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性说明文教学的“文本三性”和“言语三现”

2022-05-30张永虎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张永虎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入了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不仅要教出“写了什么”的内容意义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的形式意义,还要教出文本语言的常识性、文学性和情感性;关注语言运用,教学要经历“言语再现→言语发现→言语表现”三个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艺性说明文;文本三性;言语三现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入了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篇典型的文藝性说明文,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起初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先是围绕“一个主题”“两个要素”展开。“一个主题”就是“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个主题,“两个要素”分别是“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和“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笔者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情况?用什么方法介绍的?一番紧张有序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开始分享学习成果。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答案,从课文第一节第一句话可以看出来,因为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对学生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找到解决问题的做法,笔者给予了赞赏。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梳理概括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多个方面。第三个问题,学生通过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课文主要是采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写的。针对第二个语文要素,笔者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仔细品读松鼠“搭窝”的内容,再学习课文用“先”“再”“然后”这些表示次序的词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然后当堂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

一、文艺性说明文教学不能忽视其语言表达的“文艺性”

课文教到这种程度,针对本课两个语文要素的训练已经到位,但课文的“语文味”还没有上出来,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呢?通过研究学习,笔者发现,上面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对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教学。

文艺性说明文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又称科学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性说明文除了要像一般性说明文那样教给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并学习文本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之所以称为“文艺性”说明文,是因为其在说明事物的同时,又强调了语言的“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综观上述教学设计,只关注了文章“写了什么”的内容意义以及“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的形式意义,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文艺性”的品读与感悟,导致学生获得的是干巴巴的知识和概念,语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提升。

二、文艺性说明文要教出“文本三性”

文艺性说明文要教出常识性、文学性和情感性。上述教学设计,“常识性”确实是做到了:一方面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介绍的关于松鼠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说明方法。但课文的“文学性”还没有教出来。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呢?就表达方式而言,课文的短句子很多,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句式表达恰好与松鼠敏捷、灵巧的特点相吻合。这种语言风格与事物特点相统一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充分感知并学以致用。

课文在“说明白了”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渗透了作者的情感状态,体现了“情感性”。这些情感的表达得益于文章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比如从文中的“玲珑的小面孔”“格外漂亮”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把松鼠人性化了;作者喜爱松鼠之情已溢于言表。然而这些在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没有顾及到,只进行了“课文介绍了什么以及怎么介绍的”这些关于课文内容与说明方法的教学。

文本的“文学性”和“情感性”,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作者通过遣词造句体现出来的。作者言语表达的智慧,“语言运用”的技巧,恰恰是“语文味”的最好体现,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教出了常识性、文学性和情感性,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文本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忽略了这些,文本的“语文味”就隐而不见,文艺性说明文就上成科学常识介绍课了。

三、文艺性说明文教学要经历“言语三现”

教学文艺性说明文要重点关注语言运用。教学不妨经历“言语再现→言语发现→言语表现”三个过程。“言语再现”是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整体把握,“言语发现”是对文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发现,“言语表现”是将言语转化运用以获得言语的生长与创造。这三项任务目标是不同的,是螺旋上升的。理想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从“言语再现”走向“言语表现”。就《松鼠》一课教学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实现“言语三现”:

1.梳理全文,提炼松鼠特点,实现“言语再现”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松鼠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提炼和梳理,让读者一目了然。梳理信息可以按照课文顺序,逐节进行;也可以借助提纲、图表或思维导图等方式逐条梳理。这篇课文描写松鼠的活动、吃住等生活习性时,并不是集中在一个自然段写的,而是零散地分散在文章多个小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梳理完的信息整合归类。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能学到介绍小动物的一般方法:既要介绍外形,还要介绍习性;先介绍外形,再介绍生活习性;介绍生活习性时,可从它的活动、饮食、睡觉等方面着手。

2.细读文章,对比语言特点,实现“言语发现”

学生在细读课文时,找出新鲜的、陌生化的语言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归纳课文的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让学生阅读比较,发现课文句子与练习中提供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文本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对松鼠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练习中的句子是用客观的数字简明扼要地进行说明。说明方法是不一样的,但同样说得清楚、明白。让学生明白,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是因读者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本文的写法比较受小读者的喜欢,但如果是写给大人看的或者是百科全书上用的,课后练习中的说明方法则更好。布封喜欢用人性化的笔触来描摹动物,语言活泼有情趣,充满文学色彩,因此小学生尤其喜爱阅读他的作品。假如课文只用平实的语言对松鼠条分缕析地解说,我们读到的可能就不是活泼可爱的松鼠,而更像是陈列的松鼠标本了。

3.比较写法,尝试读写结合,落实“言语表现”

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在解密文本言语表达密码的基础上,尝试迁移运用,就能让语用教学从“言语发现”登上“言语表现”之巅。本说明文单元安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太阳》一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直接平实;《松鼠》一文则采用打比方和形象化描述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在语言运用的训练上,教师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来学写其他小动物,这是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后的一个重点。比如从“关注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去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还想了解哪些动物知识?获取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怎样介绍更能吸引人?如此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把事物说明白”的能力,进而把语用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果本文的语用教学,仅仅让学生模仿文中一个小节,用“先”“再”“然后”这些表示次序的词来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那么,训练点的选取是不精准的,也是很肤浅的。这篇课文语言运用的训练重点应该放在写小动物通常要写“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说明更有意思”的方法指导上,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运用表示次序的词进行逻辑表达的训练上。

对文艺性说明文展开教学,应学习其说明方法,感悟其言语表达的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