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视域下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2-05-30肖哲

兰台内外 2022年25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档案文化文化建设

肖哲

摘 要:档案文化是一种基础文化,档案文化建设应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档案部门要秉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深挖黄河档案资源,积极开展档案文化建设,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档案力量和智慧,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档案;档案文化;文化建设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蕴含着众多的历史记忆与价值理念,融汇成中华文明的精髓。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21年,国家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列为一项中心任务。沿黄流域档案部门保存大量的黄河档案是华夏儿女在黄河流域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们既是黄河文化的历史记录与物质承载体,又是弘扬、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媒介。档案部门应该深挖黄河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将档案文化建设融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一、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是档案部门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

各级档案部门要想在档案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推动档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在围绕大局、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集中发力、深度用力。在2022年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陆国强局长强调档案部门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切实把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积极作为,凝聚起干事业的强大力量。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部门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2.是档案部门积极贯彻新《档案法》的重要举措

新《档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發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沿黄河流域档案部门加大黄河档案的开发利用,深挖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强化档案文化建设,让“束之高阁”的黄河档案“活”起来,让蕴藏黄河档案之中的黄河文化“灵动”起来,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档案力量,真正把贯彻落实新《档案法》的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和具体行动中。

3.强化档案部门文化职能,以档案文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档案部门是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文化职能是其一项重要职能,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有助于强化文化职能,提升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建设档案文化,让档案在资政育人中焕发魅力,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二、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建设档案文化,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并出台系统性的发展规划作为指导。虽然沿黄流域档案部门采用战略合作方式开展档案文化建设,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但这一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领导控制力,难以有效协调和解决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契约联结的组织形式缺乏稳定性和长远利益;

(3)成员之间沟通不充分、合作效率低下等。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档案部门不能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整体意识,也没有明确发展目标为导向,致使档案文化建设各自为政,难以高质量、可续持的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缺乏文化自觉,对档案文化建设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文化自觉主要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当前档案部门缺乏文化自觉,致使档案文化意识薄弱,未能重视档案文化建设。一方面,档案部门将工作重心集中于档案的“收、管、存、用”等基础工作,没有将档案文化建设上升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些档案部门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征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建设档案文化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了;另一方面,“档案文化开发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绝非谁想干就能干得了、干得好的”,大部分档案部门受制于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档案文化建设“力不从心”,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久而久之也就不能受到领导重视而可持续开展。

3.黄河档案资源建设不足

档案文化建设以档案资源为基础,离开档案资源的保障,档案文化建设无从谈起。一是黄河档案分散保存在沿黄流域各个档案部门,没有建立黄河档案资源总库,难以满足文化建设对黄河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部分档案部门受制于经费和人员所限,致使存量黄河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破损黄河档案的保护修复也未能有效开展;二是黄河档案征集力度不够,一些珍贵的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无法进馆保存。例如,郑州一名收藏者手中有近2万件与黄河有关的珍贵档案,因保存条件所限,很多资料已经不敢翻阅,2020年他联系记者,希望有单位能够完整保存这些资料,永久传承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散落于社会中的黄河档案不在少数,它们是建设档案文化、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宝贵资料,因档案部门征集不力导致无法进馆集中存放,影响档案资源建设。

4.档案文化建设进展缓慢,档案文化精品数量较少

浏览沿黄流域九个省级档案部门网站,除了山西档案信息网在线开展了“传承黄河文化档案文献展”外,其他网站有关档案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主题的宣传展示较少,在甘肃档案信息网档案文化栏目显示一张1940年的黄河铁桥照片,但未附有任何文字说明,阅览者根本无法触及照片背后的故事。黄河档案资源丰富但未能有效开发利用,文化建设以展览为主要形式,编研创作的档案文化作品数量少,而且缺乏高水准的档案文化精品,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黄河文化大典》编纂工作也是由水利部而非国家档案部门组织实施。此外,大部分档案部门未能开放馆藏黄河文化档案,致使档案中蕴含的黄河文化难以为社会公众所了解。

5.缺乏交流与合作,未能将档案文化服务扩大到相关的文化领域

各级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应当积极履行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坚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原则,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当前,档案部门建设档案文化主要立足于档案部门内部,缺乏与博物馆、文化馆、旅游机构等其他文化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未能将档案文化服务融合于黄河文献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黄河文旅产业发展和重大文旅项目建设、黄河文化产品设计等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活动之中,不利于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也难以形成文化合力,助推黄河文化发扬光大。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战略引领

