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练中遇见美好

2022-05-30项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盐城市父爱比赛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磨课千遍也不厌倦。”经历过磨课的教师,对这句话都会有共鸣。因为这不仅仅是在“磨”一节课,更是在“磨”自己的教学思考。身处其中,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拔节成长!

一、自研自磨,深思而慎取

从2021年春天的校级选拔开始,到市直属学校比赛,再到市级比赛,我幸运地成为盐城市的唯一代表,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确实很是兴奋。随后,我便静下心来,认真选择参加比赛的教学内容。经过再三思考、取舍,我最终确定执教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按照于老师的做法,我开始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的课文,作者通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细节,娓娓诉说他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赞美了父爱的深沉和细腻。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到那个年代的生活里,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呢?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我也在一次又一次地思考这个问题。

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舐犊情深”及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再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初步设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有年代感的词语;尝试简洁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聚焦“小渔船”,拓展背景资料,体会家境的贫穷;品读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父爱。有了明晰的目标,也就有了教学的方向。我的第一稿教案也就随之出炉。

二、精益求精,博观而约取

选好课题,我先开始独立备课,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就是最刻骨铭心的打磨历练——一次又一次试教、取舍、打磨。

1.打磨“课题导入”环节——徘徊在“爱”与“舟”之间。在课题导入环节,我先后设计了三稿:第一稿,谈话导入,聊聊你眼中的父爱是什么样的,揭示课题;第二稿,由“爱”字的小篆体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让学生体会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铺垫情感基础;第三稿,欣赏吴冠中的水墨画,关注作者的小舟情结,由此揭示课题。

试上推敲之后,我的备课团队的老师们一致觉得还是第三稿好一些。于是,大家一起精心挑选吴冠中的画作和合适的配乐,研讨适合的呈现方式。那个周末,大家都没有休息,心中只有画作和音乐。我们互相调侃着:“为了课堂上最合适的呈现,我们现在都快成艺术鉴赏家了!”

最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上课伊始,伴随着《烟雨江南》的轻音乐,欣赏着一张张画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还有一叶叶小舟的水墨画,学生对“舟”有了一定的印象。这样的导入也为学生深度品读课文,体会“父爱之舟”的含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2.打磨“场景概括”环节——纠结在“说”与“写”之间。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课后习题也有提及。怎样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前后打磨了三稿:一稿,学生口头表达,教师板书场景;二稿,学生自由交流,课件随机呈现;三稿,小组合作,分组汇报。可是,我总觉得有些牵引痕迹,呈现不出理想的效果。就在大家难以深入的时候,盐城市教科院陈小平院长来听试教。在评议时,陈院长提出建议:场景的概括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师生合作完成。这是最理想的课堂样态,可这样做时间不足,对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结合陈院長的提议,备课组成员再次研讨,反复推敲,最后达成共识:把词语教学和场景概括进行整合,由两组词语概括出两个场景,接着由扶到放,让学生概括其他场景。这样的整合,让常规的词语教学有了设计感,与概括场景进行了有效衔接。

3.打磨“场景体会”环节——矛盾在“取”与“舍”之间。联系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字里行间走一个来回,体会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父子温情。可是文中有7个场景,精讲哪一个场景呢?一稿,我选择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逛庙会”,试上之后,觉得容量少,推翻。二稿,我加入“住客栈”,容量太大,继续推翻。三稿,我转换思路,重点打磨“住客栈”,主要抓住“心疼”和“动心”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品读父亲内心的两次变化,体会父爱的含蓄细腻。可试上多次,课堂上无波无澜,师生对话乏善可陈,学生仍然徘徊在文本之外。

这个时候离比赛只有一周的时间,我心急如焚,把文本又读了几遍,再联系学情,毅然决定回到第一稿——“逛庙会”。可如何再出发?我想起了陈院长在研讨中特别提到的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再结合李浩校长听课之后反复强调的“课堂要从儿童的视角设计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环节,少一些牵引,多一些等待,进一步探寻高效课堂的优化路径”的原则。备课组在丁庆军副校长的带领下,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视角,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们设计了“课堂随练单”,串联起这一板块的教学。

“课堂随练单1”:默读“逛庙会”这一场景,找一找哪些细节让你体会到父爱,圈画出关键词句。学生默读2分钟之后,进行交流。

“课堂随练单2”:选择“逛庙会”中的一处细节,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阅读、批注5分钟之后,进行交流。

生1:我关注的是“父亲找个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他们家很贫穷,所以只能吃凉粽子,可父亲又怕我被嘲笑,特地找个“偏僻的地方”,可见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师:他的感受不仅联系了家庭情况,还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这样的感受真的很能感染人。还有谁也关注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生2:庙会上人山人海,父子俩只能在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儿子又不说什么,说明儿子非常体谅父亲。

师:爱就是相互体谅,父亲体谅“我”,呵护“我”的自尊,“我”体谅父亲挣钱的艰难,就默默地跟着父亲吃起了凉粽子。

那一刻,学生在字里行间走了一个来回,眉眼之间藏着一抹温情,在阅读交流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越来越近,体会也越来越深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现场点评时指出:“项老师的课,板块设计独具匠心,以‘小舟为线,贯串整节课。举一反三,抓住‘逛庙会这一处场景,不在讲得多,而在讲得精,让学生一课一得,潜移默化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三、共研共进,助力中进取

打磨一节课,见证的是我个人的成长,更是团队的智慧!与团队在一起,难忘的一幕幕有太多太多。

镜头一:夜深灯明,罗海云老师陪我在办公室磨课,和我打磨每一句过渡语,那诗意的语言,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镜头二:同办公室的徐连梅老师,一句一句和我过教案,细致入微地指导我在讲课的不同板块该使用不同的语气。

镜头三:周末,陈晓祥主任特地来学校加班,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背景资料的呈现方式,特地制作了五稿,只为让大家选出最合适的一稿。

镜头四:在我试教进入瓶颈期时,丁庆军副校长亲自示范如何引导学生发言,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何评价激励学生。

镜头五:比赛的前一晚,刘园园主任和廉萌老师一次又一次完善课件,顾赟主任在一旁一支一支磨粉笔,只为了学生能在板贴上流畅地书写。

这一幕幕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能遇上这样的团队,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在一次比一次更加精进的打磨中,不仅仅是这节课本身在完善,我个人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于我而言,磨课,就是最美丽的“遇见”;赛课,就是最绚丽的“绽放”。因为,在磨课中,我的教研脚步更加坚实,我的教学思想更加深刻。※

项玲,江苏省第22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获得者,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读写”一等奖、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盐城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盐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盐城市父爱比赛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如山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