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背景下双变量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探究
2022-05-30徐盛馀
徐盛馀
【摘要】以向量为背景的双变量最值问题是一类综合问题,该问题将向量与函数、不等式、直线与圆、三角函数等知识相结合.在求解以向量为背景的最值问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综合利用几何与代数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方法脱去“向量的外衣”,将向量关系转化到数量关系,通过不等式,三角换元及数形结合实现双变量最值问题的求解.
【关键词】向量关系;数量关系;双变量;最值
平面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身份,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重要工具.用向量的知识将双变量问题进行“包装”,考查了向量與函数、不等式、直线与圆、三角函数等知识相结合问题,解决此类最值问题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首先要做的是将向量问题代数化,寻找到双变量之间的代数表达式,转化成双变量的最值为题,其次根据双变量的代数表达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最值问题的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1题设条件中直接含有双变量m与n的向量关系式c=ma+nb.
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c=ma+nb的形式呈现变量m与n的之间的关系,此类结构特征的题型常见的解题思路有:基底法,坐标法,数量积,等和线.
例1在△ABC中,∠ACB=120°.若点P为△ABC外接圆的圆心,设PC=mPA+nPB,则m+n的最大值为.图1
解法1基底法
根据题设条件,选择{PA,PB}为基底,将PC重新表示,利用零向量分解的唯一性构造等量关系.
如图1,由圆的知识可知
∠APB=∠ACB=120°,
记AB与PC的交点为D,PC=lPD,
由A,D,B三点共线,有
PD=tPA+(1-t)PB,
所以PC=lPD=tlPA+(1-t)lPB,
结合题设条件有
(m-tl)PA+[n-(1-t)l]PB=0,
由零向量分解的唯一性可知
tl=m,(1-t)l=n,
所以m+n=l=|PC||PD|≤|PC||PD|min=2.
图2
解法2坐标法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将向量用坐标表示,实现代数运算.
以P为坐标原点PA为x轴,如图2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C外接圆的半径为1,C(xC,yC),则
A(1,0),B-12,32,
于是PC=(xC,yC),PA=(1,0),
PB=-12,32,
代入PC=mPA+nPB,
有xC=m-12n,yC=32n,
又点C在圆上,
故m-12n2+32n2=1,
整理可得(m+n)2-1=3mn,
根据不等式mn≤m+n22,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
有(m+n)2-1=3mn≤3(m+n)24,
解得m+n≤2,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
解法3数量积
将向量等式的两边同时与某个向量作数量积,可实现向量关系式到数量关系式的转化.
将PC=mPA+nPB两边平方可得
|PC|2=(mPA+nPB)2
=m2|PA|2+2mn·|PA|·|PB|cos120°+
n2|PB|2,
整理可得1=m2-mn+n2,
图3
下同解法2.
解法4等和线
在动点轨迹已知的前提下,根据双变量结构目标形式可以尝试用等和线的方法求解.
由题设可知,点C在劣弧AB上远动,过C作直线AB的平行线l,当l与圆相切时,m+n取到最大值,此时
PC⊥AB,
故(m+n)max=PCPD=PAPD=1sinπ6=2.
注根据题设条件选择哪种方法更有效,不仅依赖于读者的知识储备以及解题经验,还依赖于题设条件的呈现形式. 基底法需要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用平面向量共线定理搭建等量关系,坐标法与等和线需要较强的几何直观,数量积的选择需要知道向量的摸与夹角,或者等式两边模长可约.
2题设条件中出现双变量m与n,但没有直接的向量关系式c=ma+nb.
例2如图4,图4在△ABC中,点O满足BO=2OC,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不同的两点M,N.设AB=mAM,AC=nAN,则m2+n2的最小值是()
(A)95.(B)2.(C)2.(D)355.
解因为BO=2OC,
所以AO=13AB+23AC=m3AM+2n3AN.
又因为M,O,N三点共线,
AO=tAM+(1-t)AN,
所以m3+2n3=1,m=3-2n,
于是m2+n2=(3-2n)2+n2
=5n2-12n+9=5n-652+95,
当n=65,m=35时,m2+n2有最小值为95.
故选(A).
注根据解题目标,需要找到m与n的数量关系,才能求解最值,由题设条件BO=2OC,利用AM,AN表示出AO,构造出形如c=ma+nb的向量关系式转化成例1的类型题,再用基底法可以确定m与n的数量关系.
3题设条件中未出现双变量,需深挖题设,寻变量关系.
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与模相关的运算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向量几何化”,画出合适的图形,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处理,或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处理.
图5
例3已知平面向量a,b,c满足a·b=0,|c|=1,|a-c|=|b-c|=5,则12a+12b-c的取值范围是.
解设c=(1,0),a=(x1,y1),b=(x2,y2),
作OA=a,OB=b,OC=c,
则C(1,0),
|a-c|2=(x1-1)2+y21=25,
|b-c|2=(x2-1)2+y22=25,
如图5,A,B在以C圆心,5为半径的圆上,记A,B的中点为M,
所以OM=12(a+b)=(x,y),
即x1+x22,y1+y22=(x,y),
又a·b=x1x2+y1y2=0,
所以x2+y2=(x1+x2)2+(y1+y2)24
=x21+y21+x22+y22+2(x1x2+y1y2)4
=x21+y21+x22+y224
=[(x1-1)2+y21]+[(x2-1)2+y22]+2(x1+x2)-24
=4x+484=x+12,
整理得x-122+y2=494,
故点M在圆心为D12,0,半径为r=72的圆上,
又12a+12b-c=(x-1)2+y2
=(x-1)2+494-x-122
=13-x,
因为x∈[-3,4],
所以12a+12b-c∈[-3,4].
注向量背景题设条件下要关注其几何图形的呈现,为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提供形的支撑,以向量的模,数量积运算为题设条件时,要深挖向量表示的背景图形,大多都是以圆为背景的二元最值问题. 充分考查了数与形的关系,向量的坐标运算探究的是横纵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从代数的角度寻找题设条件中的双变量问题.
平面向量是数学中神奇的存在,它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身份,是数形结合思想考查的内容之一,向量背景下的双变量最值问题的求解,是“形”到“数”的转化过程,根据题型可以选择基底法、坐标法,数量积、等和线法中的某一的方法脱掉“向量的外衣”,特别要关注图形特征.根据双变量的代数结构特征经常用基本不等式,和三角换元来处理双变量最值问题.熟练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在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图6
练习
1.如图6,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边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MN|=2,P为MN的中点,AP=λAB+μAD,则λ+2μ的最大值是.
2.如图7,若同一平面上的四边形PQRS满足:mnRP=n(1-3m)QP+m(n-1)SP(m>0,n>0),则当△PRS的面積是△PQR的面积的13时,1m+n的最大值为.
图7图8
3.如图8,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点G作直线分别交AB,AC两边于M,N两点,且AM=xAB,AN=yAC,则3x+y的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