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共生:神话课程的价值诉求与实践寻绎
2022-05-30江新芳
江新芳
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编排了一个神话故事单元,课文和“快乐读书吧”横向联结,以感受、讲述、写作、拓展神话纵向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话课程网。那么,神话课程的价值诉求何在?
美国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认为:“神话就是关于我们心灵深处之奥秘的寓言。”儿童具有最真实最自然的个体心灵,神话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契合了儿童的身心自由,满足其爱提“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幻想。神话与儿童相遇,是儿童本真的诉求。
纵观神话的主人公,都带有儿童崇拜的力量与正义光环,大部分都收獲圆满的结局,符合儿童对世界万物的美好想象,以及对英雄形象的精神追求。儿童在神话故事阅读中能获得审美的提升,也能丰厚道德积淀,向真、向善、向美发展。神话与儿童相遇,是儿童审美的诉求。
儿童是天生的故事家,教材中的神话故事,有着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言意共生,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神话语言内容的一波三折,语言形式的丰富鲜活,语言表达的夸张生动,是浪漫的想象与理性的语言相融。阅读神话故事是儿童语用的诉求。
那么,教学过程中,该怎样更好地落实神话的课程价值呢?笔者以《盘古开天地》教学为例,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谈一谈对神话教学价值的一些探索。
一、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涵养神韵
1.情节,承载人类志向。神话故事因为其口耳相传的特性,通常会出现不同的版本,但它们都有共通之处—— 往往都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
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其故事的情节、内涵不断被丰富、被深化。因此,与一般的故事比起来,神话故事的情节更讲究曲折性。课文《盘古开天地》先写天地间混沌一片,然后写盘古醒来后天和地分开,接着写盘古化生天地间的万物,最后总结概括盘古开天地的伟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圆满地诠释了天和地起源的故事。神话故事就是这样承载人类的志向,一代代地传播,带给人类无穷的期待与幻想。
2.想象,彰显人类智慧。神话故事是富有想象力的。《盘古开天地》全文处处充满古人对宇宙、自然的神奇想象:天和地是被盘古劈开后撑起的,大自然的风和云来自盘古的气息,雷声来自盘古的声音,太阳和月亮是盘古的双眼,名山大川是盘古的身躯和血液,甚至盘古的汗毛和汗水都化成了花草树木和甘霖雨露。人类丰富的想象智慧地解释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的宇宙与自然,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神奇的想象寄托着人类探索宇宙的理想和追求,彰显着人类的智慧。
3.形象,崇尚人类美德。中国的神话故事,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主要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盘古。“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等词语体现了盘古孤身一人开天地的艰辛困难及奉献精神;“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短语是盘古漫漫岁月撑天地的坚守信念。神话塑造了无数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人类道德感的衍生绵延,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美学。
在该单元的语文要素表述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关键词—— 学习把握内容、感受想象和形象,这也正印证了神话教学的文化价值所在。
二、神话教学的文体价值:对话神奇
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阐述揭示了神话这一文体独特的教学策略——“神”与“话”圆融共生。教学神话,就要带着学生聚焦神话的“神”,训练神话的“话”,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这种文体的神奇所在。
1.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在导入环节,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入神话,用夸张的语言渲染和直观的图片展示来创设神话的情境并导入课题,设置悬念:“天和地到底是怎么分开的?天和地不分开会怎么样?你还想知道天和地的什么故事?”先声夺人,让学生带着猜疑走进课文,进而感受到神话的神奇。
2.在复述中训练表达。神话的故事性强且带有口耳相传的特性,所以,语文要素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复述故事,为其搭建语言复述的支架,帮助他们开展语言文字训练。
(1)梳理文脉,概括复述。在复述神话时,情节是复述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迅速了解故事的大意,搭建故事梗概支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采取“段—句—词”的方式,循序渐进。首先,把每个自然段概括读成一句话,再把每句话概括成一个词,这样的缩减内化过程,不断勾勒出故事的主框架。然后,将环节倒置,把词语送进段落中,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串联,梳理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神话故事。这样的过程,不仅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帮助学生提炼和组织语言,内化情节,顺利完成“概括复述”的训练目标。
