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 儿童道德叙事的基本方法

2022-05-30王云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野兔角色扮演乌龟

王云

儿童故事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产物,必然涉及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精神指向,故事中的人物(包括拟人化的角色)按照现实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扮演自己的角色。给儿童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儿童学会做人做事的过程。道德叙事指有关道德的叙事,即叙述者通过一定的媒介、方式或途径,进行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儿童德性成长的活动过程。麦金太尔认为:“人在他的虚构中,在他的行为和实践中本质上是一个说故事的动物……正是通过听到许多重要的故事……儿童才领会或没有领会到一个孩子是什么,一个父亲或母亲是什么……因此,除了作为最初的戏剧资源的这些故事,我们无法理解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任何社会。根据这个传统,说故事在教育我们成为有德性的人的过程中,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1]之所以说故事能起到如此的关键作用,是因为故事可以“传递道德信息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以激发道德情感,一些故事能够帮助我们体验他人曾承受的巨大不幸,或者体验他人取得胜利的喜悦,而这些体验是我们在日常环境中难以经历的”。[2]

角色扮演是指个体身临其境地扮演一个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社会角色的行动过程。角色扮演源自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所首倡的角色理论,是指个体身临其境地扮演一个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社会角色的行动过程。通过类似真实生活的戏剧情境,个体可以真正地体认生活,理解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的内在动机,并学习如何解决各种问题。

儿童道德叙事的角色扮演是指教师在道德叙事教学中根据故事情节创设一个情境,让儿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再现或延展故事情节,尝试故事角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体验故事角色的道德情感。在儿童道德叙事中使用角色扮演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儿童以角色扮演的方法演绎道德故事,体认故事所展现的道德情景与角色,进而促进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发展。很多幼儿园尝试在道德叙事中运用角色扮演,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故事《龟兔赛跑》的角色扮演活动为例,对角色扮演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角色扮演的前奏

(一)选编故事剧情

道德叙事是成人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桥梁,能够避免苦口婆心地重复道理却收效甚微的尴尬。通过道德故事剧情所描绘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情绪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结果,儿童能够体验故事所传递的道德情感,理解道德含义,习得道德行为。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道德发展阶段特点,选编适合角色扮演的故事剧情。儿童在每个道德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特點,当然也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道德困境或行为问题。因此,要想让儿童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并有所收获,教师就要依据儿童的道德发展特点和欲探讨的实际问题,选择与儿童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道德故事,并根据道德故事文本选编角色扮演的剧情。

在选编故事剧情的时候,需考虑故事剧情的核心,即冲突事件,包含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原因以及感受等结构要素。结构要素越清晰的道德故事,越适合儿童进行角色扮演。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和刚进行道德故事角色扮演的儿童,故事剧情的选编越是要考虑结构要素的条理清晰度。

为了培养中班幼儿勤奋惜时的德性品质,教师可选择《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下面选用的是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伊索寓言》中的《龟兔赛跑》。

有一天,野兔嘲笑乌龟的步伐太慢了。“等一下,”乌龟说,“我要和你比赛,我打赌我能赢。”“噢,好啊,”野兔答道,它被这个主意逗乐了,“我们来比比看吧。”于是,野兔立即同意由狐狸为它们制定比赛路线,并担任裁判。时间一到,乌龟和野兔一起出发,然而,野兔很快远远跑在了前面,野兔想自己完全可以休息一下,于是躺下很快睡着了。与此同时,乌龟一直慢慢地爬着,首先到达了终点。终于,野兔从睡梦中惊醒,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但却发现乌龟已经赢了比赛。[3]

《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属于比较简单的线性结构,儿童易于掌握。中班的儿童在听完故事讲述后,能够分析整理出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原因以及感受。

(二)选择演出方式

儿童故事具有情节连贯、情境完整的特点,因此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故事剧情和教育目的,教师可以截取故事片段或顺延故事结尾等让儿童进行即兴扮演,也可以就完整的故事让儿童进行预演式的角色扮演。

即兴式扮演的故事剧本可以直接选用故事文本,不需要教师多加编撰。教师在叙述故事之后,不需要安排扮演角色的儿童进行事先排练,而是随即征求或指定儿童扮演。比如:《龟兔赛跑》的即兴式扮演可以直接选用故事文本,在故事叙述完之后,教师请一两位儿童复述故事,在确定儿童已经了解故事情境后,随即询问:“谁愿意扮演野兔?谁愿意扮演乌龟?……”

