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脉络、热点与展望

2022-05-30贺元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发文学科核心

贺元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谱系中的具体类别之一,指的是学生在成功应对语文学科学习时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素养成分的综合素养体系。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发布,2016年被认为是核心素养元年,2017年以及2022年分别发布了高中段与义务段的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学科教学已经全面步入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期。随之,语文核心素养相关话题掀起了一片研究热潮,为提升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究从2016年开始及之后五年时间,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脉络、热点与研究趋势问题,同时结合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检索条件限制为“篇名=语文核心素养”或“篇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间跨度确定为2016-2021年底,进行精确检索,为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剔除会议通知、人物专访、征稿通知以及关联性不高的文献,最后获得样本文献491篇。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学中的科学图谱分析方法,以陳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 Space计量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展开。其中,Cite Space是通过对特定领域的科学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形成对学科发展机制和发展前沿的探索[1]。

在运用Cite Space5.8.R2进行数据分析时,选择时间跨度(Time Span)为2016-2021年,时间切片(Slice Length)设定为1年,以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进行知识图谱修建,保留最强的路径链接,最后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关键词中心性、关键词突现、聚类视图分析以及时间分布图谱分析。为了进一步锁定研究范围,增加对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的分析,再选择关联性高的权威文献进行精读,深入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脉络与基本情况

(一)年发文量分析

文献的年发文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过程能够反应该领域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对491篇样本文献的转化处理,得到如图1所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年发文量趋势图。结合年发文量的趋势图和相关研究文献,语文核心研究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两阶段。

1.第一阶段:萌芽与发展阶段(2016-2019年)

2016年到2019年是我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萌芽与发展时期,学者们对语文学科素养的关注度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年度发文数量从2016年的22篇稳步增加至2019年的129篇,平均每年保持35篇的增量,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一方面,从增长趋势看来,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一经公布便引发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聚焦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如思维能力、口语交际、写作与表达)问题的思考,以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质、培育路径的探究。比如郑新丽(2017年)提出语文学科素养就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语文思维品质和语文能力,它具有独特性和统领性、阶段性与持续性、共同性和终身性等特点[2],贡如云等(2017年)则指出核心素养直面未来教育,其聚焦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3]。另一方面,从增长率(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发文数量)逐年降低来看,可能原因在于学者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未能很好地同步,理论指导并未很好地落实到一线教学,在研究的起步阶段,出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理解偏差、教学过度追求人文价值、滥用多媒体辅助等问题[4],这也给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提出了现实的思考题。

2.第二阶段:探索与反思阶段(2019-2021年)

从图1可见,2019年是年发文量变化的关键转折年,随后年发文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129篇陡然降至2021年(截至10月26日)的58篇,且下降率(同一单位时间内减少的发文数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有所回落,说明经过初期的研究热潮之后,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入了深入探索与反思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反映出学者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关注开始打破浅层理解,逐步向深度理解与建构迈进,通过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反思,学者们的研究开始凸显出用复杂思维、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等思维方式去深度思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的特点,这无疑对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纵深推进意义重大。另外,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对线下教学场所的限制,教学研究与实践必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综上所言,虽然第二阶段的发文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标示着语文核心素养话题失去了研究空间。

(二)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能够快速定位到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中心人物及研究团队。借助于Cite Space的作者分析功能,限定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定“author”,得到如图2所示的作者共现图谱,图谱中共有节点164个,连线13条,连线密度为0.001,网络模块值Q=0.926>0.3。节点类型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连线数量及粗细程度则反映各作者之间合作的频次和紧密程度,Q值大于0.3说明整体结构显著,数据参考程度较高。从图2可见,国内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总体比较分散,学者之间的合作度不高,具体来讲,仅有沈兆钧、吴家宏、郑钧、徐林祥等几位研究者有该领域的学术往来,大部分研究人员为独立研究的状态,这从侧面说明当前国内还未形成该领域研究的统一趋势,不太利于各研究人员之间学术观点的互通与争鸣。

根据作者发文图谱,统计出作者个人发文量前8位的排行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沈兆钧,从2017年开始关注语文核心素养问题,迄今发表了5篇高关联度文章,紧接着是徐林祥、郑昀两位研究者各发表了3篇文章,傅卫莉等人关注该领域的起始时间各有差异,发文量均为2篇。结合图2和表1,可见我国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者总体数量可观,但是人均发文量偏低,说明研究层次还处于浅表化,缺少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度挖掘和持续建构,且未形成较为稳固的研究团队。

(三)发文机构分析

为了进一步锁定研究人员分布情况,增加了对发文机构的聚类分析,得到如图3所示的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并根据图谱统计出发文机构排行前8位的具体情况(如表2)。图谱中有节点数量151个,暂无连线点。显然,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各机构之间尚未发展出学术合作关系,并未形成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紧密的学术网络。

