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2-05-30汪梅红
汪梅红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应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推动“岗课赛证”融合,以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岗课赛证”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中职会计专业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需重视“岗课赛证”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实现证赛互补的目标,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内涵
“岗课赛证”中的“岗”指的是岗位,属于会计职业工作的着落点,反映出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相关需求;“课”指的是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培养会计人才离不开课程教学;“赛”指的是竞赛,是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衡量途径,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证”指的是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通行证,代表的是持证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对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的调研,结合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提出的职业要求以及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等内容,明确课程内容,融合课程和工作过程、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大赛嵌入课程体系,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的目标,进而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部分缺陷与不足:第一,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况,只是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部分中职学校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渐减少理论课在教学中所占比例,但就实践教学而言,仍然没有与具体会计工作紧密结合,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求。第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性训练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导致实践教学出现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发挥实践教学课程的作用。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不满意。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中职学校应重视对“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教学计划属于关键内容,课程体系则为教学计划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而课程又是课程体系的微观元素。所以,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重点。为了能够让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实现全面融合,中职学校需要立足于课岗融合、课赛融合以及课证融合,对课程进行改革。
1.课岗融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职业院校需要将企业技能岗位的相关要求作为重点,全面对照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与调整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同时,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结合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根据有关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因此,中职学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发相关课程,明确培养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然后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完成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结合这些知识与能力明确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情境。就中职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工作岗位应细分为出纳岗、办税岗、审计岗、信贷业务岗、会计核算岗、财务管理岗以及销售业务岗等相关岗位。另外,在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满足工作岗位对个人素质、职业礼仪、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适性需求。会计专业教学要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的原则,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做兼职教师,并确保实践教学课程兼职教师授课比例在50%以上,满足以岗位定课程、由岗位指导课程、在课程中体现岗位的现实需求。
2.课赛融合
竞赛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一种效果良好的人才培养方式。中职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性,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也能够乐在其中。对此,中职会计专业应充分利用竞赛的优势,通过竞赛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进而把竞赛当成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中职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与企业共同举办会计操作实务比赛,诸如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点钞比赛等。引导学生参与竞赛,除了能够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外,还能够利用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根据会计专业特点以及竞赛要求,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
3.课证融合
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涉及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以及会计专业1+X证书中管理会计师证、信息化工程师证、智能财税师证等。针对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中职会计专业需要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同时,各个职业资格考试主管机构均对相应证书的考试制定了大纲,其中包含详细的考核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大多数职业资格考试还涉及指定教材,中职学校可运用专业课程和考试对接的方式,将职业资格考试教材作为重点,并确保课程内容设置符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及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训。另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如基础会计、财经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可运用不同方式,通过以证代考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此实现课程和证书考核的融合。
(二)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首先,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需要将职业岗位能力、技能竞赛内容、职业资格考试等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同时,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其职业能力拓展。其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丰富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定期开展各类会计技能竞赛活动,引導学生运用各项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再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应立足于现阶段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针对性地设置实训教学项目,健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职学校要为学生搭建科学、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基础知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等不同方面的实践内容。最后,运用“四环节渐进式”教学模式,将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划分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在各个环节中融入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以期达到“岗课赛证”融合的目标。
(三)注重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加强配套教材开发
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若教师只是将会计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那么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对此,教师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效果。诸如微课、视频动画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均能够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现取长补短的目标。另外,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中职学校要重视对配套教材的开发,教师应根据中职学校特点,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为基础,加强工学结合,合理设计配套教材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应结合课程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制定专业生涯规划,立足于会计工作内容,提高学生整体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合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实际工作作为基础,在具体实施时,应将学生与社会的具体需求作为重点,渗透“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将其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中职学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调研,根据社会需要、学校具体情况进行总体设计,建立专业师资团队,丰富教学资源,创建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设计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覃仕克.基于“课岗证赛”融合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3).
[2]高旋.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新通信,2020 (12).
[3]李海英,张楠,李庭.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对接、德能识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9(9).
[4]郑楚君.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经贸实践,2018(24).
(作者单位:亳州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