预演式扮演故事剧本可以直接选用故事文本,也可以根据演出需要进行适当改编。教师在叙述剧情之后,征求扮演者,但并不立即上台演出,而是由儿童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再另外安排时间做正式演出。根据演出时对白的多少,预演式演出的剧本包含两种形式:即对白式故事剧本和对白很少的故事剧本。对白式故事剧本可以直接按剧本扮演,比较适合初次接触角色扮演的儿童。对白很少的故事剧本,甚至没有对白的故事剧本,需要扮演角色的儿童共同商讨演出,教师适当指导。预演式的故事角色扮演需要明确的要件有:冲突事件、人物角色、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情境中的地点。据此还要进一步明确演出的主题是什么、观众群体是谁、在什么情境下演出、令人感动的中心点在哪里、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二、暖身起步阶段:角色扮演的实施准备

(一)叙述道德故事

在道德故事的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先给儿童讲述道德故事。讲述故事之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并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如对于故事《龟兔赛跑》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中班儿童要能“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的表述设定相关的活动目标:知道故事角色的长处;敢于尝试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明了坚持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师才能有策略地叙述故事情境。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讲述《龟兔赛跑》故事,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儿童梳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原因以及感受等结构要素。故事叙述完毕后,教师要请一两个儿童对故事进行复述,以确定他们已经了解故事内容。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激发起儿童扮演的兴趣,如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比赛吗?赢了比赛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输了比赛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比赛一定会赢吗?”

(二)选派角色的扮演儿童

选派角色首先应该面向全体儿童,教师可以向全体儿童提问关于故事中角色的行为举止特征、情绪变化时的表情等问题:“你们认为野兔/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征?平时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宣布比赛时,野兔/乌龟的情绪怎么样?输了比赛后野兔/乌龟的情绪怎么样?当时的说话语气如何?”教师接着再发问:“有谁愿意扮演故事中的野兔、乌龟、狐狸?还有谁愿意扮演你认为故事中没有提到,但你觉得可以存在的角色,比如观看比赛的观众或者其他人物?”根据儿童的回答和制定的选派原则,选派对角色能感同身受的儿童扮演相应的角色。

为了让儿童能够认定自己即将扮演的角色,教师可以询问他关于角色的问题。比如:“你是谁?你在干什么呀?”儿童需要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语气、声音、动作来回答。小兔子可以举起两只剪刀手,蹦蹦跳跳地回答:“我是一只兔子。我要和乌龟赛跑。”乌龟则可以慢吞吞地回答:“我是一只乌龟。我要和野兔赛跑。”如果回答的内容未能符合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则需要指导他进行再练习,直到他认定并能投入角色为止。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参与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比较胆怯和腼腆的儿童扮演群众演员,但要避免儿童在班级内角色固化。如果儿童有机会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那么他会有强烈动机去搜集各种角色的相关资料,从而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并获得不同层面的道德成长。角色多样化的扮演经历也能增进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为了让儿童能够对故事中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儿童多观察、留意生活中各种职业人物的表情特征、外貌形象、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并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模仿验收。

(三)布置角色扮演的场景

为了帮助儿童尽快地进入故事情境,认定自己的角色,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种角色的姓名牌,贴在或挂在扮演者的身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适当的背景音乐将有助于儿童尽快地进入故事情境。

教师还要根据故事情境对场景做简单的布置或规划,并提示性询问儿童故事场景中的要件,比如:就《龟兔赛跑》的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询问儿童“故事是在哪里发生的?”“终点在哪里?”以此帮助儿童更清楚地感受整个演出的情境。

三、行动实施阶段:角色扮演的实际演出

处于行动实施阶段的儿童故事角色实际扮演,是扮演者和观众的高峰体验阶段,他们的情绪强度处于最高的状态。这比前期的暖身阶段和后期的整合阶段的情绪强度都要高。因此,儿童故事角色扮演的实际演出能否感人、能否吸引人,是关系到故事蕴含的道德意蕴是否得到彰显的关键环节。

(一)鼓励“小演员”

儿童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紧张、害羞而出现揪衣角、不敢上台、忘词,甚至尿裤子等现象。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一个扮演儿童的情绪,认同其情绪的同时,眼神示意、摸头鼓励、拍背加油、拥抱缓解等方法均可表达对扮演儿童的支持。遇到特别害羞的儿童,教师也可以陪同他一起完成所扮演角色的行为。

(二)明确观演礼仪并组织讨论

在开始故事角色扮演之前,教师需要和观众儿童达成尊重演员、文明观看、注意观察角色扮演者的表演等观看规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观众儿童需要注意观看的几个方面,方便演出结束后有针对性地讨论,比如:“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由你来扮演野兔、乌龟或者狐狸,你希望有怎么样的结局?”

