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制与治理:新媒体管理研究分析

2022-05-30谭天武静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谭天?武静

摘要:新媒体发展迅猛,在网络传播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新媒体治理成为重要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媒体治理相关研究,发现政策、技术规范、内容治理和伦理建设是最为常见的议题,但也因此形成研究固有认知框架。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多维研究视野不断涌现,学者们在研究中也不断采用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研究。但仍存在理论研究滞后、研究层次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新媒体治理 研究议题 研究现状 研究不足

当今在互联网与新技术新媒体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新媒体赋能也令其对传统社会秩序格局的影响愈发明显,其建立的网络虚拟环境失序现象也愈发严重。如果不能有效规制与治理,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管理的加强,相关的研究也在增加,这些研究做得如何?需要我们做一个梳理和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议题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以新媒体管理(治理)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在知网上,笔者以“新媒体管理”检索到文章4776篇,其中2017—2020年数量最多,均在500篇以上。以“新媒体治理”检索到文章904篇,看似数量不太多,但新媒体治理研究与互联网治理研究是相关的,互联网治理研究的文章有4181篇,这部分研究对新媒体治理研究也有很大影响。以“新媒体法规”检索到文章1756篇;以“新媒体伦理”检索到文章400篇。

“新媒体治理”相对而言研究数量较少,属于“新兴领域”,研究谈论的更多是“互联网治理”“网络空间治理”。这三者研究相互关联,有共性也有不同,有不少研究直接将“新媒体治理”归入互联网研究的框架中。这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似乎大量论述都在探讨互联网治理或网络空间治理或新媒体治理,但同一概念下,探讨的内容完全不对接,或者是不同概念下,研究的内容出现重复与雷同。由此,何为“新媒体治理”,它与“互联网治理”“网络空间治理”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如何,以及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演进与逻辑关联,并没有全面或专业的论述去加以明晰。[1]因而,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造成新媒体治理研究分散,缺乏系统性。

新媒体治理的研究议题十分广泛,通过相关文献梳理,认为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四类议题:

(一)顶层设计的完善:新媒体行业政策

随着新媒体产业日趋成熟,网络新媒体如何能在自由空间中维护公序良俗,在开放探索中保持自主可控,在服务产业和社会生活中做好管理成为监管部门需要平衡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推进顶层设计的完善,夯实新媒体治理,也是学界一直在关注的议题。不过,目前解读政策的文章较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政策制定依据的研究较少。

(二)智能技术的规范:算法黑箱与算法治理

作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精髓,算法技术在新媒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赋能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同时,算法也带来了诸如平台偏向、算法偏见、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不容忽视的负效应。基于算法风险治理的必要与紧迫性,有学者认为应公开算法技术。算法黑箱代表的是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平等。公开算法使用的数据、分析逻辑等关键过程是打开黑箱、提升算法透明性的关键。[2]但也有学者认为算法公开透明就能解决算法治理问题是不现实的,毕竟算法作为一种技术与商业机密,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开透明。对于算法技术是否应该公开,学界对此仍存在不少的争议。如何规制算法技术,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三)网络空间内容治理:多元主体协同联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面对“互联网+”时代涌现的网络纠纷、网络犯罪等诸多风险与挑战,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3]在网络空间内容治理实践中,仅靠一方力量的治理效果是远远不够的,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当前,“共建共治共享”“多中心”“复合共治”“协同共治”等关键词已经成为网络治理领域重要的政策与学术话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共识。[4]

(四)公共空间的守护:传播伦理建设

伦理问题向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新媒体治理方面也是如此。在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中,法律和伦理作为两大体系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5]谭天指出互联网伦理是互联网治理的基础,互联网治理是互联网伦理的镜子,我们要通过伦理研究来推动互联网治理。只有把互联网伦理规范好了,互联网治理才有坚实的基础。[6]因此有必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加强网民伦理和道德约束。建设人们在虚拟空间中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创造出健康有序的现实空间和清朗的互联网空间。[7]

二、中国新媒体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的固有认知框架

新媒体治理愈发受到关注,不少研究对其进行探究。但根据大量的文献梳理,发现许多研究都止步于描述性与对策性的研究,形成了“完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多元主体协作—伦理建设”的既有研究认知框架。

