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五育融合”理念下线上教育教学新样态

2022-05-30奚恩红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运行机制高质量

奚恩红

摘要:通过全面统筹、系统推进,上下联动、全员覆盖,搭建直播平台,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课程设置,实现“五育”促成长;采取扁平化管理策略,为线上教学全力护航,既“减负”又“提质”,营造“智慧教育”良好生态;顺畅家校联通渠道,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多措并举打造“‘五育融合‘减负增效、家校联通、师生共生发展”的线上教育教学新样态。

关键词:五育融合;线上教育教学;高质量;运行机制

大连市西岗区红岩小学(以下简称学校)根据大连市教育局印发的《大连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关于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推进工作要求》,凝聚力量以实际行动扛起责任担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线上教学,以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为目标,发挥行政推动力,强化专业指导力,促进教研组协调力,激发教师创新力,培育学生学习力,打造“‘五育并举‘减负增效、家校联通、师生共生发展”的线上教育教学新样态。

一、高标准启动,全面营造质量效能型管理氛围

学校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校长及时组织召开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结合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五育并举‘减负增效、家校联通、师生共生发展”的线上教学新样态,研究构建线上教学的工作体系和具体策略。

在此基础上,教导处详细制定并下发了“红岩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关于做好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致家长一封信”“线上教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并结合《大连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指南(修订版)》和《大连教育数字课堂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指南》,精心指导教研组及教师落细落实具体工作,全面推动线上教育教学质量效能化。

二、全方位覆盖,科学构建线上教学工作体系

学校坚持上下联动、全员覆盖,及时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公布线上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从防疫工作、线上教学、平台技术指导、心理健康、德育活动、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

各部门积极响应且认真落实学校线上教育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内容,教研形式、时间,自上而下,层层包干,确保线上教育教学各环节精准落实。校领导分别加入班级直播群,通过年级每日巡课、其他课堂随机巡课、研讨课例联合巡课的方式,对线上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指导、有监管,对在线学习指导和课后训练有检查、有反馈。

三、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高质量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一)搭建直播平台,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前期调研,学校确定了“1+1+N智慧教育”策略,即“钉钉平台录播课+‘C30软件辅助教学+筛选推送系列优质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全员熟练掌握钉钉平台在线课堂的直播操作功能,实现师生全员出镜;教师利用黑板直观讲解与屏幕分享功能任意转切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利用“举手”“互动消息”“窗口切换”等功能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运用“C30软件”进行智能作业布置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学校组建了智慧精英团队,负责进行钉钉平台和“C30软件”的功能研究和前期实践论证,又将全校教师分成8个学习共同体小组,任命骨干教师为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和指导组内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由智慧团队精英成员对小组长进行二级培训,再由小组长进行组内技术辐射。调查显示,学校761名学生均具备在线学习的硬件条件,使用手机上网课的人数相对较少,只占总人数的13%,其余学生均使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进行线上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线上学习的设备条件良好。此外,91%的学生有家长陪同学习,保证了线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丰富课程设置,实现“五育”促成长

学校的线上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做到“五育”全覆盖,并穿插生理心理健康课程、居家锻炼课程、艺术课程、天宫课堂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学校每周安排一次防疫知识讲座或心理健康讲座,两项内容间周进行,有专职教师推送微课或线上授课。针对毕业年级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校开设“女生青春期”线上课程,聘请学生家长中妇科领域医学专家作为讲座嘉宾,消除女学生这个阶段的烦恼和恐惧感,使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线上教学中,学校保证学生全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由体育教师亲自指导。除了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之外,学校定期开展家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每天16:40至17:20是学生完成一项家务劳动的固定时间。学校还鼓励学生自主安排每日的亲子阅读时间,组织学生以线上读书打卡、摘抄读书笔记、读书演讲、制作读书小报、撰写读后感等方式展示阅读成果。教导处定期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并以辽宁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起的“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中的“云端祭英烈”活动为契机,弘扬红色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微视频录制大赛(内容含线上学习、体育锻炼、展艺术特长、我是防疫小卫士、居家亲子活动等)和绘画大赛等,让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采取扁平化管理策略,为线上教学全力护航

学校健全分管领导年级包干制,校领导全员加入负责年级的钉钉群,每天进行课例跟踪、指导,发现优势,查摆问题,抓实线上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在每周领导班子例会上进行总结汇报;实行班主任每日跟班制,“坐镇”所有学科的直播课堂,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眼保健操、按时进行体育锻炼等。

学校各年级严格落实线上教育课程计划,各班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线上教育教学的时间设置中一二年级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三至六年级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其余时间为线上答疑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完成。分管领导帮扶解决了“线上互动、评价不足”“如何控制直播时间”“如何布置智能作业”“视频家访”等问题。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家长认为居家学习期间,教师给孩子布置作业的情况与平时差不多,21%的家长认为比平时少。

(四)既“减负”又“提质”,营造“智慧教育”好生态

1.优化教学模式,让在线课堂短时高效

学校线上直播授课采用“逆向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课前教师推送微课,学生自主预学,直播课上除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重难点进行提炼和提升,以及课堂练习环节外,教师还会结合“智能作业”后台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易错题讲评。

