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022-05-30李建堂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习惯文本

李建堂

语文作为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等综合水平,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无论是数理化,还是政史地,甚至美术、音乐,没有语文阅读基础,不可能很好地去学习和理解这些学科。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费心、学生费劲,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基于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思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中学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源泉。然而中学阅读教学由于任务繁重,学生升学压力大,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做完阅读试题。

(三)采取套路式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快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在分析课文和阅读练习中往往采取套路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如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先阅读训练试题,然后再阅读完成练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应试能力的目的。这样的做法虽然快捷有效,但是造成了课堂的枯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老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阅读对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解读,学生无法真正从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无法深层次理解文本和语言所蕴含的情感。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思考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一线语文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式和方法,殷切希望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习惯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才能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素材,才能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积累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读好书、勤查阅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阅读视野,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引导,多开展阅读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其次,可以通过合作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相关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拓展性地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在阅读了朱自清的《春》后,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绿》《背影》《匆匆》等,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更深地感悟作品、理解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精选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精炼语句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在记忆和背诵唐诗宋词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甚至自己创作诗歌,从而达到以赛促读的目的。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班级或者是校园读书会、读书吧,分析作者的作品,或者分析某本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目的。

(二)转变阅读教学思路,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

面对升学和应试的压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一套程序式的阅读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看似短期内提升了学生应对阅读题的能力,实质上是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的程序式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具有探究性的阅读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开展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重视的是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以及探究中的合作性,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感悟作品、理解作品。

例如,在学习一些描述人物的文本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体会文本的语言。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让一位学生扮演奥楚蔑洛夫,与其他同学对话,通过对话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文本,融入文本的理解中,体会文本描述的人物特点,从而感悟和理解整篇课文。

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记忆式教学,要求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的要求2。

(三)回归课堂文本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开展阅读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无论是以前的各地区、各个版本教材,还是如今刚刚开始实施的部编教材,都是经过专业人士多方精选的素材,可以说每篇都是精品。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以课本文本为依据,让学生认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学习阅读知识,提升閱读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

例如,在教学《胆小鬼》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进行初读,让学生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分析“我”的心理,并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中能思考问题,思考“胆小鬼的滋味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再细读课文、分析课文,从而实现了让学生立足文本、感悟文本、开拓思维的目的。以课文文本为阅读依据开展阅读教学,是真正让阅读教学回归本源的表现,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四)把握文本蕴含感情,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就是说,作者只有在情感奔涌时,才能文思如泉涌,写出好的作品;而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作品和情感,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文本不是死物,阅读只有引发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鸣,才能激发阅读思维,才能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体悟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过零丁洋》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体会作者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又面临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的情景;体会作者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后的感受,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漂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的情感;最后通过阅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和志向,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志向。这样的情感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感知诗歌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深刻理解诗歌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提炼和激发自我的情感。

(五)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凸显学生个性阅读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阅读也是如此,同一作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思维不尽相同,理解上也不尽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三、结论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切实提升学生閱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课程,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锻炼学生语文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独立的阅读能力,逐步培养阅读情感,真正形成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7):83—85.

[2]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习惯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