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公民教育

2022-05-30蔡海瑞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探索实践传统文化

蔡海瑞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有声、有永恒主题的语言艺术,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品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促进学生的个人表现和道德情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情感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长期和未来的教学。自从进入新时代以来,公民传统文化艺术正逐渐成了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及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也重点向大家介绍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与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创新,向大家提供了如何普及创新传统文化艺术的建议,以及探讨了传统文化艺术在公民中的应用,对今后的传统文化艺术普及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

【关键词】公民教育  传统文化  探索实践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弘扬校园公民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Q2018GHlx0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190-03

在人们的生活中,传统艺术总是本能地被感知,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作者的意图,同时在欣赏传统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欣赏的质量,对传统艺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个人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反映其审美水平和传统艺术表现力。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和学习,形成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篇章,品质优美,值得人民阅读。现在各阶段的教育亦把传统文化教学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加强公民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了目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艺术欣赏的全过程是一种培养识别者欣赏能力的体验,在传统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当观众看到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具有明显形象特征的视觉感受,使其自然具有多种对不同事物或场景的连接和幻想,使观众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中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一系列的视觉活动,如感觉、想象等,同时会对艺术家创作的传统艺术作品产生深刻体验和理解。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通过先辈们的精心创作,我们收藏了许多与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在公民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比重不容忽视。的确,背诵所谓古诗名句的公民,可以对古诗有很强的鉴赏力,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获得人们的青睐。此外,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作用。

(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公民的审美教学

公民生活的本质是审美。通过审美,传统文化帮助公民打开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让公民感受美、理解美,进而净化心灵,平静身心,升华情感,传统文化是审美形成的关键。只有寥寥几句话(当然,古体诗的篇幅较长)就能描绘出比散文更美的意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煙直,长河落日圆”等诗都有上述效果。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对于公民来说,除了具有深厚的古诗文化底蕴,一定要有一点审美修养。公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激发公民对课文和故事学习的兴趣,激活公民的思维,调动公民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公民的智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传统文化能提高人文精神

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不仅使人聪明,而且使人善良”,作为中国教师,如果不能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和教育的基础,那么这种教育理念就不完善。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应把传统文化作为培育人文精神的武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研究和善用这一资源为现代教育服务。《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道德因素以及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底蕴。用这些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来陶冶公民的情操,塑造公民的灵魂,是每一位高水平教师的职责,这样更能让公民得到进步。

二、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一)诵读渲情,体味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感

“诵读渲情”是渗透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只有先阅读才能理解和实现。阅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情感再现。他们可以提高对诗歌和句子的理解,进而捕捉诗歌的情感,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让公民阅读诗歌,欣赏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在创作时致力于节奏美,因此有必要通过反复阅读来体验诗歌的美。此外,在分析诗歌时,公民不仅要理解诗歌中的表层词汇,而且要在反复的转换阅读中理解其情感中的词汇,以捕捉诗歌中的情感[1]。例如,经典的古诗《将进酒》,李白在表达感情时,用洋洋洒洒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英雄情怀,当时李白准备报国,却没有一扇门,然而,作者仍然以乐观开放的心态写作,李白的命运观和苦难观都在酒杯里,这告诉公民们,无论人生道路多么坎坷,都必须继续走下去,未来也许不会更好,但也不会更糟。教师应引导公民反复阅读诗歌,体会诗歌中乐观积极的情感,使公民对挫折和学习生活有更好的态度。

(二)发挥想象,真正领悟和体会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文化强调含蓄美,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巅峰,往往隐含在情感的表达中,而不是直接用文字来表达,是通过一些描写来体现。因此,教师在欣赏传统文化时,要让公民大胆地想象古典诗歌,在想象中体验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公民在想象时,也会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反复的想象来改善自己的情绪,在联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背景下,体验作者的真谛[2]。

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情感的想象和体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引导公民找到“感觉点”。想象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漫无目的的。在发挥想象的作用之前,教师应指导公民找出“理解点”,提高想象的适切性。这些理解点是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例如,在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说是一幅感人的、美丽的或令人兴奋的生活画面。我们如何将这些静态的词汇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这就要求公民将诗歌内容与想象联系起来,在幻想中感知诗歌,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品析鉴赏,把握并不断升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古代文人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它是经反复思考而形成的精髓。不可避免的是,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艺术感知更多地体现在不断的磋商中,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受住反思和鉴赏,科学地分析和欣赏诗歌,捕捉诗歌情感的升华。

