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主题”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5-30王建民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研修有效途径

王建民

摘要:主题明确、目标鲜明、内容集中、操作性强的校本研修,能够较好地发挥研修的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面对不同的教师,需要确定不同的研修内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法,谋求最佳的研修实效。学校从“微课堂”“微课题”和“微课程”三个主题入手,设计研修内容与操作路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微主题”研修;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校本研修是目前学校广泛采用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然而,反观各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实际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刀切研训多,差异性研训少;零散性研训多,整合性研训少;理论型研训多,实战型研训少;他主式研训多,自主性研训少。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微课堂”“微课题”和“微课程”三个方面设计了“微主题”研修的校本教研机制,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聚焦“微课堂”,同课同构式研修

“微课堂”研修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规范为研究内容,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使教师能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更快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一)设计研修的内容

“微课堂”研修采取细节入手、各个化解的原则。教师不以整节课为一次研修的内容,而是将一节课分解为不同环节、不同能力要求,或是针对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突破。一次活动聚焦一个点,形成某一方面的能力。通过不同的研修活动,如教学目标如何制定、语文学科整体感知如何操作、合作学习之后如何组织反馈交流等主题,全面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样的研修来自教师的当前疑难,内容集中、主题明确、研修省时、操作便捷,能够针对教师的需求灵活地开展,从而解决教师的发展需求。

(二)操作的路径:“同课同构”

以“微课堂”为主题的研修,设计以“同课同构”为主要研修的路径,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视频解读、现场诊断、网络研讨等为辅助形式开展活动。

在课堂实施环节,“同课同构”显示出了良好的研修效果。例如,在把握好教学节奏的主题研修中,新教师和师傅共同参与研讨。先由新教师试教,然后师傅示范。同样的教案,不同的课堂,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容易被教案牵引,常常把教案中的过程走一遍,对于每一个环节是否落到实处没有确切把握。而老教师相对来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调控能力较强,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适时地进行调整。鲜明的对比就是最生动的教育,新教师感受到了课堂教学智慧的重要性。下面是课堂“同课同构”之后某位新教师的现身说法。

师傅的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虽然教案和课件是一样的,但后来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却是不一样的。首先,师傅的情绪饱满,他的声音会让学生有振奋的感觉。其次,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师傅的做法是更优化的。比如,在开小火车复习词语这一活动中,我直接说“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而师傅说的是“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么惹人喜爱啊!它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下面让我们开列小火车,看看你能不能和它们交上好朋友!”可见,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带给学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最后,师傅的课堂组织能力很强。在学生出现吵闹的情况时,师傅会说“谁坐得最端正?”“谁看得最仔细,老师要夸夸你了。”用了这样的语言后,课堂纪律明显好多了。

有了师傅的示范,加之对比之后深刻的反思,新教师在进入课堂时,往往会有鲜明的进步。这样的教研模式我们试行了多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指向“微课题”,同课异构式研修

“微课题”研修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学为中心”“教学生学”为核心理念的践行作为内容,引导教师通过观念、教法的转变,磨炼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促使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一)设计研修的内容

“微课题”是教师以解决教学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为主要目的的行动研究,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方便。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成果。通过“微课题”研修,倡导科研常态化,倡导一线教师要用研究的视角教学,用研究的方式行走,将研究当成工作的常态,提高日常教学工作的实效。如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兴趣与特长,开展经验积累式的“微研究”;针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问题解决式的“微研究”。

(二)操作的路径:“同课异构”

以“微课题”为主题的研修,主要以“同课异构”、业务沙龙为主要形式,分享研究收获,分担研究难题;以教学剖析会、现场诊断台等辅助形式开展研训活动,聚焦教学困惑,解决教学疑难。如果说“同课同构”是帮助新教师、教有困惑的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扶着走一程,那么“同课异构”更多的是通过相同内容不同方法的对比体验,让教师感受不同课堂的异彩,感受“传授为主”与“教学生学”两种不同课堂背后折射的教学理念的不同,感受“认知重现”与“探索未知”两种课堂的不同效果,从而通过真实的课堂,领悟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下面分别是两位教师关于《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设计。

【A教师设计的学案】

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都在写秋天的什么?

2.找一找,围绕“秋天的颜色”,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

3.说说雨中景物分别是什么顏色?分别有感情地读一读,品析重点词句。

4.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了解总分段式。

【B教师设计的学案】

1.整体感知:自由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秋天的雨把哪些颜色分别给了谁?

2.品味语言:课文描绘了这么多美丽的颜色,请再一次读读第二自然段,并划出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同时说说为什么喜欢。

3.总结梳理:用上合适的形容词,说说这些秋天的美丽景物;找出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4.拓展提升: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请根据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课堂,源于教师理念的不同和教学方法的差异。A教师安排的四个环节基本以师生的简单问答为主,以低难度的信息检索为指向,几乎都能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问题不需要教师指导也能做出来,既没有思维的含量,也没有学习的痕迹。而B教师的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教学生学”的思想,纵向、深层次地编织学习任务链。他先从整体感知着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雨把哪些颜色分给了谁”,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检索”操作,一笔带过;随后进入“品味语言”环节,引导学生重点赏析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上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接着在“总结梳理”环节,B教师在学生“品析语言”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抓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这也为后续的“拓展提升”环节中学生的语句仿写做好了教学铺垫。总体来说,B教师为各个教学环节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着眼“微课程”,高位引领式研修

“微课程”研修以培育教师教学品牌为目标,引领名优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基于自身特点,挖掘发展优势,开发个人课程,亮出个性名片。

(一)设计研修的内容

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从何而来?我们认为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一是基于教师自身教学优势,开发个性化“微课程”。教师是课程最重要的资源,有怎样的教师,就能建设出怎样的课程。二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开发校本化“微课程”。课程的重点要落实在课堂,我们要求教师从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到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培养上来。

(二)操作的路径:高位引领

“微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从理性认知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明白“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我们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解读与实践推介,并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课程研发方面的实地学习,让教师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获得思考与启迪,明白“课程怎么做”的问题。

整合老师们的需求与建议,我们提出了“让孩子思维看得见”的理念。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思维外显呢?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大家一致认为做思维导图“微课程”很有价值。因此,围绕“思维导图”这一主题,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学科“微课程”,包括语文自主预习思维导图课、数学“圆漫谈”思维导图课、英语“单元树”思维导图课、心理健康“心理贴吧”思维导图课、综合实践“走进名人”思维导图课等。

四、“微主题”研修的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微主题”研修的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构建了切合校情的校本师资培养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

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改变研修的理念,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研修的经验。一是要唤醒教师的内需。我们以解决教师当前发展困惑为主,实施雪中送炭式的实战培训,让教师充分感受到研修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唤醒教师内心的专业成长自觉性。二是要提高研修的实效。我们开展了许多的实战研修。如“同课同构”研训,让新教师在和师傅一起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教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更好地熟悉常规,缩短适应期。又如教案设计评比,不仅让教师现场备课,还邀请名师面对面地指导,修改后再付诸课堂,让教师不断思考、不断追问,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馭能力。

(二)取得了源于内需的教师专业成长实效

我们的研究重在激发教师的成长内需,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我们尊重需求,关注效果,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采取实战研修为主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开展业务培训。研修活动的设计突出目的意识和主题意识,有重点地对教师进行理念渗透与行为指导,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研修活动的形式分层推进、丰富多彩,促进了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丰,方凌雁.“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J].人民教育,2015(5).

[2]肖安庆,等.微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0).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研修有效途径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