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旨归、做事路径、语用意蕴:“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解读

2022-05-30管贤强魏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管贤强 魏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对语文学习与工作生活关联的自觉回应,也直指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这里的阅读与交流的“实用性”,是指当前语言文字的运用,渗透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设置这一任务群旨在让语文学习“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需要”,让语文回归生活,力求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一任务群的实施路径为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做事,其价值取向应指向“有用”,要满足“日常社会生活需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

要解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就要将其置于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发展脉络。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到“实用性文本”的扩容,从“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容统整。该任务群凸显了社会生活情境及在社会生活情境下“语言实践活动”的特点,直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纵观语文课程的发展变化,可以梳理出三个方面的发展转向。

1. 学习内容:从割裂走向整合

200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均蕴含着“语文与生活结合”的理念,这一理念渗透在阅读、写话(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中,再分别阐述其教学目标和内容,呈现出平行分割的状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现了“生活情境”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统整。以实用性的任务统摄阅读和交流,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实现双向聚焦、相互影响,暗含着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共同来满足“实用性”任务要求的理念。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在实用性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以实用性交流来促进实用性阅读,这也充分体现了当前课改强化实用性听、说、读之间互促互进、整体推进的思路。另外,用“实用性交流”替代“实用性写作”,体现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客观需要,关注实用性听、说,回归“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本质,表明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始终是在场的。

2. 文本类型:从狭窄走向开放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突破了传统文章学的范畴,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来命名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取代了“实用文”“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表述。首先,其外延更大,“实用性”与“审美性”相对,它包括除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外的所有文本类型。其次,语言的功能与语言的情境密切相关,如新课程标准中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中有关学习内容的描述:“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短文”“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最后,与各个情境相关,文本的类型包括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等。无论是情境还是功能,均体现了语文课程“应世”“应需”的特点。

3. 教学方式:从静态走向动态

既往的实用文阅读教学注重静态文体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阅读策略与方法;重视对静态文本的分析,忽视了交际的目的、对象、情境。新课程标准注意到了言语实践的情境性,强调实用性文本的理解应置于“当代社会生活”“实用性语文”的范畴中。该任务群教学基于真实性的生活情境設计语文实践活动,从“积极语用”的视角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在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阅读各类实用性文本,理解实用性阅读策略,学会实用性表达。该任务群的教学以读懂其语用意蕴为起点,以做事为路径,以实用为旨归。以读懂任务群语用意蕴为起点,就是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设置为独立的任务群,立足积极语用,实现从“语用动机和情感到语用广度和深度的持续拓展、深化”;以做事为路径,就是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拥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满足日常的听、说、读、写的需要;以实用为旨归,就是任务群教学指向“有用”的价值取向。开展任务群学习,应该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形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目标定位

1. 与课程总目标的逻辑关系

课程总目标第5 条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特征,这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对应的阅读能力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对应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应的书面表述能力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无论是“实用性阅读”还是“实用性交流”,教学都应指向学生的实际需要。

2. 目标的设计维度与要义

在总目标引领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目标聚焦“阅读、交流”,围绕“筛选整合信息、有效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来整体设计。

一是获取整合信息。获取整合信息是该学习任务群重要的目标。本任务群设计出于实用目的,如阅读报纸、新闻以获取整合有价值的时事信息等。“获取整合信息”不仅是实用性阅读的重要目标,还是“实用性交流”的基础。怎样获取整合信息呢?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借助记笔记、列大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整理信息。

二是有效传递信息。本任务群以学会实用性表达和交流为落脚点。“倾听、阅读、观察”是输入和内化信息,表达、交流则是输出和外化,是传递信息。从“实用”的角度看,语文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做事,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意识,强化表达、交流的读者意识、情境意识、问题意识、语体意识,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适当调整表达方式和表述策略。

三是满足生活需要。以“实用”为价值取向,将语文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整合在任务群的设计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核心要义是“真”:真实的交流需要、真实的交流情境、真切的交流过程和体验。

