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提质,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探究

2022-05-30倪鸣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松鼠自然段词语

倪鸣

作业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精神?在上午的第一会场,我们聆听了孙银杉老师执教的《松鼠》第一课时、吴蓓老师执教的《松鼠》第二课时、郭冬霞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这三节课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要减负提质,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有四个“意识”——

一、作业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有着清晰的目标意识——

《松鼠》第一课时: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精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梳理有关松鼠的信息,学会分条整理信息的方法。

《松鼠》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自主纠错并订正;对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描写松鼠的段落和本课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拓展阅读,体会布封写作的风格,激发学生课后阅读兴趣。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联系生活,交流童年相似经历。

作业目标的制定有三个原则——

1.对應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相似,作业目标正是基于教学目标拟定的,和教学目标相比,作业目标的描述更聚焦、更可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未列入其中。

2.突出单元核心目标。《松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知道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本课作业目标——对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描写松鼠的段落和本课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拓展阅读,体会布封写作的风格,激发学生课后阅读兴趣。

《表里的生物》:和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并不特别明显,但小冯至的形象,呼应了单元人文主题“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本课作业目标—— 结合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指向课程目标体系。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核心素养内涵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根据新课标精神,这两篇课文的作业目标设定为:梳理有关松鼠的信息,学会分条整理信息的方法;通过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清晰作业目标,将每一课的作业目标与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建立起对应关系,自然可以提升作业的针对性、指向性,能够落实“双减”提出的减负提质。

二、作业设计要有整体意识

1.学习过程的整体观照。预学—共学—验学-研学,分别对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初读感知、精读体悟、巩固反馈、拓展探究等环节,并辅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整体观照。

2.作业内容的整体统筹。整体统筹分为三个层面:同质任务群、单元内部、课时之间。

(1)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体现,相同任务群属性的单元或篇章,具有学习主题关联、学习情境相近、学习能力进阶等特征。所以,设计同质任务群学习内容的作业时,需要在整体视域下进行统筹。

(2)“双线组元”体现了统编版小语教材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关注单元内部作业内容的统筹。

(3)课时之间内容的统筹,体现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这一课的作业设计,按照课后两道习题,也可以说是两大学习任务来划分。第一课时聚焦与松鼠相关的内容梳理,第二课时聚焦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今天的课堂展示和试上比较,有一项作业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就是关于词语听写的验学作业。试上的时候,这项作业安排在第一课时的预习检查环节,听写的内容是老师认为难写易错的词语。今天,听写改为了第二课时的复习导入环节,听写的内容改为了和课文内容相关且容易写错的词语,操作形式变为了先听写,再结合语境校对、认读。这项作业的改进,体现了两个课时之间作业内容的统筹。

三、作业设计要有精选意识

1.精选作业内容。作业内容的确定要基于两个维度的研究: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前者既包含教材,也包含课标。充分研究文本和学生,必然会帮助教师在清晰作业目标的前提下,精选作业内容。

《松鼠》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从认读的八个词语中仅选择三个词语写一写;在检查自读课文这项作业的完成效果时,老师仅选取了一个长句子;梳理信息的任务,选择了学生存有异议的第2、第3自然段重点研究。这三项作业都体现了对学生的研究,选择了学生的难点、易错点。

《松鼠》第二课时:课堂开始的听写作业,仅要求学生听写五个词,因为老师研究了文本和学生,将课文内容和学生容易写错的词加以融合,发现有五个词能够很好地对应课文各部分内容,且都是学生容易写错的词语。老师没有把词语表中的词语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写。

《表里的生物》:预学作业中的自学要求会写的字,仅要求学生挑选两个写一写。这篇课文课后写字表中的汉字有“脆、拦、玻、璃、恶、怖”,对于学生而言,难写易错字最多也就两个,可见内容精选是基于对学生的研究。验学作业的听写词语,老师选择了五个词。其中,“玻璃、丑恶、恐怖”是需要会写且易写错字的词,两个词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同音词,形容颜色的“青翠”和形容声音的“清脆”,同样是基于对学生研究后的内容精选。

