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22-05-31蒋光元
蒋光元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基础强化,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以新高考为背景,确保整个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针对新高考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以及高考内容的优化方向,使学生真正达到教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文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结合考试大纲,对新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剖析,提出对应的教学建议,为后续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合理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研究分析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科目,“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体现了化学的地位。但在学习高中化学时,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学科内容理解不深入。这要求教师以新高考试题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完成理论以及实践的双向融合。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下,教师按照最新的教育标准,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及价值。
一、新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高考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极佳的促进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需要学生了解化学公式,明确各种化学反应。为了达到学科教育基本要求,化学学习需要学生了解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并掌握客观视角[1]。明确宏观、微观变化与平衡推理、认证创新、探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透事物本质,以符号描述物质。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素养的载体
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得到个性化发展。结合课程主题,且将各项标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教育思维,使学生从宏观以及微观视角出发,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学习标准,利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师教学核心[2]。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保障化学学科结合新高考大纲,将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进行融合[3]。这将显著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最终对化学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证据推理以及模型认知中,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化学基础知识,更是一个新的学习能力,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打造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将更加全面细致[4]。例如,在分子水平研究中,教师让学生从结合物质性质变化,完成考量分析。物质运动思想的核心是学生可以了解物质运动,一旦运动必然有规律可循,且物质守恒思想与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达到对立统一关系,完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让学生从微观、宏观中认知变化本质,使学生形成科学方法论[5]。这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掌握高判断力、高推理力、高探究力。此外,能够结合逻辑思维以及物质变化情况,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了解新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开展合作交流。
二、以新高考试题分析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要以历年新高考试卷为标准开展现代化教学,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科能力。从核心素养的各项规划标准出发,使其有新的学习理解方向[6]。将化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衔接,在教学时,教师对各个题目精准解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分析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障知识、能力、素养三者之间互相融合。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一种新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新高考题目进行分析。例如,分析有关“铝”的新高考试题。考虑到铝在空气中氧化,如形成致密氧化铝,在表面需要覆盖对应的铝层,避免铝进一步氧化。教师对学生讲述,铝有一定的特性,你们知道是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铝自身具备柔韧性,教师说没错,铝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铝制品。在选择题中,教师要让学生排除明确与铝无关的选项,但部分选项有可能会加入氧化铝,干扰学生的判断力。氧化铝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也可作为电解冶炼原料。氢氧化铝能够中和一定量的酸性物质,但彼此之间有一定差距。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逐步引导,明确各题目之间的核心元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分析,学生选出正确选项。例如下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溶液中:CI-、NO3-、Cu2+、NH4+
B.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1mol/L的溶液:Cu2+、SO42-、NO3-、CI-
C.中性溶液中:Fe3+、AI3+、NO3-、SO42-
D.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K+、Mg2+、S2-、SO42-
[答案]A
教师还进行了分步分析:选项A.CI-、NO3-、Cu2+、NH4+离子之间不反应,溶液澄清透明,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选项B.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1mol/L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Cu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选项C.Fe3+、AI3+在溶液中部分水解,溶液显示酸性,不会是中性溶液,故C错误;选项D.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
通过教授化学,教师开发符合学生学习标准的新课程,让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更加合理。教师可通过学习小组等方式,让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目标进行规划,巩固知识点。例如,教师考虑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学习偏好,有些学生注重实践,有些学生注重理论,就要设法达到理论和实践双结合,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化学的学习进程,在后续实践中,将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与教师完成实验后,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学习感悟。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需要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化学中的定位,甚至教师可以布置对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监督引导。
例如,让学生自主分析化学实验的特征,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开展“习题演讲”,让学生作为演讲的主角,通过讲述,弄清实验的内容。在关于“金属钠”的知识点中,教师要让学生操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金属钠在遇水后会发生何种反应。通过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参与实验的感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书写参与实验的笔记,这种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参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配合能力,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化学知识点,让学生领略到学习化学的乐趣[7]。
三、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
要让学生自己内心有想法,建立的多元化培养思维,生成积极的价值观,以避免学生因盲从,做出不明智选择。例如,部分学生看重教育热点,在毕业后投身教育行业,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学生的专业并非教育,贸然投入教育行业,与经过专业培养的学生相比,该类学生无任何竞争优势,即便成功入职,仅能从事普通教育职位,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无任何促进作用。这种盲从性会使自身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失去意义,造成人才冗余浪费。职业教育结合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磨炼自身的意志。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深入了解新高考制度,把握新高考脉搏,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主要包含两点:
(一)对于化学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重点
整个化学学科的大纲,要求学生明确教师所讲述的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且高考对学生至关重要。为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安排复习内容。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新高考化学大纲,展开针对性复习,明确考查的主要方向,为后续考试转型提供引导。借鉴历年高考试卷,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分析试卷的难点,罗列“核心素养教育提纲”。例如,根据选择题,以往常规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而非选择题型会涉及一部分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强化实验内容,完善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对应的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一般可用于复习课,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能掌握对应知识,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转变为轻松积极的学习场所。学生可以在教师开展的小组讨论活动内进行比赛,获得适当奖励。让每个学生对化學知识有独特的热爱,找出理想的解题方法,真正将独立思维应用至解题思路[8]。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方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保证传统化学教学优化策略优化,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教学方案,遵循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如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差异,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教师还要将教学观点进行革新,使自身从传统的育人“枷锁”中解脱。教师以新型的策略融入课堂角色,保障学生实现快速成长。教师重塑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氛围。高中化学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诉求。还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师“教”、学生“学”结合,使高中化学教学整体更具可行性。在重塑师生关系时,还要以评价成绩为为主。最好是通过欣赏眼光看待学生,能够全面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对教学观点进行优化,教师要从传统的课堂“教育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将课堂主角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借助多元化的学习方案重塑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习交流经验,分析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实践、多反思等习惯,使学生能够得到专业化教育,满足现有的课堂教学需求。
(二)全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分为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交流和探讨这几个步骤。课堂充满着生命力,而其活力的根源是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度、探索问题时的发现与创造以及交流时对不同观点的争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带领学生展开学习,帮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其探究意识。比如,教师讲解完“可逆反应”定义后,可以要求学生按组讨论可逆反应的具体特征。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积极讨论,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可逆反应是可逆的,无法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若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学生会对可逆反应如何达到平衡感到疑惑,教师可适时引入化学平衡和反应限度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帮助其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继而提高探究能力。
(三)帮助学生生成自学能力
当传统教学模式没办法满足学生需求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微课带到了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思维空间也被最大限度地打开。微课视频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短小精悍的,与枯燥的传统教学形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复杂的化学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直观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自己通过微课就能够从中抽象出化学知识点,并且自己深度探究化学知识,为其以后学习和生活打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生成有独特意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全方面、多样性的人才,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主动分析、主动钻研,在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后,完成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锻炼。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对应的化学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自身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后续发展中,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为关键,使学生贴合教育机制,对化学学科素养的增强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西霞.核心素养为本的2021年凯里市化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J].凯里学院学报,2022,40(6):107-113.
[2]杨焱,谢应龙.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试题的深度解析、解码、解构:以2022年高考化学湖南卷第8题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9):3-6.
[3]张淑君.新高考下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30(30):28-30.
[4]李云燕.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2(9):15-17.
[5]施永丽,徐飞云,杨艳华,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实验题考点分析:以2016—2020年全国高考卷Ⅲ为例[J].云南化工,2022,49(2):105-108.
[6]胡红拓.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6):113-115.
[7]马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1):84-85.
[8]魏崇启.发展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2021年高考化学全国甲卷第12题赏析及教学启示[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