四是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培养现代公民形成遵守与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则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有“阅读”和“表达(交流)”两个层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用的是“表达”一词,侧重于审美体验或理性思辨后的自我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用的是“交流”,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需要”。

3. 学段目标的衔接与递进

学段目标的设定既要体现递进性,又要注重衔接性。我们可以从阅读和交流两个方面来考察。

实用性阅读围绕的是“获取整合信息”。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有关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第二学段“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第三学段“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

实用性交流围绕的是“有效传递信息”。第一学段“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学会感恩”“乐于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强调交流的情感、态度;第二学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根据表达需要掌握一些形式进行交流;第三学段“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强调多种表达形式。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容选择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实用性阅读的学习内容以实用性文本为主,重点在于获取整合其中的信息,学习表达方法。实用性交流通常以生活和学习中的任务情境来驱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包含若干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围绕大观念展开,立足核心素养提升,按主题任务来组织,力图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一致。第一、第二学段的“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第三、第四学段的“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通过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围绕学习主题设计若干任务,形成做语文之事的清单。随着学段的升高,实用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从家庭、学校、公共生活逐步扩大到世界生活、数字生活;实用的程度不断加深,从喜爱、关注、参与到拥抱、创造和理解,阅读从可触可摸的世界到可见可感的世界最后到未知世界,交流从口头分享到日常应用文的书面交流。

无论是阅读还是交流,学习内容离不开教学文本。文本类型有五种:第一,叙述性文本,包括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大自然的短文和科学家小传等;第二,说明性文本,包括关于大自然的说明性文本、科技说明文等;第三,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在社会场所中出现的标牌、图示、说明书等;第四,应用文,包括留言条、请假条、短消息、简单书信、日记、笔记、大纲、思维导图等;第五,跨媒介文本,包括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多种媒介等。

本任务群注重以文化育人,文本承载的文化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如“传承中华美德”这一人文主题情境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第一学段重在鼓励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和交流故事,属于信息输入(阅读)和信息输出(交流)直接对接的层次。第二学段聚焦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等人物故事的阅读与交流,学习生动具体地讲述,在信息输出(交流)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第三学段重在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交流形式进一步丰富,信息输出上强调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活动组织

本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创设任务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在任务情境下进行主动学习、实践学习和语用学习。该任务群又有特殊性,必须把握实用性语言的传递和交流功能,按照实用性阅读和交流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1. 活动要求

学习活动应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策略等相关要素,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情境,推动积极的语文实践。

一要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任务情境。任务情境设计的本质是“真实性”,需要确定真实情境的目标,寻找任务情境的生活原型,明确任务情境的类型,设计任务情境的框架,组织任务情境链,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以“拥抱大千世界”为例,该课例是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基础上研发的。教师深入分析单元主题与学习素材的内在联系,对单元选文组合进行结构化分析,本单元口语交际是“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是“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选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都可以与“讲解”“介绍”建立联系。从“用语言做事”的视角,可以试着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来讲解、介绍中外文化,从而拥抱大千世界。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试图以“图说”整合“为文配图”“为图撰文”“‘大千世界主题图片展”等学习任务。“为文配图”任务部分,学生要图说《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首先,需要为文配图,这就需要回到课文中去读一读。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配图为例,学生不仅要把握文章结构,还要走进课文描写的细节部分,这些将为配图的选择提供内容和细节方面的指导。“配一配”就是根據内容和细节,选择与课文内容最贴合的图片,为课文配图,用图示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和基本结构。“说一说”,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拓展搜集资料,整理相关资料,列提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说课文,从而呈现异国的风物。学生还可与自己互动,在实践中领悟到要善于观察生活。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联结、整合、重构,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用得到的语用经验,积淀语文素养。

