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成长故事

2022-05-30刘宁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儿童

刘宁

“折磨人”的演讲课

我是一个打小就怕说话的人。当众说话时,我不仅脸红,还发抖。不仅腿抖,声音也抖,简直就是“灵魂在颤抖”。

先说晓庄师范的一门“基本功”——3分钟演讲,整整“折磨”了我5年。语文课一开始,老师二话不说,先抽题目。稍做准备,立刻就讲,这绝对是“要人命”的功课。每逢这时,我就格外羡慕那些即使来不及想好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同学。我自己实在望尘莫及,只能用笨办法——根据演讲题目清单准备素材。经常琢磨一个素材,用在这个题目怎么讲,用在那个题目怎么讲。渐渐地,心里有了谱,5年下来,竟然也练出了不脸红、不发抖、讲得不好也不怂的心理素质。

现在回头想想,是什么帮助了我这样“笨嘴拙舌”的学生呢?

首先是晓庄师范有一门针对性的课程,专治“怕说话”。老师在开学初公布100个演讲题目,范围固定,不敢讲的学生也可以先准备起来。当天一定是临时抽,对“现场表达力”有要求。一个学期2次,10个学期就是20次,再加上还有演讲考试,再腼腆的师范生也能“脱胎换骨”吧!

然后是老师们的鼓励,想起来就令人感到温暖。我清楚地记得,每当同学们3分钟演讲结束,语文老师必定要发表一番感言,有时比同学讲得还要多。讲什么呢?就是夸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好在哪里。我自己听老师点评的时候,心情是特别复杂的:很激动,因为很少有老师这么长篇大论地夸你;很惭愧,因为自己讲得显然没有老师夸得那样好;很难忘,这种被鼓励的感觉会延续到下一次演讲之前……即使在演讲考试的时候,你也总能在主考老师的微笑里、眼神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同样的鼓励和温暖。

再者,当然少不了同学们的互相激励。记得学校走廊里那一个个准备的身影,声情并茂,念念有词,各种声音汇聚成一个氛围场。无论是谁,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都会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忘却一切顾虑。特别难忘的是,小学课本里的《掌声》的情节也同样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有一次,老师让大家给电影配音,我极度紧张,断断续续,言不达意。就在我几乎放弃的时候,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歌声,看到了老师关切的眼神。我在莫大的鼓励下完成了一次蹩脚的配音,但那一次的感动仿佛电影胶片一般,永远在我心里放映。

语文课堂,充满挑战的地方

1997年,我走上百步坡,来到了拉小园,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我心里,语文课堂是充满挑战的。

刚工作的时候,我每天花很多时间琢磨语文课怎么上,但是效果很不稳定,有时候学生很感兴趣,一堂课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学生提不起劲,听着听着就走了神。这是为什么呢?我很苦恼,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后来有机会外出听课,我印象特别深的是3节课。《水乡歌》,一首短短的诗歌,上得如诗如画,不仅学生们久久沉浸其中,连我们这些听课老师也激动不已;《半截蜡烛》,真可以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下课之后,大家一路上都在讨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节奏把握,心里很是佩服;《二泉映月》,竟然能把无形的音乐和有形的文字完美融合,引导儿童用朗读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深切沉郁,回肠荡气……

在这些语文课堂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师。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精心设计儿童的言语实践活动,以满足儿童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笨拙的设计师,往往只注意展现教师自身的才能,却不能提高儿童的能力;聪明的设计师,既可以让儿童在语文的天地中翱翔,又能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前辈们的语文课堂无疑打开了我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我的课堂审美,也让我发现了自己与前辈们的巨大差距,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最难忘的一节课,我足足试上了13回。

那一年,我参加三城区会课。教研员老师指导我备《鸟语》一课。教学设计被几轮推翻以后,选择了文中的“我”对布谷鸟叫声的象作为关键教学内容。

我由一开始的困惑转为惊奇。困惑在于短短几句想象的语言,怎么能够支撑全文的教学?惊奇在于,细细解读之后,这语言之中确实奥妙无穷,能够瞻前顾后,勾连全文。更让我惊奇的是,带着这样的设计进入课堂以后,学生们的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从学习文本语言“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到个性鲜明的精彩表达“你吃什么?甲虫蜘蛛。你喝什么?清甜甘露"“你爱干啥?读书读书。你累不累?生龙活虎”“看见什么?满眼绿树。害怕什么?就怕老虎”……学生们在和文中的“我”的对话中产生强烈共鸣,迫不及待地展示了自己言语创造的成果。我也在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重新认识了语文课堂的神奇魅力。

