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注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研究

2022-05-30张咏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

张咏梅

【摘要】目的:研究输注抗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基层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网报,将2019年上报的38例输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对不良反应成因以及处理进行研究。结果:患者报告不良反應中,静脉注射抗菌素和中成药注射液居多,抗菌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类、青霉素类药物。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分析,其中不良反应年龄段集中在18~40岁、少数在55~77岁,不良反应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在输注过程中格外注意对患者相关体征的监护,保证用药安全和可靠性,认真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工作,并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菌药物;输注;临床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156-04

抗菌药物在杀菌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各种由于细菌导致的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可能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身体耐受等因素导致不良反应[1]。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方式、给药速度、药物种类以及患者耐受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了治疗的安全性,严重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和注意。输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输注抗菌药物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并不完全相同[2],调查分析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良反应的成因,探讨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并积极寻找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方式等,都是现阶段研究抗菌药物治疗中应当重点思考的内容。为了具体了解输注抗菌药物治疗中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本文回顾分析基层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网报,将2019年上报的38例输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基层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网报,将2019年上报的38例输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8~77(47.62±3.85)岁。

纳入标准:患者接受抗菌药物输注前均表示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对所采用药物过敏;不依从。

1.2 方法

对患者输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输注药物种类,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根据统计结果详细探究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产生以及处理的相关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与性别关系,统计致患者过敏的抗菌药物种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种类[3]。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使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 (%)]表示,使用χ检验。当 P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分析,其中不良反应年龄段集中于18~40岁、少数在55~77岁,不良反应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注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喹诺酮类20例,所占比例52.63%,其中左氧氟沙星15例、环丙沙星5例;头孢菌类10例,所占比例26.32%,其中头孢唑林7例、头孢地嗪3例;青霉素类8例,所占比例22.22%。

2.3 引起不良反应种类分布

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12例,所占比例31.58%;消化系统反应7例,所占比例18.42%;心血管不良反应10例,所占比例26.32%;神经系统反应5例,所占比例13.16%;呼吸系统反应4例,所占比例10.53%。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发明以及应用为人们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仍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通常意义上的抗菌药物主要指具有杀菌或者抑菌作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种类型的抗生素、咪唑类、磺胺类药物,抗生素以及各种合成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挥良好的细菌抑制作用,帮助降低感染的危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4]。尽管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但现阶段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产生的负面问题仍值得关注,抗菌药物滥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中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5]。可以说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在现阶段研究调查中显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患者耐受情况以及药物种类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临床研究中应当注意积极探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6]。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分析本院报告的输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输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输注抗菌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种类,并探究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预防策略。

输注抗菌药物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与输注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密切的联系。分析相关研究可发现,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眩晕等;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红斑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悸、心律失常等[7]。另外,也有肝胆系统异常,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或者血液、淋巴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8]。因此,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的分析,探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总结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对应处理,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输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具体种类跟药物的药理有一定联系,若抗菌药物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增加患者肝脏负担,而几乎所有种类的抗菌药物应用都可能引起结肠正常菌群的改变,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概率同样比较高[9]。为了有效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对应处理,在为患者输注药物过程中,医疗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明确的认知,给药之前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并且在观察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为患者停药,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对应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健康[10]。

抗菌药物输注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同类型研究中可以发现,除了药物本身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用药的数量、给药时间等也有一定联系。多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报告中显示,临床给药剂量偏高,这类患者在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多为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也有患者有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11]。在抗菌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效控制用药剂量是十分必要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药剂量通常由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治疗需要进行调整,而在实际给药中需要考虑的内容除了患者本身的病情需求外,还需要考虑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年龄>55岁与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往往更高。儿童患者组织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药物耐受情况较差,而老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耐受情况也比较差,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12]。在临床给药中,部分特殊患者,如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孕妇的给药,也需要注意给药种类和剂量的调节,否则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13]。输注抗菌药物时,医疗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分析患者的详细信息,认真调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身体情况,分析患者用药的耐受情况,并以此作为依据对用药剂量和给药速度进行控制,避免用药剂量过大,避免给药速度过快等,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抗菌药物输注中不良反应的产生除了与患者、药物、医疗服务因素相关外,还应该注意药物的联合应用问题。抗菌药物药理作用的特点并不能完全与其他药物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与联合用药相关。例如,头孢唑肟与氨基苷糖类药物合用抗菌作用比较突出,但可能导致肾脏损害;阿奇霉素与麦角衍生物不宜同时给要等[14]。随着当前各种药物的种类不断发展,各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不断增加,在输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输注药物的种类选择,特别注意调查本次治疗应用的抗菌药物是否与治疗中其他药物存在协同作用或者中毒风险等[15]。医务工作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要关注前期准备工作,认真了解不同药物药理作用的同时,关注临床用药报告以及药物分析,了解同类型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