二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与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多样的活动形式看,包括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解说、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活动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喜好,要体现整合信息、传递信息、满足交际的要求,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解说等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情景对话、现场报道为基于交际的真实的表达。从语文实践活动看,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跨媒介时代下学习活动应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学习活动组织要注重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逻辑性,形成逻辑结构的活动链,架构链状推进的活动链,推动学生像登山一样不断接受新挑战,攀上新高度,经历充分的探究过程,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链”,体现了学习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活动推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链式活动任务,首先要明确任务情境的“锚点”,把握好各活动间的内在关系。

2. 资源准备

学习活动需要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具有实用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学时更要充分利用资源,拓展资源,实现语文学习的泛在性,建构文本资源、自然与社会生活资源的彼此关联。还需要结合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3. 策略支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进行交际”“用于实践”是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围绕交际,需要示范引领、情感体验、逻辑表达等策略。围绕实践,需要读懂内容、学会技术、获取知识、筛选信息、推断结论、悟明写法等策略,更要学会把获取的知识信息、掌握的方法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工具开发

无论是获取、整合信息,还是有效传递信息,抑或是满足生活需要,这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工具的撬动。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就明确提出“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绘制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这就需要在“情境簇”和“任务链”的活动设计中设计思维支架,开发相应的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评价设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评价也要体现“实用性”的原则,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根据相应的交际语境进行情境化测评。相比于文学作品,实用文读写更加依赖抽象的理性思维。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评价促学”的策略,加大评价力度,以评价促进教学变革,实现“教—学—评”一致。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教师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

第一,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表现性评价,强调“教—学—评”一致性,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互动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从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判断学生的表现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如在“聊聊书法”的实用性交流活动中,针对“天下第一行书”的任务目标了解《兰亭集序》的创作过程,能说清《兰亭集序》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划分表现性评价的水平。

另外,针对学习结果,师生需要共建量规这一评价标准。比如,针对学生的讲述、交流等活动,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聊聊书法”评价表。评价表设置了五个评价维度,其中表达清楚、讲述生动、交谈深入是与“交际实践能力”发展紧密关联的三个评价维度,形象、效果是与“交际实践”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评价维度。针对各个评价维度,设置了各自的关键性指标。无论是构建过程性评价标准还是表现性评价标准,设计者均应从既往的“评级评分”转变为“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

第二,作业评价。实施本任务群,教师要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体验性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对本任务群的实施进行评价。要紧密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特点,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校内外的个人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2.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在评价的形式上,本任务群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纸笔测试,更要探索“情境化测评”的方式。情境化命题强调将知识还原到真实的运用情境中,建构以情境化知识、活动化知识、结构化知识为基础的,包含知识所发生的情境以及如何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的系统。在特定情境中,设计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从“解答题目”走向“解决问题”,将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体现学习的意义。生活气息浓厚的仿真活动情境具有一种激发功能,让学生觉得思考探究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过程,产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机。此外,交际的情境促使学生必须考虑符合特定情境要求的信息输出,学生需要根据实用需求到文中提取相应的信息,然后运用信息进行交流,完成交际任务。同时还要考虑人物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交际素养。这样的情境化命题不仅考查显性的关键能力,还关注潜在的素养。

本任务群的终结性评价要特别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高阶能力培养。既包括筛选整合、理解阐释等能力,又包括反思评价、推断探究、运用创造等能力,还需要关注体现“应用交际”“策略应用”“发散创新”等能力的题型,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力求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走向高品质发展。第二,覆盖面更广。除了“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读写外,还应增加非连续性文本、多重文本、微信留言等读写考查形式。命题语料的开放,将丰富多样的实用性语料融入读写测评中。语料的话题最好围绕社会重要时事,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创设新鲜、生动的考查情境,增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测评题目的開放性。第三,实用性交流也应该在测评中有所体现。一般作文的分值都较高,虽然都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充满文学意味的题目通常将学生引向记叙文写作。所以,作文题目的命制应该淡化“文体倾向”,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真正落实“文体不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向。在题型设置上,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和阅读考查,增加片段式的小作文题型,比如辩论、演讲、开场白、微信留言、宣传语等。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基于深度教学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析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