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对策
2022-05-30康贵
康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被大众接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改善学校的办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变革教学思路,制定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方针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数学的容量、难度相对都增大、增强了,对师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更注重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调查、论证、思维、实验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用归纳、演算、类比的学习方法进行推理,会结合实际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因而,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帮助初中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要让他们懂得会学、会变,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本文将以“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来谈一谈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新课改实施后,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富有活力,师生能在一种轻松、平等、融洽的关系中教学相长,学生的个性也变得率真、坦诚、活跃,变得敢说、敢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留足学习的空间。学生有了问题,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有了探究就会有发现,就有了智慧的碰撞。尤其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变得爱问、爱思,变得积极主动。他们在探究数学奥秘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配合,学会了资源共享,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成了参与者,成了学习的伙伴,成了“旁听生”。这样的尝试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他们变得积极主动,通常会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并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算、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已的数学成绩。
合作探究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使课堂焕发了活力,在合作探究的教学中师生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个人智慧与集体相互碰撞,在合作探究中质疑问难,取长补短,组内成员之间信息互通,激发了个体之间的潜能。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当中时刻变换着自己的身份,他可以是问题的设计者、激励者,也可以是合作者、点评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相互合作研讨中,师生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沟通,增进了情感,使课堂焕发了生命力。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一)精心备课磨课,优化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要突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去研讨、探究。所有的活动都不能脱离学生自身,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符合学情,要为学生营造适合研讨的学习氛围。要明确教学目标,探究不能盲目,老师要有目的地去指导,要把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要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这种合作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是一种相互合作,从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一个“精”字,精心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变多讲为细讲,变多问为细练,突出重难点,关注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还要多多磨课,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同一学科之间的同课异构,灵活处理教材,使教材更生活化,更浅显明白,易于学生接受。
(二)激励创新思维,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的进发,就好比学生在拼乐高,通过不同的位置变化就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他们的解题思路也会越来越灵活。老师越善于创设情境,越懂得激励、引导学生,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得才会越强烈,一旦思路被打开了,创造能力就会越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被表扬的次数越多,他的潜力就会越大,他就更愿意投入学习。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只要学生掌握了方式、方法,积极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总结、整理,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中获得进步。如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法”时,老师就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去探索,可以依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来推算。这个解题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再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可以鼓励学生用归纳的“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性质”去解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好像那个“开渠”的人,一旦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就等于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就会像奔驰的千军万马,乐于在学习中去思考、质疑和求证,就会去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都会得到培养,而我们的新课程提倡的就是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个性化的思维。所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活的文本,学生在变相思维中培养了解答问题的多样性,变得灵活多变。
具体到一道题目来说,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确定第一个步骤是什么,环环相扣,分析透彻。例如,在讲述“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先随手写下题目,2x+3x+2=0,,让学生先尝试计算答案,紧接着让学生去分析、观察,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实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数学课堂中的小测验,老师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中做题,加上动感的音乐、激励的鲜花及热情洋溢的赞扬,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很轻松自在的。
(三)引导合作探究,激活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學的目的就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分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内的团结、协作、交流、探讨,能够实现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激起他们创新的欲望,让他们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拓展,掌握更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在互相帮助下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头脑变得更灵活,思维能力更强。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采用多种合作方式,激活学习数学潜能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巧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变得通透,富有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以班级为单位,甘肃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七折,陕西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给5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八折。(1)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参加,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2)如果只有30位同学参加,选择哪一家比较合适?前两问的教学,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共同解决后,第三问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过程如下。教师问:这道题目应选择哪种数学方法?能用方程来解吗?还是别的数学模型呢?问题中有哪些相等的数量关系和不等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合作探讨交流下,老师进行总结反馈,并且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既存在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不等关系,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以合作探究为载体,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领导者、参与者及协作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扶下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索,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弯路,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所探究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演示,甚至可以有一些语言上的暗示,让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慢慢形成。在这个阶段之后,教师可以逐渐放开自己的牵引,让学生的思维独立运行,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数学教材当中的知识重难点,让学习变得有趣。
合作性、探究式教学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与帮助下,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就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促进自身良好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他们对事物形象化的思考。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放任学生自行研讨,就很容易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出现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搞小动作的情况。所以,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活动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在指导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分寸,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數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个别学优生来回答,而忽略后进生的成长。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小组学习探究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不要一有问题就急着组织讨论,容易把课堂弄得乱哄哄的,应留给学生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组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且有利于推进教学环节的开展。
(六)活用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能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效的、合理的、恰当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建立自信,懂得欣赏自己,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感到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有效的鼓励就像一股无形的魔力,它鞭策着学生迎难而上,不断克服前进中的“拦路虎”。恰当的语言鼓励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他们愿意投入小组合作的探讨与交流中,知道自己也是这个小集体中的一员,也会献计献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学情特点设计分层目标,将难题留给学优生,将简单题留给学习中等的学生及后进生,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及时予以肯定,激励学生朝着目标一点点进步,不轻言放弃;尤其对后进生的学习予以表扬,对他们的作业单独面批,个别指导,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制定奖励制度、帮扶制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知难而进;通过小组之间的互评、自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教师要像爱护小树苗一样关心和鼓舞孩子,要在他们感到学习吃力时雪中送炭。
(七)提升业务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会让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不断反思,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敏锐,头脑灵活。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课堂留给学生去质疑、反思、领悟、自学、交流是十分有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反思,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多学习,多研究,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意识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遇到自己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和同事交流沟通;当彼此的观点出现分歧时,同课异构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讨论的越激烈,思路才有可能多样性,探讨才更有价值。
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合作探究的时机,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小组学习时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探讨上,否则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等待别人的帮助,时时刻刻需要别人的引导,这样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优生可能会在学习当中处于主宰地位,会让后进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让他们无形当中失去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后进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也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和学优生一同进步成长。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不只是问题的提出者,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课堂之上。如果教师能经常参与到学生的探讨当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在他们讨论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或者在其探究时给予暗示,及时地予以肯定和点拨,教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将会给数学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推行合作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变得思维敏锐,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满良.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38.
[2]张立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J].中学教育,2018(12).