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式阅读方法解读文学形象
2022-05-30印江苏
印江苏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公开的成果为目标,将学习置于具体问题情景之中的教学模式。任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体、更系统,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模块式地解决问题,而是由浅入深,逐个击破,更有效、更快速地实现预定目标。带着任务去阅读和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形象的解读。
学生对文学形象的解读常充满着不确定性和矛盾性,而这恰恰是文学作品常读常新的原因。比如,在分析《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形象时,学生揣摩语言,根据故事内容,针对鲁庄公在回答曹刿“何以战”這一问题的几个答案和“既克,公问其故”中的语境,总结出了一个既鄙陋又谦逊,既急躁又厚道,既愚昧又善问的充满矛盾的鲁庄公形象。又如在教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学生通过前期搜集到的已知信息各抒己见,从而解读诗歌情感。学生在探讨中仿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领略到秋风萧瑟、秋雨缠绵中离人思归不得却又遥念亲人的感情,体验诗人“夜来谁染霜林醉,落雨总是离人泪”的悲凉心绪。
笔者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置为:明确任务、收集资料、辐射解读、感知形象、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等。现就《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具体阐明观点。
一、研究讨论,明确阅读任务
要完成《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的学习任务,在起始阶段就必须制订具体的阅读目标,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与个体差异设计学习任务。经师生共同研究,确立了如下学习任务:
(1)浏览翻阅《红楼梦》,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对《红楼梦》进行大体了解,是第一次采集和筛选信息。
(2)初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结合整本书阅读,找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次数、目的。
(3)再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刘姥姥这一人物为中心,收集相关资料:作者生平、《红楼梦》人物谱系图、红楼索引等。
(4)精读《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具体描写,感知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5)追问《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能否依据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到曹雪芹笔下的笑和泪。
任务式阅读目标的制定,在文学形象的解读中利于学生转变被动状态,使其更积极、更主动、更多元地投入探索学习。
二、课堂展示,解读人物形象
从文学语言的特质和文学形象欣赏的角度看,任务式阅读在给文学形象解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
1.展示项目前期成果。课上,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生平、《红楼梦》人物谱系图、红楼索引等相关资料。借助人物谱系图,学生进一步熟知了《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尤其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中诸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解读刘姥姥作为底层百姓,在贾府富贵时给予众人欢乐,在贾府落难时设计护人周全,了解其德其能的可贵。学生通过刘姥姥这一形象体会作者对草根的敬意,而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正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2.层层递进感知形象。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刘姥姥在二进大观园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众人的反应。通过刘姥姥表现出的丑态,思考其背后的美与丑。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她刻意自损形象取悦贾府众人,打破了礼仪的束缚,让整个贾府呈现出了一种轻松、自然、开放、平等的生命状态。
接着,继续思考刘姥姥为何被戏称为“母蝗虫”。所谓“母蝗虫”者,即谓其带着外孙来贾府满足口腹之欲,给女婿家牟利这一形象。这样的刘姥姥是善良还是可耻的呢?学生在做了大量的功课后总结出: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磨难中不断地被激发。
学生感受到刘姥姥两次进贾府的不同:一进贾府时,怀着“打秋风”的心态,不自觉流露出小心不安,处处露怯;二进贾府时,她带来农家蔬果,可以看出刘姥姥的知恩图报,虽然是个“粗俗”的人,却很淳朴,有着生命的本真。
3.提问升级修正完善。在深入解读文本后,师生一起研读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教师再次提问:我们能否依据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到曹雪芹的笑和泪?这次提问是叩击心灵的一问,也是由局部文本指向整本书的一问。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时逐渐明白了,原来曹雪芹用小人物带来的欢乐暂缓几大家族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家业败落,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在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悲悯。
学生借助合作探究,抛开固定思维,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延展人物形象,然后求同存异,发现“同之共性,异之个性”,寻找普遍且易于常人接受的观点并阐述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是计划的见证者和理性的评估者。这个学习过程对于中学生通过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康健全人格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循序渐进的任务式阅读对学习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对文学形象的理解能力,真正让名著、文学在课堂中活起来。
三、课后评估,检验推进效果
一节好课除了让听课老师交口称赞外,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在课后能否学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为了检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感受。被抽调学生普遍认为,从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到小组合作探讨再到深入感知人物形象这一过程,是很有趣味性且乐意去做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目的明确、问题突出、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教学成果斐然。
综上所述,任务式阅读对于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更有重点,更有方法。更重要的是,任务式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拓展了学生思维,并培养了其有效阅读、相互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其自身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品鉴能力,进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