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2-05-31田亚珍

高考·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高效教学核心素养

田亚珍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新形势对教育课程和教育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培养出具有深厚核心素养的人才。语文知识对塑造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丰富眼界和开阔视野,不管是对未来即将面临的高考或者是社会生存都是受益良多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一语文的作用,探究出构建高一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提升高一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一语文;高效教学;实践探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活跃、动手能力强,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关键时期。高一更是学生提升的基础阶段,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教育课堂的改革,积极探索有效高质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高考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他们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1]。学生具有良好的語文素养是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运用语言。高中阶段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待学生结束学习生涯,运用到社会中的大部分知识不是单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个人正确观念和根本的生存技能。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必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查,打破以往单方面注重知识的考查,创新性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塑造综合能力强和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的。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高一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过度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现阶段,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以成绩论英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抵触心理,这将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存在的意义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拥有正确三观和优良人格的栋梁之材。所以,高一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知高一语文教育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2]。其次,过度追求完成高考理论知识传授的目标。许多高一语文教师将高考作为跑道的终点,知识的传授,最终只为了高考。这样的做法是片面和静止的。高一语文教师必须将目光放长远,高中教育培养的不是高考的机器,而是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生存和适应未来需求的关键能力,这要求高一语文教师必须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促进和督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语文课堂模式单一枯燥,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是课堂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不佳,相当于浪费资源,偏离国家教育的目标。所以,高一语文教师必须贯彻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主动地进行教学变革,改变以往“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丰富课堂形式,构建出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独特课堂体系,创新课堂的发展模式,使学生在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能逐步发展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一语文教学的深远意义

语文课程以核心素养为课堂导向,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必备生存技能的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所有课程必须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顶梁柱,具有本质性和支撑性的重要作用,也是高一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高一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国家教育要求,同时也能使学生学到必备的人格和关键的技能,加强了对学生潜能的培养,激发其内在力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语文教学可以从单一的知识学习转向综合素养提升,丰富了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使学生能长远发展,走向未来,走向成功。同时,使高中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制度更加标准,真正实现了教育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3]。

从学生角度来看,核心素养融入高一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语文教学还涉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承担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4]。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高一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核心能力的提升与核心品质的培养。在高一语文教育中,必须贯穿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的。高考语文就是选拔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他们必须经过素质教育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高超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高一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作为高中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的的关键。在高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式教学,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使课堂互动率提高,切实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一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没有较高的思维跳跃能力,很难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探究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将课堂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主动地挖掘语文知识,学习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夯实语文基本知识,学到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个人表达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使学生在未来能够迅速、顺利、轻松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生存环境。情境式教学使高一语文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讲解上,更重要的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闻一多的诗集《红烛》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本首诗进行情境式教学,将诗歌分成不同的段落,由不同的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在表演当中,学生能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奉献精神和赤子之心,也劝诫学生要坚定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脚踏实地、永不气馁。学生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会主动地去探索诗集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性格特征,也许他们会发掘新的观点,让思维得到创新与提升。通过这一朗诵表演,在促进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满足了高考对选拔人才的要求[5]。

(二)丰富课堂内容,理实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要求高一语文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若要使教育能够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就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高一语文教给学生的是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便可以进一步掌握专业和精细的知识,但是必须加上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的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若语文教师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实际需求,使理论脱离实际,就相当于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就会使教育偏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心。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尽力地发挥所学,为社会与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比如,在高一语文中对《乡土中国》的学习,该书大部分是对乡村的研究,它包含着对乡村特征、结构、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的描述。现阶段不少学生长时间远离家乡,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并不了解,若只是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讲解,而忽略实际走访,就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情感表达,达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另外,《乡土中国》理论性较强,若没有实践去辅助,将很难对理论进行理解,更难以记忆与掌握应用。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牢牢掌握《乡土中国》所提出的理论,提出教学实践,带着理论回到家乡,仔细观察现状与课文的描述是否一致,通过观察与学习,是否有新观点提出。通过实践,学生能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嘲笑乡村人民不认字的现象,通过理论学习学学生们了解到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对不是蠢的表现,而是表情和动作更能表现所要传达的信息,它们比语言更加有效。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会观察到现实乡村生活确实如此。所以,将理论带到实践中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达到教学实践目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6]。

(三)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核心素养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一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清楚了解课堂的开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让课堂为学生而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教育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使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任务。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被教师的思维牵着走或者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教育,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与学生的站位,将学生培养为课堂的主导者。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需要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这首词进行初步了解,体会毛泽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这首词的看法,分享这首词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和体悟出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师将学生所表达的看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再进行补充,使学生对这首词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对于理解出现偏差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鼓励。语文是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高一语文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目标要求,所以,我们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跳出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舒适圈,培养学生不定式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思想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之一。同时,课堂以学生为主导,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接受语文核心知识,不仅加强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全面地提高了自身核心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综合发展和符合国家教育要求的人,掌握核心素养能力,使自己在未来社会生存中掌握先机。

结束语

高一语文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多的是对基本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验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考存在的主要目的是选拔核心素养高、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才。高一语文是高中学习的基本学科,它必须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未来具体的生存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提高素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那就要求必须探究出一条高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创设情境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课堂站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积极大胆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学内容必須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光正.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学语文,2022(18):100-102.

[2]杨晓琴.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3):4-6.

[3]罗希.现代化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读写算,2021(32):121-122.

[4]陈小荣.整体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三重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读写月报,2021(30):8-12.

[5]郝金兰.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57-58.

[6]李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高效阅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2):34-36.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高效教学核心素养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