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黄媛介唱和诗创作研究

2022-05-30郭铖洁俞佳妮施展文顾书卿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6期

郭铖洁 俞佳妮 施展文 顾书卿

黄媛介,字皆令,生于嘉兴,善诗词,工书画。明清鼎革之际,与囿于闺阁的女性不同,她因受战乱流离、家庭困窘而几经转徙,故其人生视野广阔,诗词画作一洗铅华,多了一分江湖羁旅之气,在思想内容与诗风上对清代女性文学有开拓之功。在四处转徙的过程中,她不仅与闺秀交游,还结识了江湖名妓和男性文人,并与他们进行书信赠答,创作出许多反映其人生经历以及情感变化的唱和诗。本文归纳、整理了黄媛介的作品及交游活动,再现交游和创作的时空,深入解读诗歌中觉醒的女性意识,追溯明清交际之下女性的心灵与生活状态。

一、黄媛介的文学地理版图

通过从时空角度对黄媛介的交游活动进行梳理,她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期(1620-1640)

1620年,黄媛介出生于明末清初嘉兴的一个书香世家,其兄长黄鼎,从姊黄媛贞皆通文墨。家庭氛围的浸润和熏陶,使媛介自小便“闻兄鼎读书声,欣然请学,多通文史”(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十七),加之媛介禀赋犹高,年十二能诗,十三作赋,不论文学造诣还是书法绘画,媛介都是佼佼者。这段时期,媛介一直居住在嘉兴,多与家族的姊妹和父亲的好友往来。

(二)清苦拮据的婚后时期(1640-1645)

1640年,黄媛介离开了嘉兴,在常熟、南京等地辗转。期间,她过着贫苦拮据的生活。其诗作《夏日纪贫》就记录了她与丈夫暂居杭州时通过出售字画自足的艰苦生活。1643年,媛介受邀至绛云楼寓居,与钱谦益和柳如是夫妻交往密切,与柳如是有《眼儿媚·谢别柳河东》二首。

(三)颠沛流离的战乱时期(1645-1648)

1645年至1648年期間,因乙酉兵乱,黄媛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檇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康,转徙金沙,留滞云阳”(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五),历经三年磨难才得以返乡。战乱期间,虽生活困顿,但媛介的诗歌创作并未因此中断。流难时,媛介受到了好友赵昭、吴山等人的帮助,因此也有了诗歌上唱和的活动。如在1646年,黄媛介入寒山时受到才女赵昭的接济,与赵昭间有诗文往来,媛介有诗《立春前一日赴子惠招入寒山拈山中近况》。

(四)萍踪不定的余年时光(1648-1669)

自1648年返乡,黄媛介依旧过着萍踪不定的生活,她人生最后的时光都是在羁旅中度过。此阶段媛介先后前往过杭州、绍兴、扬州、北京、南京等地,广泛的游历不仅扩大了她的交游网络,还推动了其文学的创作。

1650年至1654年左右,黄媛介寓居杭州。在杭时,媛介曾受汪汝谦之邀约至他的画舫“不系园”参加诗歌雅集。在这些诗歌集会中,媛介有诗《汪夫人招集湖舫即席和韵》《汪夫人湖舫见招和然明先生韵》等。

在杭期间,黄媛介作了诗集《湖上草》,收录了七十二首作品,有三十四首为赠答唱和之作。其中与吴伟业的唱和诗最为出名,吴伟业因赏识媛介的才华和情志,为其《鸳湖闺咏》专作《题鸳湖闺咏四首》,赞赏她的文才,媛介也作《和吴梅村题鸳湖闺咏四首》答谢。在诗集的唱和诗中,有一小部分诗是媛介为丈夫杨世功代笔,如《奉贺韩司理转仪部作》《代外人世功谒崇德程明府作》等。

1656年,媛介受商景兰之邀入梅市。与山阴祁氏才女群间的唱和活动是其交游活动中最为瞩目的一次。在梅市的一年,媛介常与商景兰、祁德渊、祁德琼等人游园唱和,留下《密园唱和同祁夫人商媚生祁修嫣湘君张楚纕朱赵璧咏》《采菱同祁修嫣湘君赵璧二首》等诗,这些酬唱之作都被毛奇龄收录在《梅市倡和诗》,但此集已佚。在梅市,除与祁氏才女交游,媛介也与山阴胡紫霞、许弱云、王端淑等才女有诗歌酬唱,有《丙申予客山阴雨中承丁夫人王玉映过访居停祁夫人许弱云即演仙云童剧偶赋志感》给王端淑,《赠若云夫人》给许弱云。媛介曾受胡紫霞之招,与众才女在浮翠轩参加诗社活动,有《乙未上元吴夫人紫霞招同王玉隐玉映赵东玮陶固生诸社姊集浮翠轩迟祁修嫣张婉仙不至拈得元字》。

