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拉小胳膊当心半脱臼

2022-05-30郭仲华

家庭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伤肢小头肘部

郭仲华

家住银川市3岁多的强强很淘气,每天跑起来妈妈都拉不住。昨天他在马路边上眼看着要冲向快车道,妈妈猛地拉了一下他的左手胳膊,把他拽住。奇怪的是过了稍一会儿,就发现强强疼痛哭闹,抱着小胳膊不敢动,也不愿拿玩具。妈妈感到十分紧张,不知这是何故。急忙带强强到中医院骨科就诊,要求医生给拍X线片检查看看。医生询问了发病经过,排除了外伤,确认之前只有拉了一下小胳膊的动作。于是明确告诉强强妈:这是桡骨小头半脱臼,也叫牵拉肘,不用拍X线片检查。只见医生在小强肘部轻轻握住旋转活动了几下,片刻后强强便破涕为笑,小胳膊便又活动自如了。

桡骨小头半脱臼易发生

桡骨小头半脱臼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损伤,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让家长猝不及防。临床上好发于4岁以下小儿,多由于手腕和前臂被牵拉,致使肘关节处的桡骨小头半脱位,故又称为牵拉肘,中医称之为半脱臼。桡骨小头是构成肘关节结构的一部分,它位于肘关节外侧,由一条“围脖”一样的环状韧带包绕。由于幼儿期桡骨头发育尚未健全,环状韧带相对松弛,不能确实稳定桡骨头,当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牵拉,桡骨头即可自环状韧带内向下脱出,而使环状韧带近侧边缘滑向关节间隙并嵌入其中,阻碍了关节正常活动。

如何早期识别

如果家长不小心牵拉孩子前臂或手腕后,患儿哭闹不止,拒绝抬举上肢及活动肘关节,也不愿拿玩具,仔细触摸肘部会有疼痛,没有发现肿胀瘀清,此时要考虑桡骨小头半脱臼。有些家长说孩子是手腕疼痛不敢动,就认为是手腕可能伤着了,其实这是假象,真正的病变部位是在肘部。

临床观察发现,此病并非完全都由牵拉造成,偶有儿童玩耍不慎摔倒扭伤,或猛然翻身压迫小胳膊,也会引起此病。此时往往需要家长详细叙述发病经过,讲出发现疼痛的部位,医生必要时结合拍X线片检查排除骨骺损伤或青枝骨折,再按桡骨小头半脱臼处理即可取得良效。

手法治疗立竿见影

中医手法治疗牵拉肘效果满意,立竿见影。把患儿取屈肘位,医生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其拇指按在肘外侧桡骨小头处,另一手握住患儿腕部,轻轻向前后旋转几下前臂,压在肘外侧的拇指可感到“咯嗒”弹跳感,说明桡骨小头已复位,患儿疼痛随即消失而能自由活动上肢,小手可拿玩具,可摸耳朵。复位后,可用绷带将伤侧上肢悬吊3天,以减少活动。

对于经常复发的习惯性半脱位者,家长们应注意防止牵拉伤肢;或手法复位后,用上肢石膏托固定伤肢肘关节7~10天。待孩子长到5~6岁后,桡骨头发育逐步健全,环状韧带增强,桡骨小头半脱臼就极少再发。

如何预防橈骨小头半脱臼

避免小儿桡骨小头半脱臼,强调的是年轻妈妈在照顾宝宝时,首先注意不要随便牵拉小胳膊,宜多从肘部握住,宝宝乱跑时应从腋下抱起。其次,家里人逗孩子嬉戏时,应避免猛然向上提拉或转动胳膊的动作。再次,如果带宝宝出外大手拉小手时,应轻柔,切忌用力转动宝宝的小胳膊。第四,要防止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对肘关节局部韧带发育和骨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凡出现过一次桡骨小头半脱臼后,家长就应注意不要再反复牵拉孩子伤肢侧的小手或胳膊。另外,当半脱位经复位纠正后,注意保护伤肢肘部3天,必要时胳膊悬吊胸前,注意不要过度活动。

如果发现孩子不敢抬胳膊,也不愿拿东西,穿衣服时疼痛哭闹,莫认为是娇气,或者伤筋,以为没有大问题,先观察再说。这是不对的。此时可能是患了桡骨小头半脱臼,应立即就医,由骨科医生复位处理。如延误诊治,不仅宝宝哭闹不安,徒增痛苦,也会增加手法复位的难度。

猜你喜欢

伤肢小头肘部
七叶一枝花酊湿敷疗法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痛的疗效观察*
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小头睡鲨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痛经时能服止痛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