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风垂范善若水 鸿论立美霞满天

2022-05-30黎敏霍橡楠

人民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赵先生人类学学术

黎敏 霍橡楠

冬葭月,羊城依旧。借着赵宋光先生诞辰90周岁之际,2021年12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赵宋光学术研讨会”,不知不觉间已是星海音乐学院自2001年以来第四次为赵先生举办的学术盛会了。作为四次会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亲历者,本人时刻都在感受社会各界对于赵先生始终将“学术研究写在中

华大地上”的深切敬意。虽有疫情之困,却无法阻碍

对先生的暖春心怀。

一、群贤荟精粹  赵学吐翠枝

赵宋光先生作为“中国音乐学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雄厚的哲学根底、强烈的民族情怀、深刻的文化坚守、宏阔的学术视野,在数个领域,开拓先风、成就斐然。来自北京、上海等地29位专家学者,从学统繁荫、学理溯源、学脉传承三个角度进行了主题发言。

(一)学统繁荫

建立相对独立、成熟的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是自王光祈、萧友梅、杨荫浏等近百年几代音乐理论家的学术理想。赵先生接续理想的火炬,一直寻找中国传统乐教复兴落脚的基石,并为建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为历史重心”的学术理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其贡献与影响,享誉学界、意义深远。

李玫、李强认为,以“立字当头、破在其中”为主体思路来“构筑严密的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此乃赵先生毕生致力的方向。面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如何“走出西方”“走向传统”成为赵先生的内驱动力、學术使命和文化夙愿。乌兰杰则以“开创-磨炼-回归-坚守-复兴”为线索,梳理了赵先生在学科建设中的学术轨迹,并用“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高度概括了凝铸其中的学术品质及突出贡献。

在学术影响方面,赵先生一直根植于乡土,中华乐教体系化建设的文化情愫,让他的目光直接指向了传统非遗文化、指向了草原、黄河和北方少数民族。其间,经他引领、点拨并产生重要学术影响而结下的数段学术情缘,都因学术探索而交、因守护传统而往。谢嘉幸回忆了两人1999—2011年间的三个约定,并从“情怀”“担当”与“具有雄厚哲学根柢的跨学科意识与创造精神”三个方面对先生做出高度评价;张天彤通过赵先生引导她走上北方民族学术研究道路的师生情缘,高度评价赵先生作为“音乐学家、人文学者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此外,蔡际洲、臧艺兵、王晓俊、杨玉成、袁玥均做了发言。

(二)学理溯源

马克思隐义思想一直是赵先生学理溯源中最为亮眼的底色。他从“领域”的体系出发,让哲学、美学、人类学、教育学思维在其中相互熔炼凝聚,并纷呈出迷人的生命芳香。

在哲学方面,赵先生自称马克思隐义学派,罗艺峰阐明了“赵学”的“德国渊源”,并梳理了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路径;韩锺恩则探讨了赵先生在人类学本体论、工艺学、美学等方面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在美学方面,赵先生以“立”为基的美学思想,充满东方的智慧。宋瑾从其概念引入,并对“立”字蕴涵给予了“对-立”“破-立”“意-立”三解;杨和平则阐述了“立美”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视野、中国方法与中国表达”的意义价值。

在人类学方面,赵先生的“人类学美学本体论”一直被认为是与李泽厚历史人类学本体论相提并论的美学丰碑。王杰对以数托邦、建立中介结构的人类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赞誉;段吉方则认为该思想是从“神学向人类学转向的世界里、探究人类学本体论对哲学与美学的第一阵涓滴”,体现出“具有超前的学术眼光和时代意蕴”。

在教育学方面,赵先生认为哲学、美学、人类学的系统转换直接指向教育,修海林认为赵先生教育哲学充分体现出“实践性”“超前性”“领引性”的文化精髓。此外,王少明、刘悦笛、王学佳均做了发言。

(三)学脉传承

赵先生的音乐形态学,根植中国音乐传统,从“数理”出发形成了融合律学、调式、和声学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学学科结构。

在和声学理论方面,赵先生以阴阳对称结构建立体系,张小夫认为此举打破了“中国五声性调式统主音环境下和声序近的壁垒”,对其和声动力架构以及“环中施彩”的色彩功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孙晓辉、刘彤文均就相关主题作了发言。

在民族调式理论方面,赵先生一直坚持面对传统音乐丰富的旋律宝库,从音乐语言的本质内涵中提炼出现实运用的意义。孟凡玉在赵先生同均三宫研究基础上充分展现了《黄河船夫曲》中“同均三宫”的现象;雒鹏翔则探讨了赵季平对五度相生调式体系音乐技法的实际运用及调式结构到音乐表情、风格呈现的逻辑过程。相关主题中宋克斌也作了发言。