良好的抗菌药物应用可以帮助抑制患者体内病菌,有效控制感染疾病的恶化,但抗菌药物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是治疗中的不稳定因素,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重视对抗菌药物输注中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通过研究报告以及专业文献分析可发现,输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且可控制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前期调查以及有效的预防准备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危害[16]。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处理中,及时停药是遏制不良反应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多数抗菌药物的轻微、暂时性不良反应在及时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及时停药遏制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持续损害。在中止给药后,医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进行对症处理,过敏、呕吐、眩晕等轻微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加强监护,等待不良反应消退,对于出现生命体征紊乱或者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则需要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通过及时的补液、给药等方式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17]。输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是可以通过前期预防进行有效遏制的,常规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是预防不良反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在患者输注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监护,定期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疹等异常情况,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治疗安全具有不良影响,而全面的分析、系统的控制、及时的处理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本次研究分析了患者输注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详细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报告不良反应中,静脉注射抗菌素和中成药注射液居多。抗菌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类、青霉素类药物。在基层网报的抗菌药物所使用的不良反应中,患者注射抗菌素以及中成药注射液情况比较多,报告中出现的喹诺酮类、头孢菌类抗菌药物都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在同类型研究中报告不良反应情况也屡有发生,中成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其他抗菌药物进行使用,因此报告结果与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在详细分析患者抗菌药物输注的不良反应中,从抗菌药物结构以及使用情况来看,一方面头孢菌类、喹诺酮类以及青霉素类药物是现阶段应用范围较广,并且应用数量较多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不良反应发生数量。另外,从药理学角度来讲,喹诺酮类、头孢菌类以及青霉素类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制备工艺也可能与患者体质不相适应,从而表现出过敏等情况[18]。

分析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时,发现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本研究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相对正常,并未发现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在详细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时可发现,除部分患者由于药物不适应表现出过敏反应外,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输注速度的调整有密切联系。临床为患者输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抗菌药物输注的速度控制,尤其要注意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避免自行调节药物滴注速度,同时注意加强巡查了解患者的藥物输注情况,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在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分析中可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年龄段集中于18~40岁、少数在55~77岁,不良反应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类型研究中也可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与其年龄和性别存在一定联系,女性由于自身体质较弱,抵抗力免疫力相较男性更差,更容易在输注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在年龄上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就诊患者的数量有关系。其中,18~40岁患者就诊人数较多,报告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居多,而老年患者体质差,免疫力低下,也更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9]。

综上可知,输注抗菌药物过程中患者有不良反应风险,应当重视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工作,在输注中加强对患者相关体征的监护,注意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振伟.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4):227-229.

[2]陈明弟,成明建,辛海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60例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143-146.

[3]柴艳冬,牛恒立,许颖,戴晓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7):910-912,916.

[4]周新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7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9):42-44.

[5]陈芳,俞英丹,曹秋来.儿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1):130-131.

[6]李晓兰,于丽.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上海医药,2021,42(9):39-42.

[7]彭云.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1):1-2,5.

[8]王新宇,张艳仙,蒋睿,等.药物不良反应1055份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7):141-142.

[9] 赵世玲.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1):133-134.

[10]尹相彬,张国龙,罗燕梅,等.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及干预[J].系统医学,2020,5(20):147-149.

[11]田维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J].现代养生,2020,20(19):24-25.

[12] 周慧.输注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7):191.

[13]王彬,赵汝霞,吴眉.关于210例输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情况报告[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49-50.

[14]邹燕.输注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1):256-258.

[15]胡江敏.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6,13(4):832-834.

[16] 黄李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华夏医学,2016,29(3):137-139.

[17] 黄学兵.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169-170.

[18]劉爱娟,黄亚芳.297例外科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5,12(6):859-860.

[19]刘燕佳.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133-135.

(收稿日期:2021-10-09)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月”活动对用药监管的成效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抗菌药物组合轮用策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的研究
我国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我国近10年来主要致病菌“ESKAPE”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成效分析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