为了欣赏传统文化,捕捉传统文化情感,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公民进行指导:一是重视形象分析,科学捕捉情感。意象是古典诗歌情感的主要载体,理解意象和意象对于探索传统文化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一些特殊的意象,表现了一种阴暗忧郁的情绪和情感,如第一句中的国破、山河和草木,在确立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二是要关注名诗,欣赏情怀。古往今来,名句流行了几千年,一定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名句捕捉情感是必要的,比如,公民可以通过捕捉《望岳》中的名句,捕捉杜甫“观山”的情感。三是突破诗歌的艺术技法。有些诗是“托物言志,状物抒情”,有些诗是巧妙的比喻,有些诗擅长比拟,理解诗歌情感有时必须从诗歌的能力开始[3]。

(四)意象中把握情感

传统文化常常通过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只要被看到,公民就会有某种情绪。比如,“月”代表一种思念的感觉,“草”代表一种牺牲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使公民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更能与作者的情感相协调。另外,在形象分析中教师要结合公民此时所处的环境,实现形象与情感的统一,加深公民的情感体验。

(五)巧用信息技术来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

由于大众的生理特点,人们感性的思维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对于枯燥无味的东西往往具有排斥性。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重点知识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较强,对人们来说是一块硬骨头,人们也因此不喜欢学习。而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剖析基础概念,拓展知识,可以通过新媒体,将更枯燥无味的理论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等方式显示出来。对于较为抽象的内容,教授人员要善于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为人们提供自主研究的可能性,使人们通过自主发现、比较分析等一系列逻辑活动,从而提升思想品质。学习、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提升文化艺术涵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独立的研究、思考,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4]。

随着现代化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到发展传统文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现在学校的教育设施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大部分学校的教室都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这不仅方便了人们进行教学,也给学习的过程带来了科技感和活力气息,特别是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因为其能够打破教育信息共享的空间障碍,比如说慕课平台,上面拥有很多优质的文化视频、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理念,并且平台的开放性极强,人们可以从慕课平台上寻找优秀的视频资源,将其中的优秀之处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之中。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得信息在空间上得到迅速跨越,从而使学习者不受空间限制,迅速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同时,人们借助多媒体可以快速创设出文化的交流情景,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學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逐步创建合适的网络资源,创建网络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适宜性和效率。网络已成为获取教材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应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技巧。通过访谈和教学观察发现,部分教师的问题在于只知道如何从网上下载课程,而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有些教师完全照搬网上的资源,因此应慎重选择为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仔细阅读、筛选、分析和提炼,并创建适合组织或发展在课堂上教学的课程。

(六)因材施教,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为了让人们跟上时代文化进度,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这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人们要对自己的文化学习有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能根据适合性,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对学习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牢固的界定和控制。我们先打基础再改进。首先,应遵循逐步解释问题类型的原则[1]。在一开始的学习上,可以举例子,体会艺术,之后可以逐渐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最后再进行综合学习,确保所有理论知识都深深扎根于人心。可以把学习改成阶梯式,让人们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合理调整学习困难,即先简单、后困难、先慢后快的方式,以避免人们在学习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还应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人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将来学习更深刻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其语言、情调和深沉的情感都吸引和感染着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对公民进行情感训练。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阅读渗透情感教育,创设情境,锻炼想象力,分析欣赏,再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情感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以此为参照,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求找到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再如以前一般只注重人们的学习成绩,而是开始关注人民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秉持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从而培养每个人的文化艺术能力。这其中不仅需要人们自身的努力,有效的学习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及时吸收先进的理论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现代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为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平,陈庆宝.弘扬传统文化 助推道德建设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观察,2016,5(4):122-123.

[2]田林.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公民教育之逻辑建构与理路拓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34(24):27-28.

[3]郭少英.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反思[A].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C].2018,43(23):56-57.

[4]韩宁,薛安国,焦芳明,等.基于传统文化扬弃视域下的青年公民素质培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7,32(11):32-33.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探索实践传统文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