1658年,自梅市返杭,媛介与朱中媚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比邻而居并常谈诗作画,《和远山李夫人韵》就是给朱中媚的。1661年,黄媛介在扬州作闺塾师,与来扬州推官任的王士禛有诗画往来,媛介曾为王士禛的山水画题诗。1665年,黄媛介与重游武林并住学士港之笑隐庵的余怀有诗酬唱,作《湖心酬余澹心》。

二、黄媛介唱和诗的解读

黄媛介有诗文千余篇,然多有散佚。根据对现存黄媛介作品的梳理,共统计出其唱和诗有七十余首。黄媛介在交友活动频繁的第四阶段留有的唱和诗较多,约四十九首,主要有宴饮娱乐、写景咏物、送别怀人、劝慰抒怀四类。黄媛介生于书香世家,离家后为生计辗转奔波,又经历战乱,半生颠沛。不同时期的经历、社会状况的变化、创作视角的转变决定了她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因此,本文试以其出嫁时间(1642)为界,将其诗歌创作分前后两期,并结合其不同时期的唱和诗,对其诗风作阐述。

(一)唱和诗风格分析

1.前期:清丽与情趣

出嫁前,一方面,受家族尚文与好学风气的影响,黄媛介创作了不少意境清丽、富有情趣的诗歌。另一方面,由于囿于闺阁之中,她的诗歌多限于闺阁酬唱,对象多为内眷好友,内容多借景物抒发闺中情思或离愁别怨。例如,《捣练子·送姐皆德》二首、《金菊对芙蓉·答姐月辉见怀》皆为家族唱和之诗,分别是写给同母姊黄媛贞、从姊黄德贞。以《秋夜怀月辉孙夫人》为例:

肃肃秋声满院闻,晚风吹尽一天云。

满阶落叶蛩鸣后,好月当空疑是君。

此诗为怀人之诗,前三句描绘了院中秋夜的寂寥景色。晚风将云彩都吹散,天空高远空旷,台阶上铺满了落叶,只有蟋蟀在不知疲惫地鸣叫着,整个院子都是肃秋的气息。然而,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不禁让作者想起了故人孙夫人。本诗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无限寂寥的秋夜与当空明月,传达作者对孙夫人的无限怀念。从诗中,可见媛介善于将景物个性化,借以抒发自己的婉转情思。因受题材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其早期诗歌也多呈现类似的清丽淡雅之风。

2.后期:沉郁与深远

出走吴地后,为了生计与文学交友的需要,黄媛介以作闺塾师和卖文鬻画为生,长期周旋于名妓、官宦之妻以及名士间,创作了不少价值颇高的唱和诗。这一时期也是她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时的媛介,历经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诗歌创作的视角也完成了由闺愁春恨向感时伤世的升华,其文字多体现身世之悲、流民之苦和亡国之痛,因此诗风就显得沉郁与韵味深远。以《答林夫人》为例:

风烟飘忽五经秋,杨柳无情沟水流。

旧事传来君始恨,新声谱出我应愁。

同惊头白干戈尽,共爱身轻天地留。

亲历乱离疑是梦,相看重省旧时忧。

全篇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开篇即点名时间是清军入关的第五年秋,五年的时间并不能淡化她心中的亡国之痛,“杨柳”与“沟水”的“无情”,实则蕴含对不公世道的愤懑,含蓄而深远。“同惊头白干戈尽”使人想到杜甫的“白头搔更短”,同借“头白”的意象表现深沉的哀怨。全诗基调沉郁感伤,前四句以“愁”而终,后四句以“忧”而终,写尽了时移世易和国仇家恨的无奈与遗恨。黄媛介后期凭借沉郁深远的诗风,赢得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在诗歌创作上完成了题材与手法的巨大突破,成为明清鼎革之际女性文学的典范。

(二)唱和诗类别分析

经年的战乱与贫乏使得黄媛介走出嘉兴故园,四处辗转。1643年始,黄媛介常与柳如是往来虞山,而后亦与其夫暂居西子湖畔,也曾数度入山阴与祁氏家族相交。媛介的唱和诗均真实再现了其情感表达,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宴饮娱乐类

黄媛介的唱和诗不乏有宴饮、即兴娱乐之作,多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在1654年至1656年间,媛介曾数度入山阴,且大多时间居住在商景兰家中。因此,媛介与祁氏家族的往来尤为密切,与山阴祁氏諸闺秀的唱和亦最为人瞩目。媛介的唱和诗中有不少呈现出了其与诸闺秀相互唱和、尽兴而归的欢乐时光,如《采菱同祁修嫣湘君赵壁》《同谷虚修嫣湘君赵璧游密园遇雨集韵》等诗,表现出高雅的生活志趣,展现了媛介与商景兰女、媳一起观赏园林、泛舟采菱、宴饮雅集、拈题分韵的深厚情谊。

