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022-05-30周萍
周萍
导学案作为新课改教育下的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改进,已经成为初中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导学案将一节内容或者一课内容,甚至一系列的内容进行提取和整理,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方式,其将所讲内容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结构进行排版和整理,循序渐进地用文字和图案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思考。导学案的设置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也给了教师和学生双方动态沟通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更好地拓展知识空间。导学案的模式给了教育教学以新的发展方向。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作用(一)导学案教學模式的特点
导学案作为新课改的成果,经过试验和改进,已经逐步投放在各个教学阶段,并且其教学效果和模式的开发给了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导学案之所以能够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并且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一定影响,其具备三个特点,是支撑其发展的关键。
1.整合性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所以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进度和自身经验进行综合整合的一种教学预案,是具有整合性的教学参考。
2.导向性
导学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具有连环性和引导性的,有阅读,有问题,有查找,有思考,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在教学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思维的延续和拓展。
3.互补性
导学案是从教科书中提取出来知识并且进行进一步整合的学习方案,但是其所涵盖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将课本中的知识提炼出来,而是与课本中的内容形成一个互补。导学案有拓展的方案,教科书中有需要深挖的内容,二者之间的互补才是教学的完整链条。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应用于教学中,并且在不断地发展,这说明其作用是显著的,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索。
1.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有教学原始资料,有教学拓展资料,有问题,有讨论,有拓展的一种全方位的学习资料,它将书本中的主要知识和书本中没有的但学生需要吸取的拓展性知识进行整理,并且安排好教学顺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
2.转变课程结构
导学案的应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导学案上,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将PPT与导学案同步,对学生进行引导,PPT进行动态的展示,课本进行辅助性教学,学生的精神都锁定在导学案上面。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渐扭转了原来的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枯燥教学局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起来,从而进行课程结构的转变,从单一变得多元。
3.预习、复习一体化
导学案中有留给学生的预习题目和课堂授课的笔记记录的位置,还有为复习所准备的知识清单,这样全面的资料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关键知识的梳理和完善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学习。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一)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这门学科在初中才单独成为一门学科让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启蒙性的、基础性的课程,让学生掌握课程的要领,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对这门新型课程拥有兴趣和态度,这是课程的本源。
1.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建立体系
生物学是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专业性十分强的学科,所以整个课程的学习初衷并不是要让学生学到多么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生物学学科有一种向往和憧憬,一种希望继续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学的学习体系,为未来学习更具难度的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2.均衡学生发展,密切学科内联
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初中已经从综合性的课程中逐渐转变到分科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学习中,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达到选择专业性的阶段。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均衡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不同的科目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同时生物学学科与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生物学学科的学习会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支撑,反之亦然。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特殊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生物学也不例外。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十分强,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就要进行实验求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这是生物学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针对其学科的特殊性来分析其教学的特殊性。
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是十分丰富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研究生物学的良好习惯。实践出真知,而且基础实验的危险性十分小,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相对好操作,学生在试验中获得的自信是他们对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兴趣。
2.教学任务的综合性
初中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启蒙课程,其对课程内容的专业性要求和持续性要求具有相对性,为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内容偏向综合性和丰富性,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广泛的涉猎,更多地了解生物学的体系和不同的学科层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体系梳理,导学成形
生物学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其将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学全部涵盖,但是作为初中的基础性课程,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整个体系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要为学生梳理整个体系,让学生对生物学形成初步的系统概念,导学案的作用便应运而生。
导学案在展现体系的时候要分层次展示,首先要展示生物学体系的整体分类,这个整体分类是三级的,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具有憧憬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为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服务。在对导学案的学习、了解过程中,学生会找到自己的期望点。在进行谈论和表达的时候,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其次,要在课程推进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呈现与本章节相关的连接体系,最好是以本节内容为中心进行发散,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在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中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对应的问题指引,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体系思维。最后,我们要在课程结束或者是期末复习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己进行归纳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对导学案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生物学知识体系,让导学案成为辅助学生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二)激发兴趣,发散思维
对于生物学学科而言,导学案中需要的更多的是思维的培养,文字性的内容与图示性内容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文字性的内容要与图示内容形成关联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脉络的连接。
导学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包括两部分,并且要让这两部分产生联系和递进。
第一部分是激发兴趣。这个作用主要是通过导学案中的课堂先导环节来体现的,教师要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核心环节在课堂先导的环节中以问题或者是判断的形式呈现,或者与事实热点相关联。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尽快地投入课程的学习和思考中。除去在课程先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多的要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激发兴趣,这就需要在导学案在一些题目的设置方面进行难度的层次区分,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设置障碍或者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态度。
第二部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思考。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思考和发现,或者是发展和总结。思维的培养和延伸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的方式有哪些呢?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会根据某一个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那么导学案就要承接这个点的环绕,让学生对这个点产生兴趣,并且进行思考,思考这是为何,这是如何,会怎样发展,这样的思考一旦出现,学生的思维便不是固化的,而是灵活的,这个思考的过程便是有意义的,这便是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在课程进行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和语言的引导,指引学生带着问题的连贯性对问题进行学习,最后在问题或者是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固化思维的处理,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导学案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新型教学方式,其导学过程以及导学方案和效果呈现都是基于新课改和教师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的。导学案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逐渐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用一张导学案连接知识、学生和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的备课目的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开始逐渐好转,学生注意力的逐渐集中让课堂的教学更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也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