(三)记录扮演儿童的关键表现

儿童在角色扮演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记录扮演儿童的舞台表现和观众的反映,尤其要记录儿童情绪情感的投入、体现与表达,如:“(扮演者)演乌龟四脚爬的时候,慢,却不停歇”,“(观众)看到野兔睡觉的时候,或窃喜、或着急”。记录关键性的舞台表现和情绪反应,能方便后续问题讨论过程中儿童对角色情感的回忆与体会。因为儿童道德故事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教育性的表演,不同于一般的文艺演出,其教育性更加注重道德情感因素的唤醒与表达,而对表演技术则不太重视。因此,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和观众儿童也要允许和鼓励参与扮演的儿童自由发挥与充分表达,而不应该多加干涉。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和儿童一起简要快速地收拾场景,紧接着进入后续阶段。

四、经验整合阶段:角色扮演后的省思討论

(一)经验分享与省思讨论

经验分享与讨论是儿童故事角色扮演发挥教育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想避免儿童故事角色扮演产生“走过场”或“图热闹”的尴尬局面,就需要在儿童饱含情感的扮演与观看之后,紧接着进行经验分享和讨论。既然演出时表演技巧不在强调范围内,因此经验分享与讨论阶段也不应特别强调这部分的经验分享,而要多关注儿童对故事中道德情感的体悟。

在经验分享与省思讨论的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可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帮助扮演者和观众儿童梳理故事中所蕴含的伦理精神,从而达到该角色扮演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基于道德故事角色扮演的行为、说法、处理方式,分别对扮演者和观众儿童就他们的所观、所感、所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喜好、评价、总结、延伸几个方面向观众儿童发问,比如:你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对乌龟不停地拼命奔跑,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次赛跑结束后,如果剧情继续往下发展,结果可能会怎样?

对故事角色的扮演儿童,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故事角色与儿童自身角色之间的比较、角色扮演的体会以及收获等进行发问。比如:扮演野兔/乌龟/狐狸之前,你是怎么练习的?扮演之后,你觉得这个故事里的野兔/乌龟/狐狸和你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如果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不必全问,可以根据当时的故事内容及其扮演情况,有选择性地提问2~3个。

由于儿童故事在时间或空间层面跟儿童的现实生活均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讨论阶段,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将故事中蕴含的伦理主题融入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帮助儿童体认故事中蕴含的伦理规则。教师也可以提出实际生活中的两难问题供儿童讨论。比如:对乌龟不叫醒野兔的做法你有什么意见?乌龟看到野兔睡觉,要不要叫醒它呢?想赢得比赛,最后又因为他人的失误而非自己的实力才赢,乌龟的内心是否也会有两难困境?两难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的伦理意蕴。教师和儿童之间还可以就坚持不懈、惜时用工、不骄不躁的勤奋精神感知及践行能力方面进行再次分享与讨论活动,在思想不断的碰撞下,儿童会对故事中的伦理意蕴有更加深刻的体悟。

(二)再扮演和再分享讨论

为了让儿童对故事中蕴含的伦理规则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针对故事情境或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再次角色扮演。为了增进故事与儿童日常生活的适切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讨论意见适当改编故事情境,组织儿童进行再扮演。比如:假如兔子没有睡觉或选择的比赛线路为水路(陆路和水路都有)。再次扮演时,可以让其他观众儿童进行角色替代,也可以让角色扮演者之间交换角色。

再次扮演结束后,教师和儿童之间还可以再次就坚持不懈、惜时用工、不骄不躁的勤奋精神感知及践行能力方面进行分享与讨论,从而对故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儿童故事的学习,以及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将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 龚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72-273.

[2] 向彦.道德教育故事法的若干问题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63-66.

[3] 伊索.伊索寓言[M].杨海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67.

猜你喜欢

野兔角色扮演乌龟
野兔“教练”
角色扮演游戏
疯狂野兔,看招
小野兔的大耳朵
两只小野兔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乌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和乌龟赛跑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