在律学研究方面,作为赵先生的嫡系学脉,李玫所携师生团队发言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亮点。张涛以数理的规定性深刻揭示了赵先生关于传统音乐形态理论与方法论的卓越价值;何兴华则通过对赵先生“音律为里、形态为表”的音乐形态学学科体系定位,展现了赵先生在“历史动态中建立工艺学结构”的学科视野。相关主题中石林昆和李强也做了发言。

二、鸿论昭后世  垂范裕学昆

为期一天的学术会议在高效氛围中结束了。参会者无不被赵先生敏锐、精准、超前、严谨的学术洞察力、深刻的学术创新力、生动的学术人格深深吸引。正如李枚所言,赵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马拉松的终点等着我们,足足领先将近七十年。作为至今尚在的学术大家,横跨社会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在数十个学科中自由徜徉并均有建树,在当今中国唯有赵先生独誉。面对先生的鸿篇巨论,他留给我们什么?

回望七十多年的学术生涯,“马克思隐义学派”“人类学本体论”“工艺学哲学”“立美”“中介结构”“管子律数”“五度相生调式”“两仪原理”“量子跃迁”“燕山音差”“幽州音差”“属之下属”“旋律剖析12维度”“调域”“宫系”“三轴协变”等多个由赵先生原创性地提出并默默践行的学术理念,展现的不仅仅只是他广博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所形成的把握客体本质结构、理性直观的学术魅力,更是他“思维敏锐的触角伸向跨学科和跨世纪”的学术领域、学术范畴和学术问题,将指引21世纪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而这一切都源于赵先生在“邦境邦语”七十个寒冬里,“走出西方”难锥之境的学术命题。

面对西方先锋派“摧毁和谐”的三重失语,面对“摧毁调性、摧毁调式,摧毁旋律”①,解构主义对东西方传统在“和谐”处自然交汇的文化事实、不断异化的现实境遇,赵先生则用“形而上的内在眼睛”②看到了“数托邦”的邦境邦语。

基于“和谐”、回归“自然”的学科体系,不仅仅只是借助“数理”为西方功能和声、东方民间音乐辨明航向找到了赖以存在的本质依据,更是借助“数理”天地宇宙运行的共振法则,以“近相似”的拓扑对应方式,为音乐形态学与人类立美意志之间搭建了同构互创的桥梁,3分3倍、5分5倍等生律理论背后所隐匿的直觉经验,东西方早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通过数理的工艺学结构从自发走向了自觉与自为。赵先生倡导“自然”视域下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在“和谐数论”基础上为欧洲近代音乐文化所创立和声功能体系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不断丰富、充实与扩容,赵先生通过“音乐形态所表露的时代生产力内涵”,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全球价值观下、人类音乐艺术发展广阔前景”,并为后辈昭示了前进的方向,体现出超前的学术价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时代起,赵宋光就戏诩自己是“民族文化的守护神”③,这样的宏愿领引他一生的学术生涯,离不开立足于中华母语文化的基点之上的扎根办学,离不开从“乐教的现代复兴求民族神韵的长存”④来建构传统文化振兴的“生产力见地上的音乐教育观”⑤。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赵先生“立”字当头的实践哲学,发出时代的号角呼吁学界,在传统中汲取精华,在传统中发掘动力:如何通过旋律学学科的建立建设“集成后时代”;如何通过琴学重建带动“中华传统器乐表演艺术的全面振兴”;如何通过“和谐理论的深化开拓”⑥重建先锋派对自然性音乐观的解构与异化;如何通过“乡土音乐文化生态”进行新的国民“音乐教育体制的系统化建设”⑦;如何通过研究、创作、表演、教育“四大支柱活性连结”,推进中华乐派的共建……面对主动借鉴欧洲音乐文化以图自强的过去百年,于當下全球性音乐危机中、以何种姿态携手抑或独立走出中华民族自觉回归的道路中来,赵先生的夙愿,也许恰是留给我们的时代命题。

结 语

本次盛会的举办意味着“赵学”研究拉开了纵深推进的序幕。此次会议,一是展现了赵先生作为“学术品牌”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此举彰显了学院对品牌立校和人才建设的高瞻远虑;二是展开赵先生学术内涵、学术成就与学术人生等多维研讨,既有助于“赵学”精粹的挖掘和提炼,也有助于引领各兄弟院校将其研究引向深入;三是对学院的学统建构、文脉赓续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彰显出在推进中国音乐学科话语体系建构中所呈现的气魄与格局。

① 赵宋光《亟待会诊的三种失语症》,《音乐与表演》2006年第1期。

② 赵宋光《邦境邦语五十冬》,《黄钟》2006年第1期。

③ 赵宋光《赵宋光文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④ 同,第111页。

⑤⑦ 赵宋光《中国传统音乐振兴的生长点》,《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1期。

⑥ 同,第95页。

黎 敏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院副研究员

霍橡楠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赵先生人类学学术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赵先生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
学术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