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需求和投入现状研究

2022-05-30顾彦

求知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

顾彦

摘 要: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文章将从学生需求与投入现状的角度,分析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与应用流程,并在明确学生对空间的生活应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学习需求后,提出使用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云网络学习;学生需求;投入现状

一、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与应用流程

(一)主要功能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功纳入了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取得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和共享成果,这使得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被大家充分认知。具体来说,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资源上传和分享、协作交流、智能评价等不同功能,其中,资源是平台的核心,运用足够的资源能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便利应用的资源库[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良性协作交流模块,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通常是交互式的。而在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等方面,平台也能够从智能评价的角度给出参考。

(二)教学流程

使用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时,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在课前环节,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运用云空间创建利于教育与学习的情境,给学生布置共性或个性的探索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的策略与提示。在课中环节,学生直接进入云网络学习空间,以高度自主的形式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开展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在课后阶段,教师要汇总分析云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归纳整理涉及的重点知识,然后给出个性化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信息技术学习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需求的层次较高,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均有分布,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一般生活应用

高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未来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有关应用有网络资料下载,网络数据保存,新闻、天气、交通、工作信息查询,文字、图片、数据等的加工处理,个人网站制作,网络购物、消费等。这些应用所涉及的内容,均是信息技术学科之中信息获取、加工、管理知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内容。

(二)养成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养成,是高中生在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的又一学习需求。培养信息意识的过程,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收集与判断生活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在云网络学习空间内,各科课程资源更丰富,难度更高,庞杂的资料与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做题时具备足够的信息意识,能在大量信息中主动且快速地提取有价值的内容。

(三)具有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必备能力。在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学生计算思维的需求体现得极为明显。学生需要在此背景下,自觉地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自我计算思维进行有效训练,并按照课程进度、教学内容等要求,在学习中把抽象性与概念性的知识与具体案例联系起来,逐步培养自己计算思维方面的实用性技巧。

(四)拥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重要要求,这也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在云网络学习空间中,这项需求体现得更加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学生接受校本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关注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创新机会,如在学生熟练了解一种软件的应用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自由度与开放度较高的任务,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信息技术投入现状

(一)学生投入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阶段高中信息技术云网络学习空间的投入现状,笔者对本地高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很多学生表示有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能力水平表现不一,因此仍然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此外,调查后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乐于从云网络学习空间中汲取资源,获得灵感,进行更进一步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态度不确定以及他们对学习空间的形式不够满意。

(二)投入现状的成因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信息技术以及云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最终造成学习效率降低,这一问题的成因如下。

第一,教师和学生未能充分认识云网络学习空间。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云网络学习空间内的学习中,学生只有熟悉空间环境与操作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下一步的任务[3]。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佳,有时只能完成看视频或者查资料等简单操作,对空间的其余重要功能缺少了解,从而影响了空间应用效果。而从教师角度来看,其云网络教学经验较为匮乏,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利用云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云网络学习空间的投入不足。在应用新的空间资源及技术后,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认可其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潛在优势,并表示其能明显提升自己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这说明新学习空间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并满足学生需求。然而网络教学培训与投入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云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解决。笔者建议在实践中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为切入点开展工作,以促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

第三,未能形成在新学习空间下的认知体系。在云网络学习空间内,课程资源数量与质量能对课程教学效率产生很大影响,而想要将影响导向积极的一面,则需要相应的认知体系配合。在调查时发现,网络学习空间内的学习资源往往以知识碎片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导致学生无法对学习资源进行系统化思考,且相应的资源内容选择也显得过于被动,时间一长势必会出现空间资源分类混乱、使用不当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各项需求的满足。

第四,云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导向不理想。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空间内,所获取的资源极为丰富,空间内各功能模块也能够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要,但是资源的提供、学习需要的满足往往局限在理论性的内容上,缺少一些具有实用指向的个性化功能,这样很难满足学生一般生活应用和创新能力等需求。