学校征集的在线互动“金点子”,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反馈。

教师A:钉钉课堂直播模式实现了师生全部出镜的效果,帮助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件演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小窗口随机展示学生的听讲状态,随机点名,或者使用“C30软件”点名,学生自己取消静音模式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疑问、有新思路时自主打开麦克风说话,教师随学而导,虽然是人机相对,但是课堂互动与平日相比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教师B:我可以利用“答题卡”功能,通过口述或课件出示选择题,学生的选择结果可以即时出现在屏幕上,系统会自动生成答题结果分析,这样新颖、便捷的互动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迅速掌握学情。

教师C:钉钉的“黑板”功能,实现了教师随机书写讲授的要求,如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平面图形,直观讲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已存储的学生作业;也可在课堂上指定某某学生在演示屏幕上现场书写,或者指定某某学生随时拍照上传自己的作业,全班进行评议和订正。这些互动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在线上教育教学中无法第一时间关注学生作业情况的问题。

教师D:教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的同时,也为他们在群里点赞奖励,并利用“扣数字”的方式与学生“对暗号”。比如,在直播课或者线上答疑的过程中,让做对的学生发送“1”;做错了,但是已经明白并改正的发送“2”;还没明白的发送“5”;还有其他方法的发送“6”。结合学生发送的数字,教师及时作出反应并反馈到学生,这种对数字暗号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帮助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以上几条教学实时互动的“金点子”,都能够真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教师适时、适切地评价和表扬,避免了直播授课的“一言堂”、缺乏互动和没有“关注每一个”等现实问题。

2.优质课例研究,汲取“它山之石”

每周线上教研组开展一次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确定研究专题,进行优质课例诊评,并提出下一階段的教学要求;教研组每天组织一次线上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究教法学法,共同解决线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定期组织线上教研组活动,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业务专精的优势,使其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汇报。部分学科邀请了研训教师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区域资源共享和高质量的专业化引领。例如,学校王婧楠老师在区二三年级数学教师和青年教师线上教研活动中上展示课,执教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平移与旋转”一课。课前区招生办小教部主任以及学校校长、副校长、年级组长带领王老师进行校内拉练、磨课,保证了展示课的质量和效度,最终赢得了观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3.丰富作业形式,创新评价方式

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线上直播课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学校采用的“10+10式”逆向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达成精讲多练的目标。学校要求师生反馈、讲解新知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剩余的10分钟为作业精练时间。倒逼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内容,关注题量和梯度,优化习题呈现方式,通过当堂反馈及时查清学习“病症”,因势利导。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布置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作业,如设置自主阅读、动手操作类作业、制作思维导图、制作手抄报、亲子锻炼、家务劳动作业、视频录制、科学小实验、创意美术作品等作业。学生完成后上传作业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有在线解答的智能作业,也可以提交作业截图,以及音频、视频、照片等。教师可以布置弹性化作业,如布置拓展阅读、积累词句、数学深度思维作业等供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引导学生打卡的方式完成,但不强制要求完成,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这些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追求更高发展目标的机会。学校在传统的教师口头评价、作业批改、同伴评价、集体反馈的基础上,通过优秀作业展评、美篇呈现、视频推荐等途径,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将综合育人落到实处。

(五)顺畅家校联通渠道,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运用“4+2”平台学习沟通模式,即“‘同步直播、录播回放、点对点提供资源、线上批改辅导+‘线上家访、线上家长会”的方式,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实效性,做好居家学习的服务和指导,打消家长和学生对居家学习的疑虑和担忧,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学校鼓励家长走进“辽宁省中小学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丰富亲子沟通的方法,帮助家长调整好陪伴心态,提高陪伴质量,以营造良好的居家育人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通过心理微课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设置有序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忙起来,有事可干,这样可以适当缓解学生居家的孤独感。同时,在班主任的督促下,学生自主制订周三下午的自主学习时间表,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教师督促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同时,坚持体育锻炼,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减轻居家学习的焦虑感。

学校还建立关心关爱工作体系,做好特殊群体关爱工作。要求班主任开展线上家访,每日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每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对特殊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关心问候和实时学习辅导,及时对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进行疏导,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实施“一生一策”,确保在线学习的全覆盖和高质量。

学校开展满意度测评,结果有近90%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线上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有近80%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会通过打电话或者线上私信的方式向教师请教,这体现了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和认可,说明学校落实线上教学措施的力度和效果是理想的。

四、改进优化,完善运行机制

通过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改进优化,学校逐渐形成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功能的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持续关注以下几项重要工作,把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落实到位,向家长和学生递交一份满意的线上教育教学答卷。

一是持续关注独立在线学习的学生、学困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线上家访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的个别化指导。

二是对于睡眠不足的孩子,教师要进行干预,协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是学校、教师多推荐和宣传丰富多彩的居家亲子游戏、亲子锻炼、亲子阅读、亲子劳动等活动,丰富学生居家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吴晓芳.论线上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教学存在感的建构[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12).

[2]孙微.小学语文教师线上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4).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运行机制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