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风筝之功能说

2022-05-30王永训张岳安丽哲

中华手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放风筝潍坊骨架

王永训 张岳 安丽哲

潍坊风筝的种类

潍坊是著名的“鸢都”与世界风筝之都,风筝已经成为潍坊的一张名片。

过去的潍坊风筝,有“十个风筝九个蝶,九个蝴蝶九个新”的说法,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

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其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品种繁多,造型模仿的动物、人物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均有着吉祥的寓意。

潍坊立体风筝是一种中国传统风筝,也叫筒子类风筝、桶形风筝,骨架通常为折叠结构,外面覆上蒙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一个或多个形似圆柱体或长方体的立体结构。

大型的立体风筝与花灯扎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永训是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统文化交流。绘画、写字、扎骨架、裱糊、装配,样样精通。他自幼对风筝、花灯很感兴趣,从1992年开始便扎制风筝并开设小店。

1996年冬天,王永训将风筝店搬到了杨家埠。每年元宵节寒亭都会举办灯展,一些参展单位就找到王永训,让他做有创意的花灯。

“风筝的工艺和花灯的工艺很像,我把两者结合,尝试着做了一盏蝴蝶造型的花灯,当年就获了奖。”他说。

在做好风筝的同时,王永训不忘传承,多次走进校园、社区教授风筝的扎制技艺。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将潍坊风筝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潍坊风筝的社会功能

在历史上,潍坊风筝兼具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民俗信仰、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功能。

首先,潍坊风筝是一种民间普遍的娱乐活动,据《潍县志》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风筝(纸鸢)与荡秋千一样,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娱乐活动,当然成年人也可以参与其中,清乾隆年间“七载春风在潍县”的郑板桥,有诗句云,“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即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放风筝具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明清时期,人们认为放风筝活动具有锻炼身体、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

再次,放风筝具有民俗信仰的内涵,据学者研究,风筝确实常被认为关系着人生祸福,人们常常希望通过放风筝以祈福禳灾。有人认为,潍坊人传统上将清明节放风箏称为“放郁”,此目的是为了祈求“吉利”。

最后,潍坊风筝具有社交功能。放风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常常是群体活动,其中必然存在着社会互动,即便仅仅是风筝竞放,空中争雄,也是一种社会互动形式。而且,对此种社会交往性质表现最为明显的,大概是放风筝活动对于青年男女之间社会互动与交往的意义。在明清时期,潍坊人在寒食、清明时节进行的放风筝活动是当时人们所认可的、为数不多的、合乎习俗的个人展示与社交活动,此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尤为重要。潍坊杨家埠流传有一个关于放风筝的歌谣,描述的是年轻女子放风筝的活动。通过描述10位女子所放风筝的不同的爱情题材,实际上表达了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期待。这说明,至少在清末,潍坊的放风筝活动对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寄托、接触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风格主题与制作技艺

潍坊风筝在2006年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的成员,归属的类别是“传统技艺”,进入名录的全称是“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也就是说,“制作技艺”是在保护潍坊风筝过程中所要保护和传承的核心内容。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可以包括主题、用材(料)和制作工序、技术等几个部分。一般而言,人们在谈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时,常常指的是“绑扎、贴糊(或裱糊)、涂绘(或彩绘)、放飞”等几个方面,或者可细分为“选材、绑扎、裱糊、涂绘、组装、放飞”等,甚至更可以细分为“定样、选料、下料、造型、绑扎、贴糊、绘画、组装、拴脚线、检测试飞”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谈论潍坊风筝的制作工序和技术,虽然在制作技艺中“制作工序和技术”是核心,但如果不结合主题、用材来讨论,不免有失偏颇,因为主题、用材和制作工序、技术三者在潍坊风筝制作的实践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从用材上看,潍坊风筝所使用的材料包括骨架材料、表面(蒙面)材料、颜色材料、丝线材料等。就骨架材料而言,潍坊风筝最早使用的材料据说是“高粱秆(秫秸秆)”和“苇子秆”,后来竹子成为了传统上最为常见也被赋予了具有某种程度的“正宗”或“合法性”的骨架材料。今天,潍坊风筝的骨架材料除了竹子之外,还有玻璃纤维杆、树脂杆、碳素杆等。这些骨架材料质地轻、弹性好而不变形、支撑组合方便、有利于长途携带,但不容易造型,而竹子容易做造型。因此,一般地,竹子被主要用来制作传统的、造型复杂的风筝,而玻璃纤维杆、树脂杆、碳素杆等被用来制作现代风筝。

从制作工序和技术上看,简言之,潍坊风筝制作需要“绑扎、贴糊、绘画和放飛”4个主要工序和相应技术,也被称之为风筝“四艺”。绑扎是风筝制作的基础工艺,一般绑扎的方法有压头法和扣头法两种。贴糊(裱糊)即是风筝的蒙面工作;绘画是决定风筝是否美观的关键步骤,潍坊风筝传统上多采用半印半画的方法,先印图案线稿,或者连大的色块也印制好,然后再手工绘制;潍坊风筝常将中国画的技法运用于风筝上。放飞是大多数风筝的最终目的,虽然现在有“不飞”的风筝,如展览展示类风筝、观赏类风筝,但放飞还是大多数风筝的最终目的。今天,潍坊风筝或者是纯手工制作,或者半手工制作,或者纯机器生产,但其制作工序仍然不脱离风筝“四艺”,特别是对于纯手工制作的、以放飞为最终目标的风筝而言,尤其如此。

总而言之,从主题、用材和制作工序、技术3个方面看,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自古至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稳中有变”的过程。这种变迁应该如何评判,其对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潍坊风筝的保护与传承又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去应对或面对,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放风筝潍坊骨架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骨架密度对炭/炭多孔骨架压力浸渗铜的影响
“筝”艳潍坊四月天
放风筝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放风筝
内支撑骨架封抽技术在突出煤层瓦斯抽采中的应用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铁骨架配合物凝胶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