云:“杨王《清裁》,业称精博。”《赤牍清裁》虽然不收宋明,但实有通代之旨,其后系《尺牍清裁》增补之,成为第一本通代尺牍总集,实为杨慎开其先河。因编《赤牍清裁》,杨慎于明代尺牍版刻界颇负盛名。上述《琼琚》六卷、《笔媚笺》十二卷均出于《琼琚》十二卷,《宸藻》附于《琼琚》后,《琼琚》编定是以《尺牍清裁》为主要底本,《尺牍清裁》又是增修《赤牍清裁》而 成,故此四书均祖自《赤牍清裁》。正因杨慎盛名,故有此四书托伪之。此四书虽然系伪书,但对于文学、文献学等专业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 1整理了尺牍文献资料
《琼琚》等书收录范围起于唐虞、终于明末,其所录明前尺牍多摭采自经史子集诸书,包括《尚书》、历代正史、诸家别集、类书等。明前尺牍集仅寥寥数种,尺牍作品多散见于四部,杨王《清裁》《书记洞诠》等都搜集整理过古尺牍,《琼琚》等系伪书,亦有此功,尤其择取《尚书》中尺牍文献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后世读者如想阅读明前尺牍,就可直接选用《琼琚》等集,不必于书海中苦寻。
5. 2完善了尺牍选本的体例
明代名家编纂的通代尺牍集,如杨王《清裁》,多体例失精,或无序跋凡例,或未按时代列次,甚至标错作者篇名。而《琼琚》等集,虽然系堆砌补缀而成,但体制精详,有注释、有点校、有凡例,目录严格按时代列次,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难度。付辛勤于编纂的大家们通常无财力于精校精刻,而书商则以求利为要,虽然牺牲了选本质量,但完善了尺牍集体例。先有《琼琚》等改进体例的书,后世才能有如《藏弆集》《结邻集》《写心集》等既重视尺牍的遴选,又精校精刊的名家选本。
5. 3代表了正统典雅的尺牍选本
明代尺牍选本多投编者所好、有所偏颇,如杨慎《赤牍清裁》志在通代却止于六朝,认为宋明尺牍滔滔信腕。实则唐以降亦有佳品,如归有光《与王子敬》、王世贞《寄用晦》等,不计其数;如《濡削选章》,卷帙浩瀚,但以官阶为类,庸秽酸腐;如《短札字字珠》,不收长札,只收小简,不能见诸尺牍全貌。如此名种甚繁,各有其弊。而《琼琚》等书,各种风格兼收并蓄,自上古至明全无偏废,其所收录,有雅正威仪如《求言》《泣罪》者,有简练隽永如《召田侯》者,有真切平实如《与友人》《论亲故》者,有清新流丽如《与会稽王》《破羌帖》者,有含蓄深隐如《上楚王隐书》者,风格之多,难以尽述,编者不为一家之言、一己之见所左右,所辑选本正统典雅、包罗万象,有后世的文学史家风范。44CC9979-0114-48BC-99D8-8BFCC18605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