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察路径 思辨学习

2022-05-30金长宝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图式中心课文

金长宝

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本单元系习作单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自然应当是围绕中心意思构思而成的典范之作。所谓“中心意思”,即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就文本形式来看,本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所以,其中心意思就是文章所要论述的那个“理”。那么,这个“理”究竟是指什么呢?

文章开篇提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观点。这句话突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强调时间,夏天相比于其他的季节,万物的生长更迅速,突出夏天的特别。另一层意思则是强调生长的速度,夏天之所以特别,因为万物的生长不一般,比其他季节更迅速。显然,两层意思合并在一起,表达更精练,更明了。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围绕“生物在夏天里的迅速成长”进行阐释。植物和动物当然是在不停生长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是不是在迅速地生长呢?作者以形象又略带夸张的语调进行了论述,仿佛加速了的镜头,让这种“迅速生长”真实地浮现在读者眼前。接着,作者写到了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生长”,像“河流”“铁轨”“马路”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它们怎么会生长呢?作者以具有想象力的笔触进行了形象的论述,使读者充分感知。最后,作者自然而然地写到了人的生长。但是,这种生长可不是单纯的身体生长,而是指类似于增长知识一样的生命的成长。在这部分中,作者又辅以农谚来进行论述,告诉广大青少年要懂得抓紧时间,增长学识,促进生命的成长。由此可见,作者写夏天里的成长,其实真正要写的是人的成长,而那个要揭示的“理”也是说给“人”听的。

一、本文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

课后练习题“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意在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那么,本文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呢?

通读全文后,大多数教师毫不犹豫地将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1自然段。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吗?联系后文,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应该是可以得到证实的。但是,这个观点指向的是深层次的思想情感方面吗?这样浅显的道理还需要去论述吗?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理解:在夏天,植物与动物在快速生长,连没有生命的事物都在生长,更何况人呢?当遇上了像夏天这样的好时候,不快快成长,更待何时?由此看出,作者层层递进的阐释,鲜明地指向文章结尾的一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从对“中心思想”的定义来看,这一句作为中心句更为贴切。

在辨析究竟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的时候,有可能会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去深思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难道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吗?自然不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这一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从而实现对中心意思的把握。然而,对中心意思的把握,重要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入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对于内容的了解。因此,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并不是找中心句那么简单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倘若教师照本宣科,直接把课后练习当作学习任务去执行,难免会陷入机械学习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忽略学习的过程,难以达成学习目标。那么,该如何构建真实的学习路径?又该怎样完成“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学习任务呢?

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句,教师往往会以中心句为起点再引发主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领会各部分与中心句的关系,从而完成所谓的学习任务。

倘若认定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本文的中心意思,则可以梳理出本文为“先总后分”型的结构。所谓中心,当然其应该处在中心位置。这样一种众星拱月般的结构图式(图1),恰好能印证“中心”二字的含义。这样的图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运用。

倘若认定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为本文的中心意思。则可以梳理出一个层层递进型的结构图式(图2)。相比于前一种结构图式,这个结构图则显得比较特别,感觉比较陌生。

所谓的“围绕中心意思写”,是不是只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呢?自然不是。文本的结构就是全文的架子,其构造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这也是文本的内在魅力。那么,本文究竟是哪种结构图式呢?

此时,不妨把对于结构图式的争议,当作学习路径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辨。只有在探索与思辨当中,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因为,不管是哪种结构,学生起码要了解所谓的“围绕”并不仅是指结构形式的“向心”,而是真正在内容和情感上的“向心”。在“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探寻结构的基础上,再去体会中心意思。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比学习内容更重要的程序性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练习: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尝试绘制结构图,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总之,绘制结构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晰阅读路径,可以在真实体验中把握文本的内在结构逻辑,实现深度学习。

二、怎样“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为达成单元语文要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学习目标,课后练习设计了相关的训练:“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这“一找一说”的两个学习任务并不难,学生能够围绕问题,找到相应的语句,并说出是否体现了文本的中心意思。但是,会说出“围绕中心意思写”,就能够实现“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一习作能力的提升吗?自然不会是那么简单。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考路径是从“中心”到“材料”的,在现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也是从“中心”到“材料”。这样验证式的学习看似与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但是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却特别低。因为作者在选材的过程中,需要在众多材料之中辨析和选择。而验证式的阅读学习,则缺乏这一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体验这一“选择”过程呢?

首先,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特色的语句设计仿写练习,如:

其次,在完成这一仿写练习时,引導学生举一反三,列举出更多适合语境的材料。除了学习句式特点以外,还可以发起讨论,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体会所选材料的适恰性。如,在“仿写1”中,讨论学生搜集到的“树木”“牲畜”等语言材料是否表现了生物的迅速成长。

此外,在寻找适合中心的材料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干扰项”,引导学生经历深度思辨,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在“仿写2”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如果搜集到了关于“气温、课桌、山谷”等较为抽象的事物,能否也仿照这样的形式去写,进而帮助论述中心呢?

综上所述,在习作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抓住有关语文要素的知识性学习不放,从而忽视思维体验,让阅读学习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果能在深度把握文本结构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思维点”,设置思辨环节,就能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真实灵动,从而助力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猜你喜欢

图式中心课文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背课文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