2.写景咏物类

在黄媛介的唱和诗中,纯粹以写景咏物为题的唱和诗数量较为稀少,但她擅将景语显化为情语。此处以《和韵听雨同祁修嫣、湘君赋》为例:

树色参差帘影垂,

迷离云水动幽思。

涓涓檐溜开萍叶,

阵阵林风乱竹枝。

此诗写于丙申年,媛介在绍兴正与山阴祁氏家族交往甚密。诗歌“树”“雨”“萍叶”“风”“竹枝”等自然风物构筑于同一幅画面内,将“雨”与“风”的动态美置于自然的静物之中,使这些静物也有了恰如水随风动的荡漾摇曳之感,生动细致。

3.送别怀人类

黄媛介有近半生的流离时光,自乙酉兵乱,她便越加颠沛流离,不得不与故人分离。送别怀人的诗歌在其唱和诗中占据不小的比例,对象主要为兄姊与友人,如《别后见新月和韵》《春晓送兄之当湖》《捣练子·送姊皆德》等皆以离别为题,抒发其送别亲友的不舍之情。以《别祁夫人并弢英诸社姐舟中作》为例:

归去心偏急,临岐复自伤。

离帆如箭速,来路等天长。

书字谁先违,嬉游慎勿忘。

可怜相望处,只有树苍苍。

此诗为媛介离开绍兴时,为告别祁夫人商景兰、祁弢英以及诸多诗社好友所作。乙未至丁酉年间,媛介在绍兴度过了其短暂而安定的三年时光。无论是与祁氏家族的日常嬉游,或是参加各大诗社活动,媛介都与她们情趣相投,因此分别之际,在媛介心中,“离帆”便似“箭”一般驶离,昔日友人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之中,想要再次相望,却只能看到茂盛的树木,不见故人,满是伤神。

4.劝慰抒怀类

黄媛介唱和诗中以抒怀类最多,对象也更为广泛。从《寄呈琴牧师》《湖心酬余澹心》《和远山李夫人韵》等诗作的题名来看,不难发现唱和对象不再拘泥于血亲、某一庞大家族或亲密无间的朋友,而出现了更为广泛的“社交圈”。以《和吴梅村题鸳湖闺咏》其二为例:

罢吟纨扇礼金仙,欲洗尘根返自然。

风扫桃花馀白石,波呈荷叶露青钱。

山中自护烧丹井,世上谁耕种玉田?

磊磊明珠天外落,独吟遥对月平川。

面对清苦的生活,黄媛介始终处之泰然,或售卖诗画,或任闺塾师,或应聘为闺阁司笔札,以此来养家糊口,虽困苦,但心境尤为澄澈。这首诗意境开阔,体现出她甘守清贫的闲淡之态,抒发其洒脱自在之情怀。

黄媛介一生创作颇丰,受到不少文豪赞赏。张岱就曾在《赠黄皆令女校书》中评道:“未闻书画与诗文,一个名媛工四绝。”黄媛介之所以能受到同时代男性文人如此之高的评价,皆是因为其诗独到的创作特色。

首先,其诗在审美上有着“近于僧”的意境表达。

“清词丽句,点染残山剩水间”(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是钱谦益对其诗的评价。与一般闺秀诗不同的是,其唱和诗中的景物描写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而是当下所思所感的个性化展现。其《同祁夫人商媚声祁修嫣湘君张楚镶朱赵璧游寓山分韵》中的“山抱苍潭水,林藏碧树烟。栖乌啼月下,回棹泊霜前”可作为典范。短短四句,便写了“山”“潭水”“碧树”“栖乌”“月”“霜”等诸多景象,仅用“抱”“藏”“啼”“泊”四字衔接,不事雕琢,用字精准,营造出幽深宁静的气氛,犹如水墨画一般悠扬。

其次,其诗在精神内涵上有着潇洒高洁的“林下风致”。

黄媛介身处明清鼎革之际,依靠闺塾师的身份养家糊口,自力更生,与足不出户的闺秀相比,其诗更多了几分大气。她曾在鸳湖与吴梅村四唱四和“牵萝补屋思偏逸,织锦成文意自如”,化用杜甫《佳人》中“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的典故,展现了自己与杜甫寄寓在“佳人”身上的高风亮节、一脉相承的志向。正因此,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赞叹道:“初从选体入,后师杜少陵,潇洒高洁,绝去闺阁畦径。”

再次,其诗体现了超时代的女性觉醒。

作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性作家,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动摇了“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思想。面对质疑,她用“凭本事吃饭,有何可惜……何必重宅深院”作回应,表现对“三从四德”观念的蔑视。黄媛介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世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基于数字人文行迹分析的黄媛介唱和诗研究”(项目编号:CD85172114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