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悄悄改变习作的“脸”

2022-05-30王雁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吴子通顺杯子

王雁

一、微故事:潜心滋养,让“种子”扎下深根

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头疼,可一提起故事,他们都来了精神。在学生作文起步时,如果用故事的样态来替代作文,不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了吗?

一日课堂上,我转换为学生的角色,用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老师,好玩儿》。听完故事,我看见他们期待的眼神。接下来的每一天,只要发现课堂内外的一些“小新闻”“小意外”,我都会及时以“微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他们也特别爱听。在听故事的同时,我试探着问学生: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班也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你愿意讲给大家听吗?今天你家有没有新鲜好玩的故事,可不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呢?就这样,“咱班的微故事”“我家的微故事”每天在动情地讲述,快乐地接力,大家一起讲故事,更多的学生渐渐成为讲故事的高手。身边最新鲜的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的“种子”无痕落进学生的心底,在“微故事”的滋养下,扎稳了根。

二、微实践:细心呵护,让“种子”破土而出

从说到写,是写作最难跨的一道坎。好多学生心中有内容,就是不知如何落笔。

一天中午,我拎了两个袋子进了班,学生一下子围了上来,探着脑袋看着袋子里装的什么:一个盆,一袋泥土,一些蒜瓣。一双双眼睛在等待着答案。我笑着告诉他们:八九月,正是种蒜的好时候。随即,我示范种蒜瓣,学生认真地看着。“老师,我们回家可以种蒜吗?”“当然可以啦!”于是,“我们一起种小蒜”实践活动开始了!

第二天一进教室,学生挤到讲台前,告诉我自己的小蒜种下了。于是我提议:“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种的小蒜先从土里钻出脑袋。”小家伙们信心十足。到了第三天,几名学生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小蒜破土而出啦!其他学生既羡慕又着急,我安慰他们:“别急,每天适当浇水,过两天一定会冒出小尖儿来。”紧接着,我转向几名“初战告捷”的学生:“小蒜的脑袋啥模样呢?它们的叶子是什么颜色?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回家再细细地观察,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再给别的同学看一看,你一定会特别开心的。”

就这样,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轻松地动起笔,写下自己的“哥伦布发现”。他们细心呵护着自己的“宝贝疙瘩”,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观察、发现中,手中的笔自然动起来,小眼睛也逐步变亮了,在不知不觉中踏上了“写作之路”。如,一位同学的观察记录:

我的两个小宝贝有十厘米高啦!咦?它们俩居然从茎的中间长出嫩嫩的叶。这时的茎,外皮竟出现一道道竖着的纹。叶子青绿青绿的,还有点微微朝里卷,让我忍不住地想碰碰它。这个小家伙,居然晃了下脑袋,在和我打招呼呢!

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别,有的已经能够写出一段较连贯的话,可有的只能写出短短的一两句话,甚至语句也不够通顺。但这都没有关系,对于写作之初的学生来说,自觉自愿地拿起笔,心中没有什么压力,能将所见、所闻、所感在一行行、一句句中比较轻松地写出来,这才是最可贵、最重要的。教师应细心呵护每位学生写出来的作品,不批评,不苛责,多鼓励,多表扬,多给班级的伙伴看,多给“习作手牵手班级”的同学看,让更多的人关注学生的作品,让其持续轻松地在“写作之路”上快乐地前行,写作的种子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

三、微视频:慧心点拨,让“种子”拥有主干

当学生乐于动笔,愿意与伙伴、老师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小发现、小心情,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紧扣一点写清楚。能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需要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逻辑思维,这背后反映的是学生思维的品质,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让学生顺利通过这一难关。

班里一位学生看到课间的一幕,有所触动,写下了一篇短文《吴子墨排水杯》:

下课了,大家跑出教室,玩得可开心了。这时,我看到吴子墨在给大家排水杯。这个调皮大王平时尽捣蛋,这会儿周围那么吵,他却把窗台上的杯子排得整整齐齐。

恰巧,这一幕也被我捕捉到,拍了下来,于是,我在习作课上向大家展示了这篇习作。

師:(投影出示)这篇习作,我们看了心里都暖暖的!下面大家把这篇习作用心默读一遍,看你有什么疑问。

生:吴子墨到底是怎么排水杯的,我很想知道。(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着)

师:我的疑惑和大家一样。“怎样排水杯的”这一点如果能写清楚,就更好了。大家仔细看。(播放微视频)子墨是如何排放水杯的?你发现了哪些小细节?

生:他把教室内靠前门窗台上的杯子拿出去了。

生:我发现吴子墨是把杯子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放的。

师:我再慢速播放一遍,大家的眼睛要更亮,看得更仔细。

生:在排的时候,我看到他的怀里抱着四个杯子,这样速度会更快。

生:排完后,他还站到一旁,从侧面看杯子齐不齐。

师:如果把大家捕捉到的这些小细节写下来,不仅“排水杯”的过程写清楚了,还让我们看到了吴子墨的动作快,以及他的细心认真。老师也写了一篇作文,我们一同看。(展示教师下水文)

教师借助微视频,定格、慢放转瞬即逝的生活画面,深入细致地展示事件的发展变化,适当地点拨、指导学生说清楚,说具体,再出示同题材下水文来让学生阅读、比较,“有序、留心”的写作意识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中,将习作课真正上到他们的心里去。这样简单有效的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思维品质会逐步提升,把一个意思说清楚、写清楚也不再成为难事。当学生拥有了这项本领,习作就有了骨架,有了精神。

四、微游戏:真心赞赏,让“种子”长出绿叶

解决了“条理清楚”这一习作难点,另一重点就是“文从字顺”了。批阅三年级学生作文,许多教师就像在“捉虫”,语句不通顺,错别字频繁,教师改得辛苦,学生也不大领这份情,下一篇继续自己的“不通顺”“错别字”模式。不如换个有趣的游戏试试。

师: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我来读作文片段,你们来猜是谁写的,怎么样?(一听玩游戏,学生立刻来了精神。)

师:(读片段)猜猜看这是谁写的,一共三次机会。

(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说出自己的猜测。)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刚刚看到她头稍稍低下,整个脸通红,肯定没错。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善于观察。

师:(出示片段)大家觉得这个片段好在哪儿?

生:说的是真心话,感觉很真实。

生:读来琅琅上口,很顺畅。

生:我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

师:小作者的这段话,没有用一个比喻句,也没用一个成语,可我们读来很真实、很通顺,所以很喜欢。(走到小作者身边)我猜你每天在家有大声朗读的习惯。

生:是的,我每天晚上还坚持看一小时的课外书。

师:瞧,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习作本身是轻松的、自由的,每天语文课前进行这样两三分钟的“我读你猜”小游戏,学生们特别欢迎。一边玩着游戏,一边从别人的语句、语段中汲取营养,从游戏的交流中习得方法,在玩乐中与写作如期相约。渐渐地,写作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写出的文字自然通顺、晓畅了。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作文“变变脸”,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微故事”讲述,习作不害怕;“微实践”体验,轻松动起笔;“微视频”指导,意思写清楚;“微游戏”玩乐,语言写通顺。习作新样态,悄然无声地把习作的“种子”种进儿童的心底,通过教师的慧心滋养,写作的小苗定能向上向阳,蓬勃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吴子通顺杯子
杯子里有什么
读写大闯关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返老还童
真想有个奶奶
喝水
神奇的杯子
Expanda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plus cement augmentation in surgery for severely os-teoporoic sin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