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校外劳动体验 培育劳动教育成果

2022-05-31

辽宁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教育

李 野

(大连市第六十六中学)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应通过劳动,让学生直观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体验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达到学生综合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我校遵循“知爱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受爱的能力的双重培养,丰富校外劳动教育课程的体验内容和实践形式,积极构建优质平台,以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多方位的劳动教育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解析劳动教育政策,把握劳动育人导向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对于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也是促使学生在知识构建、动手实践以及道德共情等多方面、多维度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强调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同时,兼顾品德培养,利用一切可能条件创设平台,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实践的方式,强化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

《纲要》还指出,劳动教育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体现时代要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创新创造。我校通过与农业科学院、工程技术公司、地铁公司、垃圾回收处理厂等机构和单位的有效沟通与平台搭建,实现了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开发,体现了时代特征,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二、打造“润育学堂平台”,丰富教育活动内涵

2018年5月,甘井子区与九三学社大连市委在我校共建了大连市第一所“九三润育学堂”,其中的一个教学分支,就是通过平台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实践和参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认知与眼界,并且以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劳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爱上思考、爱上劳动,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走进农科院,收获劳动果实

我校“九三润育学堂”组织学生走进大连市农业科学院,大家不仅聆听了农业专家有关科学原理的介绍,还亲自参与到农业劳作的实践中去,践行劳动教育“手脑并用”的指导要求。首先,在酿酒酒坊,专家精彩讲解樱桃酒和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讲述科学家们献身研究、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其次,在食用菌实验室,专家为学生介绍了实验室培养食用菌的光照、水分和营养条件,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以细致的解答。最后,在科普菜园,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挖红薯的过程。充实的学习内容和丰硕的劳动成果让学生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二)走进技术公司,体会奋进人生

在“九三润育学堂”第五期活动中,我校学生来到大连某工程技术公司参观学习。首先,公司负责人向学生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专家人力资源。其次,在办公区,学生走近正在工作的哥哥姐姐,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制图方面的相关知识,不仅认识到智慧和劳动的伟大力量,也体会着新时代青年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奋斗来书写青春,用实干去成就未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勤勤恳恳的劳动,更懂得了“劳动造福,实干兴邦”的道理。

(三)走进地铁站,感受付出喜悦

我校学生在大连地铁一号线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参观了地铁站内控制中心。首先,站长向学生介绍了地铁站的建筑结构、运行程序、乘坐须知和安全防控等知识,使学生对地铁运作原理和大连地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在地铁控制室,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了地铁运行的工作原理和危机处理方式,使学生认识了许多先进的安全防控设备。“九三润育学堂地铁行”不仅让学生对大连“轨道”交通的发展感到自豪,也对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敬意。

通过“九三润育学堂”的平台搭建,我校学生深入到市内的多所科技机构和企业,用亲身实践的方式不断探寻劳动教育的内涵,获得最直观的收获与感受。一系列校外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眼界与才干,更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内在的丰富内涵。

三、发挥团委阵地作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

校外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团队组织。学校团委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面向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且兼顾着德育任务与责任。校团委通过与环保教育基地、敬老院和社区等单位和群体之间密切联系,有效开展校外劳动教育,从而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一)了解垃圾焚烧,树立环保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切实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校团委组织学生代表来到大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参观学习。首先,专业人员为学生介绍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呼吁学生从源头上认识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其次,工作人员带领学生来到工作间,在这里,学生看到了中央控制室,了解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工艺流程。学生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和科学原理,学习垃圾处理回收的知识,牢固树立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的理想信念。

(二)清理社区卫生,承担社会责任

清明节前夕,为了以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迎接外出踏青的游人,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校园周边社区、街道,对小区内的绿化带、宣传栏和马路两侧的车站站牌进行清理、擦拭。在劳动中,学生身体力行,不仅营造了整洁的社区环境,也提升了自身的品德素养。

(三)重温雷锋精神,践行孝老爱亲

重阳节前夕,为深入学习和继承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校团委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深入街道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为老人送去慰问品,帮助老人清扫房间、整理床铺。书画社团的学生送来“福”字,祝福老人福寿安康;艺术社团的学生带来舞蹈、古筝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通过走进敬老院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践行传统美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校团委组织作为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有力抓手,切实开展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校外劳动教育活动平台,充分彰显活跃学生群体的组织阵地作用。

四、注重身心素质训练,身体力行助力成长

学校与甘井子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心合作,适时开展学军和学农课程。军事化的管理注重身心素质的全方位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学生自身的一些消极怠慢的因素。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学习体验,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劳动技能,体会到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一)开展学军活动,规范行为习惯

我校每年都会安排初一新生在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通过高标准、高强度的集中学习和体验活动来达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学军活动中,学生通过整理内务这一实践环节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叠被是整理内务的重点,学生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克服自身惰性,严格要求自己,经历了一个由“一般”到“优秀”的过程,收获了一个由“普通”到“卓越”的自我。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了历练,提升了集体荣誉感。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实践的正向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改变自己的幸福感。

(二)开展学农活动,践行劳动教育

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心参加学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每两个班级为单位组成连队,进入紧张有序的学农实践活动中,主要学习内容有“垃圾分类”“亲近动物”和“孵化”等。活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学习态度积极,体验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收获了成就感。通过学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新鲜事物和有趣知识,更让他们懂得了通过劳动获得美好生活的道理,用当下的努力成就更好的未来。

学校通过与甘井子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心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长平台,以一系列的军事化劳动教育体验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既有体系的农业劳动教育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总之,我校的校外劳动教育突破了劳动教育的界限,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势,为学生打造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通过团队组织直观、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温度的情感体验;通过素质基地严格、高效的提升训练,为学生塑造更高标准的体验,以多种校外劳动共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