首先,国家出台法律政策,完善法制建设体系,相关部门进行落实监管。我国法律规制相对比较完善,一部分是《宪法》《刑法》《侵权责任法》等对于新媒体活动中对被侵权人的救济,网络信息传播权利等都制定了一般性的规定。另一部分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管理办法》等一些专门性质的条例,制度化建设正在推进。但仍存在法律涉足范围较窄,内容滞后,法律强制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8]其次,算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做到促进技术进步与监管两手抓。算法技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旭(2022)提出完善新媒体平台内部算法合规风险评估及信息传达机制,改进算法合规计划的监督与完善机制,强化企业算法合规的外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算法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路径,成为算法治理新路径的可行性。[9]再次,多元主体协作已成为学界对于新媒体治理对策的共识。一方面,打造多元主体动态制衡的“治理金三角”,构建一种基于多元主体互信互赖关系的合作共治模式。另一方面,从“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变。整体性治理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模式的关键路径。[10]

(二)热点研究的新议题

当下有不少学者将研究视域转向新的热点议题。

1.研究内容的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治理研究渐趋成熟,学界将视野拓宽,开始关注到不同的新媒体,治理策略也有针对性,政务新媒体治理与县级融媒体治理成为新议题。

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将行政事务与新媒体平台对接的产物,是新时期网络治理的重要工具。[11]何满丹(2022)认为政务新媒体建设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沟通渠道不畅,缺乏高效的联动机制,忽视了用户的服务体验。[12]针对政务新媒体现存问题,学者们提出不少的解决措施,但大多都聚焦于微观实践层面,缺乏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作为基层新型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的治理及发展方向的探讨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纵观当前研究,更多探讨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嵌入社会治理结构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将其作为治理客体的研究较少。

2.研究话题前沿化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及迅速蔓延,也给学界提供了一个当下的公共信息传播和社会信息生态治理的新视角。对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疫情”议题,研究主要从“信息疫情”的概念、成因、传播、危害与治理五个方面展开。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主题“信息疫情”并含“治理”,其搜索结果为155篇,且发表年度主要集中在2020—2022年。治理研究主要从个体素养、媒体平台、政府治理以及技术赋能角度出发来提供治理策略。[13]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研究的议题与前沿热点对应,但提出的治理策略仍多局限于固有的认知框架。

另一个近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是“元宇宙”的风险治理。2021年被普遍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是在2021年开始增长。但目前关于元宇宙的研究论文数量规模少,优质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技术驱动下的元宇宙发展势必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当下的元宇宙的前瞻性研究正在察其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4]布局前沿视角,为治理话题讨论提供更多的可能,也是我们的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

(三)理论应用日趋多元化

对于新媒体治理,不仅需要多维的研究视野,也需要多元理论模式创新。[15]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也大为提高,学者在研究中不断采用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大大推动了新闻传播学研究。

白志华(2022)在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研究领域中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分析框架,提出在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网络舆情的失序是社会因素“燃烧物质”“助燃剂”“点火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媒体扩展了网络舆情触发的“可燃范围”、拓展了网络舆情激化的“助燃空间”、升高了网络舆情失序的“点燃温度”。传统“技术熔断”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媒体时代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监测“可燃物”、系统治理“助燃空间”、重塑秩序避免舆情“升温点火”。[16]

周建青(2021)在社会互动理论主导下指出网络空间内容生态治理需要依托丰富多样的“政策工具箱”,是一系列政策工具选择和使用的管理过程。而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基本逻辑体现为,“工具理性”是基本原则,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是核心,政策网络结构特征是关键变量。应通过创新政策工具运用促进网络空间内容治理由政府监管向生态治理转变,构建政策网络中行动者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共同致力于网络空间治理效能的提升。[17]

李敬(2021)从阿伦特的政治社会理论出发,研究以阿伦特对“社会”和“公共”的定界考察了网络空间中“公”与“私”的复杂缠绕,并尝试把对“社会”的限定从内容层面转向“隐喻”层面,从而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发现,新媒介所建构的技术交往空间与“公共性”相距甚远:“多元”不代表差异和复数,“自我表达”也不意味“人”的“自我彰显”。[18]

杰索普在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治理理论。杰索普认为,所谓元治理是为了防止治理失灵而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对自我管理的管理、对自我组织的组织,以实现科层制治理、网络化治理和市场化治理相互协调,是对治理过程本身的再治理。在具体实践环节,杰索普将元治理归纳为元交换、元组织、元团结与元异质四种模式,并强调了必要的反思性、多样性与反讽性三条原则。

三、中国新媒体管理研究不足与走向

新媒体研究是个复杂的命题,新媒体管理研究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对新媒体管理不无作用和贡献,但总体来看仍显滞后。

(一)理论研究滞后

纵观近年来相关研究,我国学界尚未形成完善的新媒体治理理论体系,在理论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白之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很少有对理论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作为新媒体现象的主要驱动力,它的层出不穷和快速演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媒体研究的理论给养不足,长期陷于对新技术现象被动追随和解释的处境。[19]新媒体治理相关研究大多只是描述性和對策性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并不是传统新闻传播学擅长的研究,加上新媒体管理十分复杂,因此新媒体管理和治理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相关研究需要时间沉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接下来重点关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焦点性问题,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同时借鉴国外治理经验,探索适合中国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治理模式,建立中国特色新媒体治理体系。[20]

