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探析
2022-05-30主父国情
主父国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堂模式,《中国民间故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笔者秉承课改新理念,与团队一起构建了“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将阅读设计与实践分为以下四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语言运用”的分析型课堂
在导读推荐课上,教师要做的就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对主题的探讨,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地读效果要好得多。
聊故事,明特点。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也看过很多故事书。对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教师要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可先从聊故事开始:你听过哪些民间故事?读过哪些民间故事?结合学生说到的民间故事,引导其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然后阅读故事前言,从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一起走进整本书阅读。
看一眼,知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整本书阅读策略“看一眼”,先看封面和封底,了解故事的内容、特点、专家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评价等,了解民间故事的价值。
看目录,猜情节。从目录中,学生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猜一猜,这个故事可能讲述的内容,填写学习单。然后,翻到这个故事读一读,看看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样。
读题目,学方法。一个好的题目不但能吸引读者,读者还能透过这个题目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再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
拟计划,作评价。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引导学生下课以后细细品读,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书中的故事和题目作出评价,并试着修改不喜欢的题目,完成阅读学习单。
二、关注“思维能力”的研讨型课堂
《中国民间故事》是“给孩子讲中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包括不同民族的12 个故事。在阅读推进课中,笔者设计了四个活动。
“我向作者提问”。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教师以“问”启“思”,如果有机会向作者提问,你会问什么?请列出你想问的几个问题。
“我也要创作”。学生自选创作方式,可以将故事的结局放在开头讲,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以人物“阿周”的口吻讲,使故事更有亲切感;也可以给原文增加合理的情節,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
“我来评一评”。通过品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引出“我的发现”:民间故事中一般会出现善恶两种人物形象,还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情节等。
“我要好好读”。阅读过程中,把印象深刻或不可思议的情节,用横线画出来,作好批注;把好词好句圈画出来,整理到积累本上;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学着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再对照计划,有计划地阅读。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阅读推进课可以进行相应调整。如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大声朗读故事,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
三、聚焦“文化自信”的分享型课堂
主题交流课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教师要领着学生往高处走一走,基于“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这是教师在主题阅读课上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图片设计了三个主题。
一是星空下的遐想。出示浩瀚银河星空图,让学生猜一猜:此图与哪个民间故事有关?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再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展开追问:唐宋诗人们是否听过这个民间故事?他们有没有受到故事的影响或启发?根据联想到的诗歌、诗人,最终得出结论: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诗篇里也受到过民间故事的启发和影响。
二是大海上的逍遥。星空给了人类无尽的想象,那么大海呢?出示八仙过海图,并抛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民间故事吗?你最喜欢这八仙中的哪位神仙或者最羡慕谁的法器,为什么?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歇后语有很多,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知道还有哪些歇后语吗?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三是比翼双飞的浪漫。出示蝴蝶双飞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民间故事,并说一说是通过图上的什么信息来猜测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逐渐了解了故事内容,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化茧成蝶,比翼双飞。这是一个凄美浪漫的民间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在西方也是有的。教师再出示相关的图片,对比中西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定位“审美创造”的交流型课堂
无论是多么精彩的内容,如果它没有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因此,导读、推进、主题交流三个流程之后,同类阅读的拓展阅读课必不可少。笔者设计了以下分享活动。
教师分享——阅读剪影。出示图书内容梗概,回顾、总结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特点,分享学生和家长在阅读这本书时的照片,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再派代表分享。
学生分享——每日读书打卡。播放学生读书打卡的视频。教师对视频进行点评,与学生交流其阅读故事的感悟。比如,《司马光砸缸》《屈原沉江》《木兰从军》都是古代名人的故事。
从分享的形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比如:
晒晒我所画。小组共同选择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故事,认真阅读,相互补充,合作完成一幅故事情节图,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带着情节图上台,说说故事内容。
秀秀我所读。读一读作品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书上的批注,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每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朗读,师生评价(评价要联系自身,联系他人,联系故事内容)。
说说我所悟。读书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悟。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思考,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分享交流。
看看我所写。教师引导学生改写、编写和续写故事,全班评选“阅读小明星”。
交流写作方法。这一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读《老鼠嫁女》的时候,看看老鼠挑选女婿的故事情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交流用反复的手法的好处。
教师再推荐具有反复结构的民间故事,鼓励学生读这些故事。
聚焦核心素养,点亮阅读课堂。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共读者、推进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广博的阅读内容,以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广度;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文本特点确定阅读目标,以实现整本书阅读的高度;要以体验阅读快乐为宗旨,趣味引领、板块推进,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