从表2可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6篇的发文量位居第一,其后是扬州大学文学院和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等。首先,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机构多为各高校的文学院、人文学院以及教育学院等,这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且师范院校对核心素养问题的关注较多,这与师范院校关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其次,从发文数量来看,各机构整体发文量偏低,缺少对语文核心素养问题的深度探究,比如扬州大学文学院首次在该领域发文是2016年,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公布的时间线一致,说明该机构是较早时期便关注到这一研究点,但5年时间里的发文数量仅为4篇,研究成果不足以丰富和拓展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论题。最后,从发文机构的属性来看,核心素养问题是目前素质教育关注的首要问题,而国内权威机构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

(一)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段时期内,有内在联系且出现次数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共同探讨的话题[5],而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中高度凝练的、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来,某一学术领域内的研究的倾向性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中介中心性等特点的分析得出。故将491篇样本文献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选择节点类型为“key word”,利用算法“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进行知识图谱修建,得到如图4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谱中共有节点248个,连线272条,网络连接密度为0.0089,整体分布结构显著。图中连线的数量及粗细程度反映出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这表明我国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主题较为丰富,且各主题间的关联度较高。

图谱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而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使研究的核心议题更直接可观,对出现频次位列前10的关键词汇总统计如下(见表3)。

此外,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也是衡量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具体说来,高中心性关键词即在结构上具有强连接性的关键词,这类关键词在连接其他节点或几个不同的聚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6]。一般而言,中心性的阈值大于0.1的关键词就被认为是该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表4则汇总了中心性大于0.1的16个关键词。

对比表3和表4的关键词排序情况,可见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中心性大小并不必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比如“内涵”这一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低,中心性值则为0.37,位列中心性排序第三位,说明在研究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时大多会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而进一步展开,因此,这类低频次、高中心性词同样可被视为研究热点。

综合分析图4、表3和表4的分布情况,剔除“核心素养”“语文”等直接定位词后,阅读教学、教学策略、群文阅读、培养策略、内涵、培养意义、古诗文、立德树人、实践等词则能直接反映出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再选择高关联性的权威文献进行精读,可将以上研究热点归纳为三个核心话题及研究方向。

1.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发展价值对把握好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杨伟(2019年)认为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要从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构成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出发,最终指向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即“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同时强调了建构主义理论对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对进一步回答“语文是什么”“语文学科教什么、学什么”等问题至关重要[7]。余文森(2016年)通过对比三维目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是更加内在的、终极的,是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与落实,是对以人为本的问题最本质的回应[8]。罗晓晖(2016年)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体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统一的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方面的修养,语文知识的丰富程度及语文思维的强弱程度则表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9]。

2.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与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始终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以及“怎样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根本问题展开,最终一定要体现和落实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就此,研究者对培育各学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吴丽华(2018年)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要求对标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指出单一化的教学目标、简单化的教学情境以及僵硬化的教学模式是最突出的问题,要从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完善技能、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思辨中获得真知及在拓展中传承文明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0]。王喜斌、王会娟(2018年)则从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视角出发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创造条件,具体则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三方面切入[11]。

3.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专业素质的教学实践

语文学科素养是包括语文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各素养成分在内的综合素养体系,因此,学科综合素养结构的形成要以学科内各素养成分的积累与扩展为基础[12]。据此,研究者们从阅读、习作、古诗文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等多个区块切入,对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培养进行深入解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比如,刘艺慧(2021年)提出利用项目化推进习作教学的策略,总结出核心课程知识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以及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三个核心模块[13]。池夏冰(2019年)明确则指出价值观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应遵循价值感知、价值理解、价值体验的教学路径[14]。

(二)发展趋势

学术研究的前沿话题的确定是建立在分析关键词发展的时区图谱(Timezone View)以及关键突现词(Burstness)基础上的。其中,关键词时区图谱不仅能展现出各共现关键词的相互关系,且能通过关键词出现、持续以及结束的时间反映出研究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且,相比于高频次关键词,研究的历史发展中的突现关键词(即某一时段内突然受到高度关注的关键词)更能展现出学术研究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热点与研究特色。因此,借助于Cite Space绘制出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5)和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6)如下。

综合分析图5和图6,结合高关联度的权威文献分析,上述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两大发展阶段可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具体研究时期。

1.以横向研究为主的起步期(2016-2017年)

2016年被称为中国核心素养“元年”,核心素养成为指导语文学科深度育人的顶层理念,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也随之成为研究的重点、热点。加之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公布,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15],进一步加大了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现实需求。此外,从图1的发文数量以及图5显现的关键词数量可见,2016年到2017年的两年时间里,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迅速起步,研究领域涵盖了小学、初中、中职、高中等各个学段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横向研究较为丰富。而从图6的关键词突现情况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聚焦于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入语文学科,研究本身还处于浅表化。