四、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使用优化策略

(一)准备工作

1.融合网络空间和常规教学

教师需要加强对云网络学习空间的认知,为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特别是应当积极参与相关的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到能在空间内完成教学设计、视频制作,并使之与常规教学关联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要努力完善网络配套设施,构建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发挥出学习空间的应用价值。

2.做好网络空间本身的建设

教师需要努力提高云网络学习空间界面的舒适度,为学生呈现简洁、直观的界面。例如,教师需要创设舒适度较高的导航栏,并简化操作方式,这可以让学习者更快速、更高效地寻找恰当的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做好网络空间本身的建设工作,教师要让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模块建设具备一定的优势。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一些云网络学习空间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在线交流模块的使用率却比较低,为此,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课前创设一些高价值且有探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空间内积极交流讨论。

3.突出网络空间资源的建设

学习资源在种类上与质量上的优势,能转化为教学优势,并在学生需求和投入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此,教育者应当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尤其是明确教学水平与资源开发二者间的差距,将云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共享不受地域限制的作用发挥出来,组建有效的学习资源共同体。

(二)优化策略

1.提高空间应用意识

因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速度较快,教材内容很难与时代发展同步,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为契机,把最前沿的科技引入课堂,结合当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力争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意识与应用能力。例如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成熟的环境中,教师可以专门开辟关于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章节,引入一些热门话题,如人工智能、数字货币或者无人驾驶等,提高学生的云空间应用意识。如在讲授无人驾驶汽车的前沿知识时,教师可以融合国内与国外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研究情况,让学生了解美国谷歌、德国Ibeo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空间个性学习

教师应当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开展指导工作,尤其是要助力学生在云网络空间中的个性化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以参与者的身份存在,这让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并注意需求的层次变化,通过牵引学生的个性,增强教师教学与学校支持的力量。例如教师在教学一些可拓展的信息技术知识时,可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实施差异化教学。因为本学科的专业性较强,较容易出现不容易处理的难题,所以教师可让学生与自己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从而得到针对性指导,这也是突出云空间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效做法。

3.形成全新认知体系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利用教材进行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在云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教学活动应当支持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以便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关于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合理分解知识点。例如在面对图形图像采集、加工问题时,教师要从云空间优势出发,明确主要涉及的知识点:了解图形、图像的采集方法,让学生在云空间中下载相应素材;熟悉图形、图像的格式,让学生尝试把素材存储为不同格式,并进行浏览、查看文件的操作;掌握图像处理技术,让学生运用Photoshop加工图片,进行文字工具使用、图层处理等操作;等等。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构教材内容,形成基于项目细分的新型校本课程知识模块,同时构建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目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发展学习功能导向

教师应发挥出云网络学习空间的强大拓展功能,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办公实用导向,让学生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相对于一般做法,校本课程应该以云空间为依托,着眼于信息技术实用性指导。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的办公领域,有着表格处理、图片处理等需求,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实用要求,开发能够引入云内容的Photoshop基础内容、常用办公函数类课程,以便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学生需求。以办公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云空间优势,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真实展示某班期末考试各科成绩,让学生完成统计,计算平均值,再描绘成绩分布图等。再如部分引申自网络空间的数学数列计算问题,可让学生借助连加函数、自编函数来解决,学生输入有关数据,能够直接得到结果。这是云网络学习空间发展学习功能导向的又一具体体现。

结语

綜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校本为核心的云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对学生而言具有满足多项需求的作用。考虑到学生接受云网络学习空间的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分别从个性学习、体系构建等角度调整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牛盼盼,张薇,王飞,等. UTAUT2和TTF视角下学生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意愿模型分析[J].软件导刊,2021,20(12):263-267.

钟秋琴.网络学习空间中导学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21(11):68-72.

牛盼盼,张薇,王飞,等.网络学习空间学生持续使用意愿模型构建[J].软件导刊,2021,20(11):210-216.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基于双向视角的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调研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浅谈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企业文化进驻校园
关注学生需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