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2022-05-30齐淑珍
齐淑珍
【摘 要】 在新高考制度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学习力、创新能力的学生,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关注的课题.为了培养具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教师立足于新高考的背景,将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借助“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等形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新高考的背景出发,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生成性课堂的特征,并重点阐述了生成性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思辨启发、认识发展、创新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思辨启发
新高考制度的制定,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据,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新考试制度,其高考试题的设计更加开放,只有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做到了灵活地运用数学,具备从不同视角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新高考制度下对数学高考应对自如.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地探寻生成性课堂构建的方法,营造出更为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数学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
1 生成性课堂的特征
1.1 参与性
生成性课堂的构建,提倡突破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成”的过程需要做到学生全程参与,认为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成性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有效的生成.由此可见,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具备参与性的特征,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教”与“学”的关系,能够让“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生成性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1.2 互动性
即为“生成性”的课堂,必然需要课堂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激发出更多不同的想法,迸发出更多预设之外的惊喜,因此互动性是生成性课堂的又一个主要特征.生成性课堂中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维互动实现思维的碰撞,不仅让生成性课堂更加具备活力、生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成,促使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发展合作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1].
1.3 创造性
在参与性、互动性的基础上,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还强调其动态性,教师虽然会在课前教学中预设教学情形,但是决不可以教学方案的设计为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依据.若是教师坚持以预设好的教学情形主宰课堂,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内容视而不见,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灵活地调整教学流程,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交流、大胆地质疑,启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这不仅是为学生的创造性生成提供优质条件,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一种体现.
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途径
2.1 课前预设,构建生成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生成性课堂构建,应跳出“知识”、“分数”、“成绩”的围墙,在数学课堂预设中关注对学生学习本能的挖掘,让学生彰显出生命的活力,在动态的数学课堂学习中主动地生成.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预设中,应坚持灵活应变的原则,所预设却不完全预设,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生成做好准备[2].
例如 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课堂教学预设,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引入了一段校园介绍的短片,通过短片学生可以了解到基本的校园信息.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出了学校、班级、同学、教师等词汇,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词汇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有什么特征,请学生们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随后,教师继续说道:“江老师,是高一年级的物理老师,同时担任高一(一)班、高一(三)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你能用集合的方式画出其中的关系吗?”通过这样的课堂预设,希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挖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视角出发,引领学生初步感知与体会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关系.这就是教师做好的课堂预设.只有做好了课堂预设,为课堂预设生成做好准备.
2.2 课中互动,促进生成
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生成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成性数学课堂构建的关键所在,运用互动学习方式促进生成性课堂的构建,需要建立新型師生关系,让高中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上的师生平等互动、有效交流,促进生成[3].
例如 “f(x)=4x3+3tx2-6tx+t-1,x∈R,其中t∈R的讲解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解提出了异议,认为老师的讲解思路是不正确的.作为一名老师在习题解答过程的讲解中,遇到学生的异议,应该持有支持的态度,因为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证明.于是教师可以将习题解答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这道习题的解答思路是分别分析了当t=1、t≠0时的两种情况,求解当t=1时,该题中的曲线切线方程为y=-6x,当t≠0时,解得x=-t,x=t/2.当这名学生讲到此处时,教师可给予适当地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生成问题或想法:“刚刚这名学生说得很好,那么其他学生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又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并分别解释了当t≠0时的两种情况是t>0、t<0,对这两种情况又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与解释.此时,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授业解惑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倾听了学生的想法,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想法,调整习题讲解的思路,促进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2.3 课后反思,催生生成
高中数学教师应养成定期反思总结的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有助于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也是新高考制度得以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的重要条件.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引领学生在对其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的反思中促进生成.
例如 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课教学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点的理解与反思,深化学生对函数y=f(x)在哪种条件下存在区间[a,b]有零点的问题思考,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如下图所示,若将图像中的A、B分别看成某一天内的某一段时刻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请问当A、B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说明温度一定为0?”这个习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函数零点问题的反思,帮助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解答中主动地思考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扎实、是否真正地掌握了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在反思中生成.
3 结语
参考文献:
[1]张鹏飞.高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探究与应用[J].中学数学,2021(15):88-89.
[2]王伟荣.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引领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1(14):31-32.
[3]田智慧.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高考,2021(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