2.以培养路径探索为主的教学发展期(2018-2019年)

从发文量、关键词突现数量等指标综合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总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仍在进一步探索。结合图5和图6,“培养策略”“培养路径”“教学策略”等成为这一阶段的热点关键词,在具体实践中,研究者们对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评价体系、评价原则与方法等实证研究内容关注度较高,明显出现了从基础理论转向实践的态势,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即思考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和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这也符合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的必然趋势。

3.以发展语文专业素质为主的沉淀期(2020-2021年)

相比于发展初期研究内容的泛化,这一时期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研究的刊文数量、关键词突现数量等呈现出下降趋势,研究进入反思与沉淀阶段。核心素养反映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未来性,因而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会也不应止步于此。在前期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这不仅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现实针对性,也是展开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二是研究内容呈现出精细化、高度学科化的特点。通过观察关键词时区图谱和突现关键词,发现“阅读教学”“群文阅读”“作文教学”“专题探究”“文言文教学“等成为热度词,这既突显出了研究的实践走向,也反映出研究内容趋于精细化,研究者们并不仅仅局限于“核心素养”这个框架词,而是将其精细化到语文学科教学当中,结合阅读、习作、文言文等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专业素质,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由部分到整体,从培育单一的学科素养成分出发,到综合性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丰富和发展,这一过程既具有理论依据,也具有实践操作性,在未来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的研究空间。

四、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述评

通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发文数量、发文机构与单位、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结合二次文献精读,得出有关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以下结论。

第一,基于年度刊文量曲线图,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自2016年发展至今可分为萌芽与发展期、探索与反思期两个主要阶段。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承上启下,反映出了研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第二,通过观察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分布图可知,目前我国参与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为独立研究的状态,不利于各研究人员之间学术观点的互通与争鸣。同时,虽然研究者总体数量可观,但是人均发文量偏低,说明研究层次还处于浅表化,缺少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度挖掘和持续建构,且未形成较为稳固的研究团队,研究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第三,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对研究发展趋势的探测,得知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与价值、问题与策略以及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專业素质的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研究的演变趋势可分为以横向研究为主的起步期、以培育路径探索为主的发展期以及以发展语文专业素质为主的沉淀期三个阶段。通过关键词信息的探测,不难见得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整体呈现出由表层到深层,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探究,从泛化研究到内容的精细化、高度学科化的特点。这一主题既响应时代需求,又具有鲜明的未来性。

(二)研究展望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若要深刻回答好“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以及“如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根本问题,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显然还需要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1.研究人员上:以语文核心素养项目建设为中心,搭建深度的异质研究团队

学术观点的交流、批评与相互争鸣对学术发展有极大助益。而目前大多研究者獨自研究的状态以及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割裂状态不利于推进研究的纵深发展。因此,未来研究可借助语文核心素养建设项目,组成异质的研究团队,充分整合校际、院际资源以开展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解决研究的持续性不强、研究流于表层等问题,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持续性地建构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系。尤其是权威的研究机构,更要发挥好带头引领的作用,引领良性的学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研究生态。

2.研究范式:将强化理论建设与加强实践落实并行推进,以理论和实践的双层视角探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理论探讨与实践落实对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一不可,但目前研究的取向要么是理论性的,要么是实践性的,相对缺少二者之间的融合视角。因此,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可以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的复合性出发,并行推进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以扎实的理论促进教学实践的落实,同时,教学实践又反哺于理论,通过不断的“否定——肯定——否定”的过程,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推向深层次水平,达到研究的进一步平衡。

3.研究内容: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一体化,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建设的各个环节,重视并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自2016年之后,不少研究者关注到学生的各项语文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结构的重大意义,也就此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学生本身各项语文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教师的专业培训,即要让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人懂得核心素养教育,这应当是最首要完成的工作,其次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教学中介物的组织管理,最后才考虑到如何更好地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未来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一定要用一种系统性、复杂性的眼光去把握,加强研究的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6]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8):79-82.

[3]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52-54.

[4]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33.

[5]Chen,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Nat.A-cad.Sci,2004,(101).

[7]杨伟.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背景、意义与理论资源——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9(7):99-105.

[8]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13.

[9]罗晓晖.语文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32-35.

[10]吴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探究:问题、策略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43-45.

[1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81-83.

[12]李松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3):31-36.

[13]刘艺慧.项目化推进习作教学,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J].语文建设,2021(4):68-71.

[14]池夏冰.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课程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3):1-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发文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