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生文学性阅读的教学设计

2022-05-30黄雅芸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头红头陈老师

一、审视学段要求,明确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段:

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

第三学段: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归纳来看,不同学段的文学阅读目标都属于感受性目标,十分强调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与体会。

二、正视教学困境,找准切入角度

教材里选入的文学性课文,往往情感真挚、感受细腻独特,文笔也很优美。但是,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很多对课文产生了“遥远感”“疏离感”“淡漠感”,很难深入学习。

如何化解感受性目标难以达成的困境?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发展。语文教学只有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才能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才能引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才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由此看来,文学性阅读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形象”。

三、注重朗读设计,强化形象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对话法、研究法等。笔者以为,比起分析、讲解、讨论,朗读法可能是更适合文学类阅读的教学法。因为,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认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正因为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要强于抽象思维,综合意蕴要大于局部之和,即“感受”“体验”要重于“理解”“认识”,所以,在与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唇齿相依的朗读中,学生更容易沉浸文学,驰骋想象,充分享受文学之美。翻看统编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几乎所有的文学类课文也都有对朗读的明确要求。

“我在课堂上明明带着学生反复朗读了,但效果仍然不好,学生还是体会不出、感受不深啊!”不少教师都有类似的苦恼。很多课堂,学生读是读了,但大多只是“读过去”了,没有真正“读进去”。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方能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1.“声临其境”之“形象品鉴”。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课后第一题就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位教师在上课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玩游戏“声临其境”。教师出示两句话,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境中人物说同样一句话时的不同心情,并通过朗读时的不同语气来表现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初步体会“情境”“心情”“语气”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好的朗读应该“声临其境”“以声传情”。这一导入环节构思巧妙,为接下来的朗读教学做了铺垫。

“小小的蟋蟀来到大大的牛嘴里面,这里还有坚硬的牙齿呢。”教师以描述性语言营造情境,助推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感并顺利“入境”。接着,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自己读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声临其境”。教师在课前游戏时提出的这四个字,成了贯穿全课的统一要求及朗读提示。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进行了跟进式的朗读指导:

教师指名朗读,再请学生评价。

生1:我觉得红头的语气读得特别好,让我感觉它正处在一种危险的情境中。

生2:我听到红头喊“救命啊”就仿佛真的看到一只害怕得在喊救命的蟋蟀。

可以看出,学生能较好地把握红头说话时的感情基调,却忽略了青头的形象与相应的语气。此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初步感知基础上,建立起更为鲜活、具体的形象感,产生真切、细腻的情感体验。

师:红头喊了几次“救命啊”?

生:四次。

师:不光是四次“救命啊”,后面还紧跟着四个——

生:感叹号。(生练习朗读)

师:既然注意到了感叹号,你一定也会注意到省略号,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

生:我觉得红头现在很紧张,很害怕,说起话来,不会那么流畅。

师:身在牛嘴,危及生命,说话还能像平常一样连贯、流畅吗?这里的省略号就表示说话时语气断断续续。(生练习朗读) 红头就是这样的慌张、害怕。那青头慌不慌?

生:我觉得青头也很着急,文中说它“急忙问”。

师:你关注到了提示语,再读读这句。(生练习朗读) 同样都很着急,那青头也像红头一样慌得什么办法都没有了吗?

生:不是,青头有办法的,它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

师:青头有知识,知识可以帮助朋友脱离危险。谁再读读青头的话?(师指名生读) 注意提示语,青头是怎么说出这句话的?

生:大声喊。

师:音量要提高。

生:一骨碌爬起来。

师:一骨碌爬起来就喊,动作快不快?时间不等人啊,那说话的语速也应该很快。谁再来讀?(师指名生读)

此段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词语、标点,步步为营、入文品鉴,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辨析、区分语气。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身处险境的红头害怕、紧张、慌乱的情绪;青头则与红头不同,它有知识,有对策,所以说话时的语气应当是急切却冷静的。

2.“如见其人”之“心情体会”。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后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题包含两项学习要求。笔者认为,这里的“有感情朗读”既是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手段,是为体会“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系列问题服务的。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走入人物内心,体会贝多芬先后两次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

在四年级到六年级的相关单元语文要素中,无论是人物的心情、形象、品质,教材都将目标定位为“体会”。“体会”指的是体验、领会,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体会性目标”,区分“体会性目标”与“认知性目标”,从而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笔者围绕课文的第3~5自然段,设计了三次朗读:

(1)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兄妹二人的对话。提示:好的朗读要让我们“如见其人”。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此时的心情:只听了这么一小段对话,贝多芬就忍不住推开门走了进去。贝多芬心里可能会想什么?(生:这么穷苦的家庭,这个懂事的姑娘,我应该帮帮她。)是啊,他心头一热,推门而入。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学生读完之后,教师范读。再以评促读,顺势点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们眼前不仅要看到姑娘,还要看到贝多芬。再次引導学生体会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无比惋惜、同情)

(3)读第5自然段贝多芬对皮鞋匠说的话,适时补充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引导学生体会,在贝多芬心中,艺术是用来给穷困的人带去欢乐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三次朗读的教学设计,旨在创设朗读情境,努力还原文本营构的故事场景、人物心境,让学生“如见其人”“如化其人”,在听对话、看兄妹、表愿望的过程中,经历贝多芬的经历,感受贝多芬的感受,将自身的生命体验代入文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与人物心情共鸣,自然体会到贝多芬主动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把学生带入贝多芬的经历、感受中去,尽可能真切地体会其心情来达成“体会性目标”,绝不仅仅满足于知晓贝多芬为何为盲姑娘弹琴。

关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原”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除了可以还原情境,还可以还原人物的言外之意,还原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等等。

3.“师生共读”之“先后策略”。师生共同朗读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少语文教师朗读功力深厚,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果。我们江苏省苏州市的陈飞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就有和学生配合朗读整首词的设计,只不过他的设计中巧用了“学生先读,老师再范读”的教学策略,效果非常好。“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课堂上第一遍由陈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第二遍换过来,学生读前半句,陈老师读后半句,特别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分辨陈老师读的和他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两相对照,学生很快发现陈老师在最后几个字的朗读快慢处理上很有讲究。陈老师并未就此止步,他没有让学生机械模仿自己的诵读语速,而是进一步点拨学生:想象有快慢,诗句中直白的内容(即所谓“浅语”)可以读得快一点,而有想象空间的内容(即所谓“淡语”)则应当慢一点。“浅语可快,淡语要缓”,学生和听课老师此时都豁然开朗。

朗读教学绝不应当停留在技巧层面。好的朗读教学设计会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课文内容的深层肌理,学习到根据文本意蕴和内涵来决定节奏快慢的朗读策略。像陈老师这样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朗读方法背后的“道理”,说明教师有深刻的教学智慧,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有关朗读的专业知识。这段教学还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其实,感性与理性并不是矛盾的,优秀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在“对内容与情感的感性体验”与“对表达形式的理性思考”之间走一个来回。

总之,小学生文学类阅读教学设计,应重视对朗读指导的设计。要在“建立形象”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情境、具体人物,“声临其境”“如见其人”。当然,也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用智慧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明白“读之有理”,不仅能体会到“应该怎样朗读”,而且还能对“为什么要这样朗读”有所感悟。※

(黄雅芸,江苏省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培员)

猜你喜欢

青头红头陈老师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愣头青和青头愣
小陈老师来上课
四川省成都市青头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美丽”附小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红头船:海上的吉运
世界稀有青头潜鸭在武汉繁衍
海边“水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