作业内容的精选能够直接促成课堂的减负提质。

2.精选作业时机。作业时机的精选,同样要体现与作业目标的匹配,与真实学情的适应。今天呈现的三节课,有两项作业和试上比较,调整了作业时机。

一项是前面提过的《松鼠》一课的听写词语作业,从第一课时检查预习环节调整到了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环节,更能针对学情,发挥“验学”的作用。

另一项调整作业时机的是《表里的生物》课后的“选做”题:“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这项作业,试上的时候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的,今天变为了课堂共学作业的第二项。试上时,设置了梳理课文内容的图示类作业,占用了很多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走进这样一个文学性阅读作品,不能从文字中很好体会童年的趣味和价值,自然也就无法渗透单元的人文主题。调整了作业时机,可以让学生从品人、悟情更好地走向共情,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作业设计要有促学意识

1.让作业成为学习支架。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支架,帮助学习者自己完成对复杂概念的意义建构。常見的学习支架形式有图表、范例、问题、建议等。

《松鼠》第一课时:梳理信息的思维导图是图表支架,其中头尾两个自然段提示了信息内容,又为学生搭建了范例支架,有助于学生明确归纳概括的导向和内容范围。第2、第3自然段的内容梳理是难点,在老师引导学生梳理了第2自然段内容后,作业单提供了一个第3自然段梳理的图示。这个学习支架的设计,很好地帮助学生厘清了“读—圈—并”的思维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老师预设的答案是三条主要信息,但并没有分三条给出支架,而是仅给出了第一条的格式,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提供了空间,也让这种差异成为诱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生认知提升的教学资源。

《松鼠》第二课时:老师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文内容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我会读、我会比、我会想和拓展阅读布封其他选文,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链,帮助学生由句到段到篇,再到更多段和篇,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对于语言风格的体认。

《松鼠》的两个课时在写字作业旁都有建议形式的支架,提示学生书写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表里的生物》:共学作业是读出童年的“我”。阅读课文第2~19 自然段,勾画描写人物表现的语句。边读边想,你觉得童年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方框里用几个词语写出你对这个孩子的看法。“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在小组里交流。这是典型的问题支架,两个作业内容构成了一组系列化的问题,帮助学生由作品中的人物联系到自己,由走入别人的童年,进阶到回想自己的童年。如果课堂教学时,第一个任务,即对小冯至形象的感知再充分、饱满一些,再聚焦一些,不要分散到父亲形象上,可能更能体现学生主体,为后面的共情奠定基础。

2.借作业引导主动反思。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划分为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思考就是与自我对话”“表达就是与他人对话”。由此可见,自我反思应该是完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要帮助学生自主反思,老师需要在作业设计时,从促进学生纠错归因、反思归纳等角度设置适当的作业内容或反馈机制。

前面提及的《松鼠》第一课时第3自然段利用图示让学生自主归纳内容,这个图示包含了“读—圈—并”的思维过程,可以引发学生在自主迁移的过程中,对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历程进行反思与归纳。

通过上述三节课,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业的改进必然带来课堂的变革。下面,简单谈谈这三节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看得见的变化—— 两个“强调”

1.强调零起点教学。三节课中有两节是第一课时教学,两位老师都将预习纳入了课堂,我们看到,在老师精设预习任务、精选预习内容后,学生当堂进行预习是可行的。如此零起点教学,必然会减轻学生前置性学习任务,把更多的课外时间留给学生广泛阅读,于语文学习而言,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2.强调学为中心。三节课有一个共性特征,或者说是共同的指导思想,就是将作业变为“典型性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组织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轨迹可见,让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

想得到的变化——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新课标建构了课程目标体系,为了增强指导性,新增了“学业质量”这一章节,在任务群教学提示中也有具体的评价建议。当我们依据课标精神,把握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设置适切的作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规划和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其实也就是系统设计过程性评价工具,就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今天的研究,有一个大的语境——“双减”背景,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背景—— 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颁布。无论是“双减”,还是“双新”,其指向是共通的—— 关注人的发展、健康而全面的发展、符合规律与需要的发展。因此,聚焦作业改进,需要我们把握“双减”精神,领会课标理念,更需要我们眼中有学生,心中爱学生。※

[本文系2022年6月24日作者在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中的课堂点评发言]

猜你喜欢

松鼠自然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秋天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