像这样伴随着困惑和惊奇的教学经历,一次又一次引领我向着语文教学的纵深处前行。而拉小这个大家庭,给了我最最坚实的力量——

记得师傅们字斟句酌地陪我研读文本、解读教材,度过一个又一个深夜;记得校长、教研员老师帮我磨课,前后十多次试上,磨炼我应对课堂生成的反应;记得同事们在我赛课时忙前忙后,制作学具,模拟试讲,不厌其烦;记得教研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好点子,把自己所想到的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两节课的失败感悟都会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大家都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索,进行自我纠正和提升。这些年来,从40分钟课堂教学出发,我与同伴们携手进行了各种新尝试:“不同文体的同课异构”“不同主题的单元教学”“不同课型的积极探索”“项目学习的积极引入”……上课、反思、优化设计、再上课,我们都成了一个个沉浸在课堂实验里的“快乐科研人”——课上好了,很开心;课上不好,冷静反思,专心致志,内心充满了欢愉!

最好的鞭策往往来自真诚的批评。“眼睛里看不见学生,只记得自己的教案……”这是工作之初师傅的批评。“课堂中学生现场生成的内容,往往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是你抓不住!”这是公开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每个人要干什么都不清楚……”这是试验组研究中同伴们中肯的批评。“总觉得缺少一点语文味儿,你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还缺乏思考……”这是教育界长辈似轻实重的敲打。“语文课不要追求热热鬧闹,安安静静地做好语文该做的事,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教研员老师语重意深的叮嘱。

每一次的批评、指导,都促进我的思考。用行动改进的过程,让我在语文课堂中一步一步成长。也许正是语文课堂的未知与坎坷,让我探索其中,乐在其间。

在百步坡,爱上教育生活

拉小有棵五子树,透过教室的窗户向外望,阳光洒在树叶上,特别美!我喜欢待在这样的教室里,在五子树下,和学生们一起生活。学生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活力,他们对母语的热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成为我要把课上好的原动力。

学校倡导“慧学、慧玩、慧生活”的育人理念,坚持开展深入的教育研究,从儿童的“自主学习”到“智慧教育”的研究,从“学程周”到“融通学程”的实践,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校对我的语文教学研究有三个影响特别深的方面。

一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初步探索。工作不久,我参加了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先进的网络技术让初出校门的我大开眼界,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先后执教《漫步古诗园》《海底世界》《神奇的九寨沟》等研究课,初步探索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正因为参与了网络教学研究,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关注和学习。

二是语文学科“读·写”一体化的持续研究。我先后参与了国家课题“作文个性化与语文课程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研究,主持“优化中年级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小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等市级课题,探索以学生语文能力进阶为核心的“读·写”体系。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善长口头表达,所以,我很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研究帮助到有同样困惑的学生。

三是“融通言语经验,提升儿童表达力”的深入探索。以省级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中指向‘现场表达力的学程设计研究”为抓手,我带领语文学科组构建以“国家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以“综合性言语实践平台:学程周”“专项言语实践平台:百步坡上好声音”“阅读交流平台:五子树下阅读俱乐部”为支撑的“语文学习生态圈”,促进学生言语经验的生长,发展小学生的“倾听力”“道德力”“阅读力”“思辨力”和“应对力”,整体推进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浓浓的研究氛围里,我也尝试着在班级里、年级里做些“小研究”。

我在班级里开设“时事微课程”,努力提升学生的“现场表达力”。也尝试以项目化学习设计培育儿童的写作习惯,期待促进儿童“提出真问题、建立真联系、勇于真反思、表达真观点”,并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探索。

我和伙伴们一起创立“五子树下阅读俱乐部”,对儿童的阅读生活进行跟踪研究,陪伴学生静心阅读丰子恺、老舍、汪曾祺等名家作品,在典雅的母语文化中徜徉。

与研究相伴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要从“立言”走向“立人”,“让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思想的表达,即使始于稚嫩,也必然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下的世界里,语文素养无法速成,语文课堂最不功利。学生们只有一本一本读,一篇一篇写,日积月累,方能水滴石穿,水到渠成!这让我们语文老师可以保留一颗纯粹的心和一派悠然的态度。

唯愿在百步坡上的校园里,穿越时光,慢慢教语文,讓语文之美缓缓地流淌在学生们的心田!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儿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