为确保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文化建设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充分发挥档案部门整体文化优势并取得突出成效,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建立黄河档案文化建设协调机构,在沿黄流域各省建立档案部门协同传承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开发黄河档案文化的联动机制,全方位加强黄河档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统筹与协调。要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和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上升到全局和战略层面,适时出台黄河档案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为档案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指明方向。此外,完善并强化沿黄流域档案部门已经建立的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档案馆战略联盟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大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优势,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坚持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大局的建设原则

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十分丰富,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同时还需要财力、物力的保障,因此档案部门要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发,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开展档案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各项工作的需要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中心任务,当前建设档案文化就要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档案及档案部门特有的文化优势,在积极开发馆藏黄河档案资源基础上深挖档案中蕴藏的深厚文化价值,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精品。要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介、互联网等多种传播途径将黄河文化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文化力量。

3.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自觉和档案文化意识

档案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自觉和档案文化意识,与时俱进,推动档案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一方面,档案人员要从档案文化资源保管者转变为文化传播者。档案文化资源收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利用来传播、弘扬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档案人员要解放思想,在做好保管工作的同时转变身份,努力成为档案文化的传播者。另一方面,档案馆要凸显文化职能,将档案存储基地打造成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基地。档案馆不但是党和国家法定的文化事业机构,而且其本身还是一种文化存在,在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争取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深挖黄河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出版档案编研作品、举办档案文化展、开展档案文化公益讲座、组织档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线上、线下方式充分展示黄河文化,将档案馆建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城市文化阵地。

4.加强黄河档案收集工作,保障档案文化建设所需的资源

没有档案资源的档案馆,是无档案文化可言的;没有特色的档案资源,是很难开发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的。档案部门要将黄河档案纳入重点收集范围,高质量、持续开展收集工作,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一是要摸清当地各单位黄河档案的形成情况,将形成档案数量多、内容重要的单位列入重点接收对象,定期、主动联系他们,确保每年形成的黄河档案应收尽收。同时,发布档案移交公告,督促形成单位将历年来因种种原因未能移交的黄河档案及时移交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加大黄河档案征集力度,将散存于社会、反映黄河文化发展轨迹的档案征集进馆。除了采取征集原件、鼓励无偿捐赠形式外,还要通过复制原件、采集口述资料、无偿寄存、有偿收购等方式将不同载体、各种门类的黄河档案纳入馆藏之中。三是构建黄河档案资源数据库,便于集中开发利用黄河档案和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共建共享黄河档案资源,为共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丰富素材。

5.加大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弘扬黄河文化

档案部门要加大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挖档案中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理智慧等文化基因,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着力编纂出版黄河档案史料,推出一批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黄河题材档案文化精品,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在对不同载体黄河档案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利用VR、3D等信息技术建设档案文化虚拟展厅,将历史场景和档案故事还原重现,使用户不仅能够感受到沉浸式体验带来的新奇和快感,还能够与虚拟情节交互来感知档案包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积极开放馆藏黄河档案,建设档案开放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检索数据库,确保利用者以便捷的方式获取档案文化信息,使“死档”变为“活档”, 让黄河文化“亮”起来、“立”起来。

6.加强文化事业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档案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档案文化建设不能唱“独角戏”,唱“独角戏”唱不出好戏,出不了精品。档案部门要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加强与博物馆、文化馆、旅游机构等文化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扩大黄河档案和黄河文化的知晓度和美誉度,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要深入开展馆际间以及档案部门与文化馆、博物馆间的协作,优势互补,在资源共享和整合基础上举办黄河档案文献展和黄河文化展、编纂出版黄河档案文化精品。发挥黄河档案优势,助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让黄河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加快与旅游部门实现融合发展,积极参与黄河文化旅游节,主动服务于黄河文化旅游城镇建设、黄河文化特色旅游品牌设计、标志性黄河文化景观打造等文化项目,推动黄河档案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黄河档案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与合作中扩大黄河档案的影响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增强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黄河档案蕴藏的丰厚文化价值,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优良的文化基因,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各级档案部门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切实履行文化職能,高度重视档案文化建设,以档案文化助推黄河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月.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1

[2]杨宝章.努力实现档案文化自觉[N].中国档案报,2020

[3]郑州收藏家收藏近2万件黄河档案期待建馆保存[EB/OL]. (2020–05–19)[2022–03–20].http://www.dahebao.cn/dahe/Appweb/1532781?cid=1532781.

[4]郑金月.论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档案,2012

(作者单位:郑州市房产档案馆)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档案文化文化建设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