(二)研究层次不高

随着新媒体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相对应的研究方法也变得丰富。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成为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且以定性研究为主。但很多还是借助传统的研究方法。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依赖。因新闻传播学其本身就是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科,与各学科广泛交叉,许多研究可以借鉴外学科研究方法,涉及到公共管理、情报科学、计算科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哲学等多学科。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注重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范式,拓宽研究边界,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去探索新媒体治理方面的新发展、新问题、新需求。[21]

(三)研究发展走向

整体而言,新媒体治理的研究虽然较多,但主要是描述性、解读性和对策性的应用研究,学术性比较强的文章不多,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于实践层面是比较薄弱的。虽有学者打破固有的学科藩篱,运用整合视角和创新思维去深入探究网络治理的多维向度,但对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不够,对新媒体规制创新的理论支持不够。由此可见,对于这个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的研究还需要时间积淀。

以上我们分析的只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不包括国家、省部级课题中提供给政策制定新媒体管理决策的研究报告,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做的调研报告,出于保密的要求这部分研究成果是不公开的。由于新媒体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个人和单一学科难以完成这一综合性研究,因此未来研究会更多趋向跨学科的团队攻关,同时也会积极借鉴和引入国外的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新媒体管理是遵循类似早期环境保护理念“先开发后治理”,法规制定和伦理建设相当滞后,应用研究、对策研究远远多于理论研究。因此,当前亟待加强新媒体法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研究,为新媒体管理与治理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进而推动我国新媒体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注 释:

[1] 李艳.网络空间治理的学术研究视角及评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07):85-92+104+5.

[2] 黄静茹,莫少群.算法监控的逻辑理路、伦理风险及治理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2(06):130-136.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2.06.014.

[3] 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26(002).DOI:10.28655/n.cnki.nrmrb.2016.005218.

[4] 冉连,张曦.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20(11):32-38.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496.

[5] 张咏华.传播伦理:互联网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机制[J].全球传媒学刊,2015,2(02):1-13.DOI:10.16602/j.gmj.20150001.

[6] 谭天,曾丽芸.伦理应该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基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S1):61-68+126.

[7] 刘思瑞.法律、技术、伦理:三管齐下治理互联网[J].管理观察,2019(06):41-42.

[8] 田月娇.新媒体的法律规制研究[J].纳税,2017(23):155-156.

[9] 张旭,田园.算法治理视阈下的企业合规:困境、逻辑与进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02):90-99.DOI:10.13885/j.issn.1000-2804.2022.02.008.

[10] 张雪静.新网络治理环境下政务新媒体研究现状及特点[J].视听,2020(12):174-175.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0.12.091.

[11] 张雪静.新网络治理环境下政务新媒体研究现状及特点[J].视听,2020(12):174-175.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0.12.091.

[12] 何满丹.政务新媒体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和路径探究[J].新闻世界,2022(01):32-35.DOI:10.19497/j.cnki.1005-5932.2022.01.010.

[13] 王敏.“信息疫情”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1.DOI:10.27150/d.cnki.ghdzc.2021.000069.

[14] 汪晓芸,许鑫.与时偕行:元宇宙的当下热点主题与未来关注领域[J/OL].图书馆论坛:1-10[2022-07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20608.1115.002.html

[15] 苏涛,彭兰.虚实混融、人机互动及平台社会趋势下的人与媒介——2021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22,44(01):44-60.DOI:10.13495/j.cnki.cjjc.2022.01.008.

[16] 白志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风险治理——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分析框架[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4):101-109.

[17] 周建青,张世政.网络空间内容治理中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逻辑[J].学术研究,2021(09):56-63.

[18] 李敬.新媒介能否让我们遭遇世界?——從阿伦特的政治社会理论出发[J].国际新闻界,2021,43(10):98-119.DOI:10.13495/j.cnki.cjjc.2021.10.005.

[19] 苏涛,彭兰.虚实混融、人机互动及平台社会趋势下的人与媒介——2021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22,44(01):44-60.DOI:10.13495/j.cnki.cjjc.2022.01.008.

[20] 杨婧,刘俊英.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综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6):12-14.

[21] 王颖,季为民.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趋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1):134-142.DOI:10.15983/j.cnki.sxss.2021.0402.

本文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我国新媒体理论创新整理与研究》研究成果

(谭天,广州华商学院特聘教授、未来媒体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武静,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高地应力判释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