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2022-05-30殷会荻
殷会荻
语文课上,笔者一直很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笔者还专门给他们保留了一段“说”的时间,即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来演讲。笔者认为,学生学会大大方方地说话,并且讲的话有想法、有条理,语言得体,这和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文章一样重要。
对于不同的年级,笔者提的要求不一样:六年级,学生讲述(复述)一个小故事时,要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七年级,学生在讲述小故事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地点评;八年级,则是即兴演讲,学生从“签盒”里抽一个词语,以此为关键词来讲一段话,还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当然,如果觉得即兴演讲有困难,可以提前找老师来抽签,做些准备。
笔者注意到,对于学生来说,即兴演讲,最难的是如何说出第一句话。笔者建议学生,可以用抽中的关键词造个句子作为开头。这是个简单却有效的办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在听学生说话的时候,笔者特别注意捕捉一些好句子。这些句子,或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或对于某个问题有一些深度思考。比如:
十八岁。我常常想象我到十八岁的时候会怎样,是不是到了那个年龄会一下子长大?长大又意味着什么?
老人。虽然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老人都应该是弓腰驼背、老态龙钟,牙齿也没有几颗的衰老的样子。但是,我却经常在街上看到这样的老人——腰板挺直,眼睛里还有少年的光彩,心态也很年轻。
两性。两性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除了生理上有差异,其他的方面都不该被一些固有的观念束缚。
这些即兴说出的句子反映了学生阅读的积淀以及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自觉思考,这是令人欣喜,也值得鼓励的。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思考,有发现,并能真诚地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抽到“两性”这个词的女生,她既能在演讲中说道“两性应该是平等的”,又能辨析出“平等并不意味着无差别”,更让人欣赏的是,她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能力,也是勇气。
有了开头的句子,接下去要说的话也就有了中心思想。只是,想要在短短几分钟里,让学生说出意思完整的句子,再以此为核心组织出一段有条理的话,也是有难度的。这个时候,教师适时的指导就尤为重要。
一位看上去很腼腆的女生抽到了“老人”这个词,她说:
“我的外婆年轻的时候就很爱干净。所以,家里的活儿,特别是搞卫生的活儿她都包了。我经常看到外婆在擦擦扫扫,有时候已经擦过一遍的地她还会再擦一遍……现在,她的年纪越来越大,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关爱和陪伴像她这样的老人。”
等她讲完了,我问其他学生:“她的这段话,大部分内容是在说外婆从年轻的时候就很爱干净,因此做家务很卖力。最后一句话却说要关爱外婆,陪伴老人。请问,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很多学生都摇头,笔者又问:“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两个内容关联起来?”教室里一片寂静,笔者降低要求,說,“如果觉得这样做太难,不如就取舍一下,只保留一个内容,用它扩展成一段话。”女生想了想,决定保留最后一句话。
于是,笔者教她在开头扣住“老”这个关键字,先造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最好跟保留的这句话有点关系。
她想了一会儿,说:“外婆越来越老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活力。”说完,又卡壳了。笔者继续启发:“你不是说外婆需要关爱吗?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她摇摇头,说不出。笔者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可以帮她想一下理由的?”
这个问题让全班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外婆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了,身体也渐渐衰弱下去,很需要有人来照料。”另一个学生说:“很多老人都对智能手机等新鲜事物很陌生,可能外婆也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多陪陪他们,多教教他们,免得老人们跟时代脱节,精神上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小时候就是外婆带着的,那时候她和我是大手牵小手。现在我长大了,外婆老了,所以,我想,该换一换角色,由我来陪伴她,保护她了。”
笔者转头问这位女生:“现在,听了同学们的建议,你愿意重说一下吗?”女生似乎对“重说一下”感到有些为难。笔者安慰道:“没关系的,你可以回去把这段话写出来,再拿来读给大家听。”
在听学生演讲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若要增强学生自由表达的信心,在一次练习中,就不宜提出过多的要求。要求过多,学生容易无所适从,产生挫败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出“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只要求他能够围绕核心词句说出一段话即可;有的学生,可能就要提醒他注意条理,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教师在引导时,要尽可能保持学生言说的原意,也要注意引导他们自我审视并选择,提升思考和表达的质量。
现在,学生对“课前演讲”的热情越来越高,笔者又给他们增加了“答记者问”的环节,课前的三分钟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笔者索性将每周五的整整一节课都用来给学生“说”,有时还要做同题演说,台上台下热烈互动,有时也有激烈地争论,他们自由自在表达的样子,以及他们脸上焕发出的别样的光彩,让我觉得这才是少年该有的言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