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

2022-05-30丁宏喜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师

一、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

要学好语文,“工夫在诗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走向“语文生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主要是靠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自主性不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上学,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学习变得更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语文生活开辟了新天地。

然而,互联网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温儒敏先生认为:“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和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由此而带来的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专注力的丧失等,都是新现象。”[1]语文教师应当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这是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二、利用互联网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为主,信息技术兴起后,多媒体课件开始走进课堂。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但是它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本质突破,师生关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互联网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泛在学习环境,学生才真正进入情境式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由教师的“教”开始走向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阅读大量资料,交换学习见解,交流学习成果,助推学习进程并取得学习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社交网络深度探讨,自主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包括搜集处理课程资源,阅读相关书籍,在网络空间写作、发朋友圈等,这些都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成长,也关系到他们语文兴趣的培养。再如,带领学生开展网上评改作文活动,在反复推敲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从评改实践中悟出作文之道。这也是强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原因。网絡环境为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提供了便捷,一些教师通过虚拟“作文论坛”,构建“跟帖式”作文评改实践,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参与评改。在“自评”“他评”和“修改”的反复实践中,学生对作文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自然水涨船高。[2]

三、利用互联网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互联网丰富、便捷的信息资讯是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源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问题往往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尽快找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例如,有一年新年前夕,重庆一小学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新闻一出,立即成为互联网热议话题之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位教师将这一热点话题引进课堂,当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进入学生视线,立即引发学生表达的需求。教师先让学生亮明观点——赞成或者反对,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开展辩论,每组各说出三条理由,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说服对方。在组织第一轮交锋后,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争论内容,既找支持己方观点的理由,也找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学习借鉴互联网空间语言表达鲜活的特点,再次辩论。在辩论实战中,互联网丰富的话题和网友动态“跟帖”的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真实情境,学生思想有碰撞,对话有交锋,智慧有生成,学会了观点鲜明、理由全面、语言鲜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说新闻”时,教材第一部分揭示了获取新闻的途径,启发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新闻,接着列举了一些新闻标题,启发学生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新闻。教材第二部分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最近了解的新闻”,二是“要说明新闻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三是“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教材列举的新闻都不能算是最近的新闻,这就需要学生于课前通过多种途径看新闻、读新闻,自主搜集感兴趣的新闻。课堂上,播放一段“新闻联播”和一段“新闻周刊—岩松说”,让学生体会“播新闻”与“说新闻”的联系和区别。之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新闻”,围绕新闻事件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全班展示,学生可以制作PPT辅助“说新闻”,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后,也可以制作Vlog,发布到相关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满足他们交流与表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209.

[2]丁宏喜.依托网络环境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做法和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1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