(2)串段连篇,生动复述。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不断螺旋上升的,但用灵动的语言来复述故事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中年级学生,可以尝试先分板块,再抓重点段落来练习复述。在学习了“开天辟地”这个段落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提炼出来的写作顺序和关键词“黑乎乎一片—鸡蛋裂缝—鸡蛋碎裂—天地分开”复述这部分内容,想象不同画面里的不同景象,用上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依托想象,在复述好一段内容的基础上复述多段,在复述好多段的基础上串联全文,有层次、有序列,不断强化学生“生动复述”的语言能力。
3.在品读中感悟语言特点。神话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多彩,有的偏口语化,有的偏书面化,有的偏民族性,有的偏地方性……因此,教学神话故事,教师要充分挖掘神话的语言特点,迁移运用语言的表达形式。
(1)语言节奏的美。神话的语言往往充满节奏感。《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对仗的句式:“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怎样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感受语言的节奏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师:这篇文章不仅故事神奇,句子读起来也很优美。(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生齐读,师生逐句连读。)
师: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没错,是对仗,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这就叫词性相似。我说一个字时,你们也说一个字,我说两个字时,你们也说两个字,这就是字数相等。这两个短句都是名词加动词,这就叫结构相同。如果把句子变一变—— 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变成了地。再读一读,说一说,“缓缓”和“慢慢”这两个词能不能去掉。
生1:去掉了就显得开天辟地很容易,不能体现出天地变化过程中盘古的辛苦。所以,不能去掉。
生2:课文中的句子读起来更生动,更朗朗上口,更有节奏感。
师:文章第3和第5自然段还有这样的句子,比比谁找得快。
(師生对读,感受对仗的好处,男女分读前后两句。)
师:以后在写作中,特别写神话故事时,恰当地运用对仗,会让我们的习作增色不少。
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品读对仗句,再与删除对仗后的句子对比,说说使用对仗句式的好处。接着,让学生发现对仗的语言有字数相等、词性相似、结构相同的特征,并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感受对仗的音律美。
(2)语言修辞的妙。教学盘古化生万物的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盘古身躯不同部分的夸张描写,感受盘古所化的世间万物的美好,积累文中的排比式语言,并想象盘古身躯的其他部分化生成什么,进行仿写,衍生出神话的无穷情趣。
三、神话教学的育人价值:演绎神话
神话教学的育人价值如何体现?教材给出了答案—— 遵循“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特点,在熏陶学生德行的同时兼顾语文素养的提升。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把学会写神话放在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显然是完成神话课程教学目标拾级而上的正确方向。
1.行走在“神话”留白处。学生内心世界是一个天然的神话王国,他们渴望凭借“神力”抵达自己自由想象出的真善美的王国。教师在教学神话写作时,应充分激活童心,再现人物伟大的“高光”情境,适时点燃文本留白处的想象,唤起学生对英雄的敬佩与向往。如,引导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情境留白处进行补白。
凛冽的狂风使你摇摆,你会 ,你想说 :“ ”;
滂沱的大雨将你淹没,你会 ,你想说 :“ ”;
刺骨的冰雪掩盖住你的身躯,你 ,你想说 :“ ”;
骇人的雷电割划过你的身躯,你 ,你想说 :“ ”;
天和地成形,你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你想说 :“ ”。
在教师一次次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与英雄盘古一次次相遇。一次次与神话的对话,激起学生对盘古的敬佩之情。其意志坚定、顶天立地的形象由此印入学生的脑海,学生内心自然升腾起对英雄的热爱与向往,神话的育人价值在补白中得到深化。
2.创享于“神话”国度间。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参加神话故事的建构,不过多强求结构的完整,不过多强调语言的生动,让学生在充分吸收神话故事的精髓之后写出属于自己的神话。
如,可以对《普罗米修斯》进行改编:众神们看到普罗米修斯一日日备受折磨,怎么去劝解?可以对《女娲补天》进行续编:过了很多年,野兽发现天地和平,蠢蠢欲动了,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可以对《精卫填海》进行仿编:是什么原因让精卫葬身大海,精卫怎样日复一日衔木石填海,遇到哪些困难,故事的结局会如何?也可以通过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创编:看图想象编神话,倾听音乐编神话,创设情境编神话,词语搭桥编神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